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虫鸣,心灵的露珠

时间:2023/11/9 作者: 雪花 热度: 22744
余虎

  一

  在乡村,傍晚走在田埂上,或者山道上,暮色起来,远处,一缕炊烟升起,夕光中,清楚如碳素笔画上的。

  此时,四野响起虫声,这儿一声那儿一声,渐渐密集起来,清脆、干净,就如一粒粒露珠挂在草尖上,一闪一闪的,圆润、光亮。

  一颗疲累的心,也在虫鸣声中浮上一片蒙蒙水意。陶渊明辞官归里,锄豆南山,月夜归来,写诗道“夕露沾我衣”,我想,那不是露珠,应该是虫鸣吧!

  是的,我一直觉得,虫鸣是带着一种露珠的水意,带着一种土地的湿气的。因为,它从土地里来,最先感觉到地气。席方平在诗中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就是最好证明。

  在所有的虫中,最能代表田园山居的,我认为,应当是蟋蟀。

  蟋蟀出现在八月左右,因此,谚语道:“秋天到,蛐蛐叫。”

  童年时下午读书回来,常是黄昏,一片夕光下,我们跑着叫着,路边沟坎里、石头下,或者草根中,蟋蟀叫声一声声流荡出来。有时,我们会扒开草丛或石头,声音就在耳边,促织却无论如何找不见。

  有一次在父亲保存的小学课本里,读到一篇名为《明明上学》的课文,写一个叫明明的孩子上学,听到蟋蟀叫,去捉。这时,同学小文喊他,还不快走,要迟到了。两人忙去学校,走进教室,铃就响了。

  读到这篇课文,一颗心又回到童年,回到稚声读书的岁月。感谢一只小虫,让我们记住童年,记住乡野,和我们捉蟋蟀的样子。

  那时,我們很小,很顽皮。

  二

  无论走多远,我们也走不出童年,走不出那块土地,尤其是走进都市,走入纷繁复杂的人事。

  当我们劳累时,蟋蟀声在耳边叫着,让我们得到刹那的解脱。

  当我们心灵染满尘埃时,蟋蟀的叫声,让我们的心地一片清明。

  住在小城,早已远离那块土地,还有人事。一天黄昏,房子里突然响起虫鸣,一身繁重消失一空,到处寻找,虫鸣是从花盆中流荡出来。原来,最近种花,花农给了新土,也带进一只蟋蟀。

  感谢虫鸣,在城里送给我一片熟悉的土地,送给我童年的回忆,也送来古诗的意境。

  在古诗里,蟋蟀最早出现的,大概是《诗经》,里面道,“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句,城里人理解不透,蟋蟀声怎么能从床下发出?农村是土墙,蟋蟀能沿着墙根进去。有时半夜,蟋蟀声从床下突然响起,这时醒了,翻个身,在蟋蟀声中又不知不觉睡去,很美。

  古人,是很会享受虫鸣的。

  现在的我们物质富裕了,心却累了,没有了那种欣赏虫鸣的闲情逸致。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2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