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备受国人关注,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随着国家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政策转轨;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随着中专、高校毕业生社会就业压力的越来越沉重……人们对教育尤其对子女的教育备加重视,似是合乎情理,理所应当的事情。
然而,无庸质疑,如今的教育患了“近视眼”。近视的程度比较厉害:素质教育像“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始终步履维艰;“犹抱琵琶半遮面”。与此相反,在应试教育的“大棒”威慑下,许多中小学教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家庭负担、工作压力、心理负荷已使他们疲于应付、健康“透支”、苦不堪言____"欲语泪先流”。成绩说奖惩,分数定职称的无情现实,使众多教师想方设法,不择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分数,提高合格率、达标率:让学生背各种类型的范文以对付作文考试;单位时间内效率为零的各科大量的“题海战术”,已把众多学生的“油”榨得差不多了。其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部分学生对某些学科产生了畏难、厌学甚至放弃情绪;更使部分学生以后的学习已明显后劲不足,少有潜力可挖。这不是变相的误人子弟吗?
毫不夸张地说,一些教师好比超负荷高速运转的“榨油机”,学生成了任人“蹂躏”的胡麻;上级三令五申严禁补课,基层学校绞尽脑汁“偷补”。当然,也不能责怪学校、埋怨老师呀,成绩决定学校工作名次,决定教师待遇。他们能不挖空心思应付吗?
某地多年来靠教育这张“品牌”闯荡江湖,似乎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料今年大跌“眼镜”:二十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市第一的头把交椅,今年不得不“名花有主”,拱手让人——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好羞答答位居第三;只好“向隅而泣”,黯然伤神。原因何在?原来,当地父母官视为“掌上明珠”、视为加官进爵“敲门砖”的一中教育,今年出现明显失误——许多高分考生不幸脱档。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据笔者了解,该校部分教师多年来惟高考“马首是瞻”:平常讲课脱离教材,只注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大讲特讲历年高考题,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训练;抛开教材,另起炉灶,自以为高明。一些教师讲课,连农村学校考入的尖子生都听不懂,其他学生听课效果可想而知。不知人家传授的是哪门子的知识。也许外星人能听懂吧?你说,这不是对牛弹琴、缘木求鱼又是什么?高楼万丈平地起,牢不牢实看地基。不筑地基的沙滩上能盖房修楼吗?
再比如多年来教育专家呼吁的教育不公平: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实行“一校两制”。外地考生要比天子脚下的高出一百多分,才能迈进人家的门槛“窥探”。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窝门的麻雀先大”,天子脚下的官员比什么还多。散步、购物,一不留神,说不定就会踩了某个处长的脚后跟……不先定个“条条框框”,人家的子女能进了名校?而北京其他市民跟着沾光也情通理顺,顺理成章。
这事原本不该生气,只要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见怪不怪的事情,你对这类现象还生闷气,还不理解,那只能是你还不“成熟”;是你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个。这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人类原本就生活在矛盾当中,时时刻刻着手解决着矛盾,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向前发展。
更为严重的“短视”行为是,近几年全国中考只考基础学科,非基础学科被“不小心”忽略了。这一忽略不要紧,可能上面的出发点是给学生“减负”,愿望相当美好。可要紧的是,这样一来,政(且不说它的思想教育功能)生史地在相当一些学校,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成了聋子的耳朵。学生上了高中这些课程得“重敲锣鼓另开张”,其麻烦后果不言而喻。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代这些学科的老师当然偷着乐呢。问题是,如此一来,忙坏了代基础学科的老师,尤其是语数外老师。他们除了正常上课,还有空堂、早晚自习等没有任何报酬的额外辅导。多出力流汗还好说,结果是往往吃力不讨好:年终兑现奖惩,其他老师轻轻松松领奖金:语数外老师因无法完成高指标,只能心里流泪从有限的个人工资中上交罚款。背着沉重的精神“礼物”回家过年——哪里还有一点年味啊,早都气跑了。你说,这不是鞭打快牛吗?这叫什么事?
总不能每次改革,总叫一部分人充当改革的牺牲品、垫脚石吧?总不能哭天天不管,诉地地不理吧?
教育眼疾,苍天知否?
其实,笔者所说的情况,“地球人都知道”。只是对“皇帝的新装”,“成熟”、“理智”的人,都不想戳穿它而已。有些问题,用脚趾头都能想清楚,还用得着动脑筋吗?其实,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只要体制、政策得当,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也许有人会说,教育“近视眼”,该“肉食者谋之”。你一介平民,“又何间焉”?笔者曰:“肉食者”日理万机,顾不过来。况且,基层的“歪嘴和尚”太多,再好的“圣经”,也往往被他们给念歪了。笔者只是闲来无聊,顺便提个醒,没别的意思。而且,笔者揭开的只是教育“冰山”之一角……
救救陷入病态的教育;治治目下教育的“近视眼”;救救我们嗷嗷待哺的孩子!果如此,则教育幸甚!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随着国家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政策转轨;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随着中专、高校毕业生社会就业压力的越来越沉重……人们对教育尤其对子女的教育备加重视,似是合乎情理,理所应当的事情。
然而,无庸质疑,如今的教育患了“近视眼”。近视的程度比较厉害:素质教育像“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始终步履维艰;“犹抱琵琶半遮面”。与此相反,在应试教育的“大棒”威慑下,许多中小学教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家庭负担、工作压力、心理负荷已使他们疲于应付、健康“透支”、苦不堪言____"欲语泪先流”。成绩说奖惩,分数定职称的无情现实,使众多教师想方设法,不择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分数,提高合格率、达标率:让学生背各种类型的范文以对付作文考试;单位时间内效率为零的各科大量的“题海战术”,已把众多学生的“油”榨得差不多了。其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部分学生对某些学科产生了畏难、厌学甚至放弃情绪;更使部分学生以后的学习已明显后劲不足,少有潜力可挖。这不是变相的误人子弟吗?
毫不夸张地说,一些教师好比超负荷高速运转的“榨油机”,学生成了任人“蹂躏”的胡麻;上级三令五申严禁补课,基层学校绞尽脑汁“偷补”。当然,也不能责怪学校、埋怨老师呀,成绩决定学校工作名次,决定教师待遇。他们能不挖空心思应付吗?
某地多年来靠教育这张“品牌”闯荡江湖,似乎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料今年大跌“眼镜”:二十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市第一的头把交椅,今年不得不“名花有主”,拱手让人——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好羞答答位居第三;只好“向隅而泣”,黯然伤神。原因何在?原来,当地父母官视为“掌上明珠”、视为加官进爵“敲门砖”的一中教育,今年出现明显失误——许多高分考生不幸脱档。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据笔者了解,该校部分教师多年来惟高考“马首是瞻”:平常讲课脱离教材,只注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大讲特讲历年高考题,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训练;抛开教材,另起炉灶,自以为高明。一些教师讲课,连农村学校考入的尖子生都听不懂,其他学生听课效果可想而知。不知人家传授的是哪门子的知识。也许外星人能听懂吧?你说,这不是对牛弹琴、缘木求鱼又是什么?高楼万丈平地起,牢不牢实看地基。不筑地基的沙滩上能盖房修楼吗?
再比如多年来教育专家呼吁的教育不公平: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实行“一校两制”。外地考生要比天子脚下的高出一百多分,才能迈进人家的门槛“窥探”。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窝门的麻雀先大”,天子脚下的官员比什么还多。散步、购物,一不留神,说不定就会踩了某个处长的脚后跟……不先定个“条条框框”,人家的子女能进了名校?而北京其他市民跟着沾光也情通理顺,顺理成章。
这事原本不该生气,只要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见怪不怪的事情,你对这类现象还生闷气,还不理解,那只能是你还不“成熟”;是你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个。这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人类原本就生活在矛盾当中,时时刻刻着手解决着矛盾,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向前发展。
更为严重的“短视”行为是,近几年全国中考只考基础学科,非基础学科被“不小心”忽略了。这一忽略不要紧,可能上面的出发点是给学生“减负”,愿望相当美好。可要紧的是,这样一来,政(且不说它的思想教育功能)生史地在相当一些学校,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成了聋子的耳朵。学生上了高中这些课程得“重敲锣鼓另开张”,其麻烦后果不言而喻。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代这些学科的老师当然偷着乐呢。问题是,如此一来,忙坏了代基础学科的老师,尤其是语数外老师。他们除了正常上课,还有空堂、早晚自习等没有任何报酬的额外辅导。多出力流汗还好说,结果是往往吃力不讨好:年终兑现奖惩,其他老师轻轻松松领奖金:语数外老师因无法完成高指标,只能心里流泪从有限的个人工资中上交罚款。背着沉重的精神“礼物”回家过年——哪里还有一点年味啊,早都气跑了。你说,这不是鞭打快牛吗?这叫什么事?
总不能每次改革,总叫一部分人充当改革的牺牲品、垫脚石吧?总不能哭天天不管,诉地地不理吧?
教育眼疾,苍天知否?
其实,笔者所说的情况,“地球人都知道”。只是对“皇帝的新装”,“成熟”、“理智”的人,都不想戳穿它而已。有些问题,用脚趾头都能想清楚,还用得着动脑筋吗?其实,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只要体制、政策得当,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也许有人会说,教育“近视眼”,该“肉食者谋之”。你一介平民,“又何间焉”?笔者曰:“肉食者”日理万机,顾不过来。况且,基层的“歪嘴和尚”太多,再好的“圣经”,也往往被他们给念歪了。笔者只是闲来无聊,顺便提个醒,没别的意思。而且,笔者揭开的只是教育“冰山”之一角……
救救陷入病态的教育;治治目下教育的“近视眼”;救救我们嗷嗷待哺的孩子!果如此,则教育幸甚!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