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暑热难耐的夏日,我们来到固原,天高云淡的视野下,是久违的清凉与宁静,让我们在都市的喧哗中总显浮躁的心灵迅速地归于沉静,更让我们可以收拢所有的思绪,坐在这里,感受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学气场。
应该说,固原市文联组织了一个很好的文学活动,这么多西海固作家聚集在一起,又请来了《十月》的赵兰振老师,《散文选刊》的乔叶老师,文艺报的余义林老师,这不仅为西海固文学,也是为宁夏文学的一次加力。刚才,郎伟教授对宁夏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脉络做了梳理,也再次标识了西海固文学在宁夏文学中的位置。西海固文学、西海固作家的极具生命力的创作在宁夏文学走上中国当代文学前台的亮相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西海固称作宁夏文学的重镇,把西海固文学称作宁夏文学的半壁江山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的确,西海固文学,从西海固出发的石舒清、郭文斌们的创作一经问世,就强烈地吸引着众多中国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瞩目,是因为从作品中他们读到了关于土地、关于日常,关于生命的最为本色、最为泥土味的叙说、省视、呈现……寂静而芬芳。今天集中研讨评述的四位青年作家,高丽君、王武军刚在不久前宁夏文学艺术院举办的第二期文艺研修班上见过;殷高、袁志学,2012年春我们曾一道赴京参加中国作协的“基层文学会议”,作为与会特邀的农民作家代表,那次他们二位实现了好多“第一次”,包括在现代文学馆与令人尊敬的雷抒雁老师合影;李敏,过去不熟,但今天也从她的散文中认识了她。对他们文学成绩的取得,我们要表示祝贺,对他们创作上的勤勉与坚守要致以敬意。
刚才,多位老师对他们创作的所长所短做了较为细致充分的点评,不乏真知灼见。其实,不仅是对这四位作家,也是对西海固文学的一种把脉。我在想,在人们关于西海固文学的热评中,作为我们自身,是否还应多一份冷静?西海固文学固然是特色,但是否也存在局限,需要进一步扩大视野、锤炼艺术?视野是文学创作的基石。当前的不少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视野限制,导致了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艺术品位上与文学经典所达到的高度存在差距。有评论家指出:那些具有深邃内涵和独具语言魅力的文学作品正渐渐离我们远去。除了视野,还有语言技巧问题。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在于它是语言的艺术。再好的故事,如无虚构技巧与语言技巧相伴,就谈不上是一件好的文学作品。文学的超越,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创作视野的开拓与文学技巧的精进。作为一个作家和诗人,就是要写出不同于别人的内心情感和生活体验,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宁夏文学的进步与繁荣,总是离不开读者的关爱,离不开始终坚守着“出作品出人才”宗旨的区内外文学刊物与众多编辑、评论家的关注。《十月》《小说选刊》《散文选刊》《民族文学》等,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刊都刊发过宁夏作家的作品,《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我们的区内文学期刊更是孕育培养宁夏作家的摇篮。郭宁同志刚刚在发言中提到《民族文学》原主编叶梅老师在今年《民族文学》第三期上的“卷首语”《等待马金莲》,这也是一篇令我十分感动的文字。她在文中写道:
去年秋日,读完马金莲的《长河》,那些鲜活的文字铺展开一条大河,等待已久的神韵似翻动的浪花,鼓涌着,洗涤着,让我们愈加深切地理解了一个民族,一个村庄和一个女人。突然意识到,我们一直在等待马金莲。
等待马金莲,等待的是文学的真实与沉稳。众声喧哗之中,罕见的是这位宁夏女子的沉静,她似乎更愿意做一个播撒种子,割完糜子,割荞麦的农人。她的心思在四季的村庄,春天的土地解冻,小河里的冰化开,向阳的田埂上冰草芽儿顶破地皮,冬季的村庄下雪了,雪花大而稀疏,一片一片轻飘飘沉甸甸;她的心思在她的父老乡亲,那些劳作了一辈子,坚忍的无常的生命,她从这些朝夕相处的亲人那里,领悟到生与死的高贵、美好,还有宁静。
……
等待的是人性的良善。……
等待的是自然纯真的美妙。……
《长河》的出现,是在意料之外,也是在意料之中……我们等到了更加沉稳、内敛、宁静,越来越丰富的马金莲。
还有更多的马金莲呢?
念到这里,大家或许也读出了叶梅老师的言外之意,那就是期待,对更多的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期待。这份期待也包括对我们西海固文学、宁夏文学。而今天的活动恰恰就是为了实现这一份期待所做的努力!为此,我们要再次对会议的组织方:固原市委宣传部、固原文联表示感谢!也感谢兰振老师、乔叶老师和余义林老师的到会和讲课。最后,要谢谢所有到会的朋友,正是你们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才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回应着时代呼唤的更加丰富、更加美好的文学世界,一个更有境界,更有格局的宁夏文学的新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