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完节目,马嘉妮看了看表,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她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真是有点困了。连续做了几期这样的节目,了无新意,但又必须做。作为电视台政法频道的主持人,再靓丽再有思想,那又能怎样呢?节目得听从领导的,而且不是一个领导,是很多,台里的,还有政法口上的单位领导。政法频道能成为台里的支柱,没有这些单位的支持,尤其是公安系统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一阶段公安系统集中搞“打拐”行动中,市政法委要求电视台政法频道全力配合,台领导嘴巴答应的比八哥还快,但活还是马嘉妮干。说是马嘉妮一个人干也不全对,政法频道十几号人呢,但挑大梁的还是她马嘉妮。本来,马嘉妮是想和干警们一起深入到一线去的,她也请战了,但台领导和本频道的制片人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有两个男同志去一线了,女同志就没必要上了,何况你马嘉妮是台里的宝贝疙瘩,得保护着。其实,马嘉妮的心里明白,这样的节目主要目的是给嘉宾露脸,当一线把节目传回来后,后期主要适合嘉宾在直播间访谈,而这访谈就离不开她马嘉妮了,换了别人一时还真做不下来。但是,在直播间做访谈也是很累人的。期期就那么些内容,刑警们深入一线摸排啊、蹬坑啊、进村解救被拐妇女儿童啊,然后胜利归来。哪一次打拐不是都有情报,已经做到了百分之百把握的?就这么多内容,把画面一放,把被解救的妇女感谢人民警察的画面一放,然后把当事警察请进直播间访谈。先不说观众烦不烦,做节目的马嘉妮已经有点烦了。
见马嘉妮打哈欠,摄像的小刘也伸了伸懒腰,捶了捶自己的大腿,问:马姐,这个节目要做到啥时候去啊,没意思,也不弄两个破大案的刺激刺激人的神经。小刘刚工作一年,比马嘉妮还小,正是喜欢热闹的年龄。
谁知道呢?有啥办法,打拐能打出个什么幺蛾子来?马嘉妮瞄了一眼外间正在和这期嘉宾说话的制片人,说:也不知人家领导烦不烦?
小刘把嘴一撇说:咋不烦,我看他都打几个哈欠了。
马嘉妮正要回话,手机响了。她摸出来一看,是陈国信的。陈国信是马嘉妮的准老公,或者说是资深男朋友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两人已经谈了三年恋爱了,从当年的政法频道开播两个人就拍拖,到如今的准备结婚。本来说好五一结婚的,可当时市局里传陈国信要进一步,两个人就商量进一步以后再结婚,初步定在十一,可一步进了五个月也没有动静。陈国信就犹犹豫豫的,他说若能进一步再结婚,那该是锦上添了多大一朵花啊。马嘉妮倒没什么,当不当副局长,婚还是要结的。她都25了,陈国信比她大6岁,都31了。她坚决要求十一领结婚证。可九月底全省公安系统搞集中打拐行动,金州市是重点市,作为市刑警支队队长的陈国信自然得放下自家的小婚事。
是陈大哥的热线电话吧?我得回避。小刘做着鬼脸跑出去了。
马嘉妮这才摁了通话键,陈国信浑厚的声音传了过来:小妮子,我在门口呢,一起吃宵夜吧。
咦,你不是到霸桥执行任务去了么?马嘉妮奇怪地问。
见面再说,我都快饿死了。
两人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见面了。马嘉妮也很想见陈国信。她走出直播间,对嘉宾、市局宣传处的马处长和制片人打招呼:领导先忙,我有事先走了。
制片人说:嘉妮,别走,马处要请大家吃饭呢。
真对不起,我去不了了。马嘉妮抱歉地说。
一起去嘛,辛苦了一晚上,也该补充补充了。再说,陈队也没回来,你急什么啊。两人是老熟人了,马处又和陈国信是同事,所以他说话随便。
他刚回来,在门口等着我呢。真对不起,你们去吧,改日我请你们。小刘,你多陪领导喝几杯啊。马嘉妮笑着说再见。
马处长这才说:好好,去吧,哈,那就不打扰你们二人世界了。
马嘉妮摆了摆手,匆匆走了。
2
陈国信到西安霸桥也是为了打拐案子。作为市刑警支队的支队长,一般是坐指挥中心的,打拐这样的案子是不需要亲自出马,但这个案子不一般。9月28号,金州市同全省一起开始了“打拐战役”,集中解决了一批积压的陈案。十月初,有个叫康明福的男人拿着自己妹妹康明娥的户口本向金州市公安局报案,说自己年仅14岁的妹妹被一个叫张军的人拐卖到西安霸桥,并强迫嫁给当地的农民刘凤德。公安机关对此事立刻组织了调查。通过电话,金‘州市公安局与康明娥的老家山阳县山下村联系,村支书证明康明娥确实只有十几岁。十几岁的女孩子还属于幼童,若强迫嫁人为妻,更是情节恶劣。这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了。情况紧急,金州市警方迅速向省厅和省委打拐办做了汇报。此案被定为金州警方“打拐实战第一案”,金州市刑警支队队长陈国信作为第一案的第一责任人。
吃饭的时候,陈国信对马嘉妮大致说了案情。他知道马嘉妮作为政法频道的主持人,是有资格知道案情的,并不违反规定。在这,让他兴奋的是,这样大的案子,这样大的出脸的机会,竟然给他逮住了。他忍不住放下手中的筷子,拉着马嘉妮的手说:老婆,机会啊,老天真是长眼了,让我逮住了这样大的一个机会。
马嘉妮忍不住摁了一下他的脑袋,笑着说:看把你美的,谁是你老婆啊?
马上要结婚了,你还不是我老婆啊?
你不是说不进上那一步,你就不和我结婚嘛。
这不马上就要进一步嘛。
马上,马上,你已经马上了几个月了。马嘉妮笑着说,她并不在乎他当官不当官,她只在乎他是一个好男人,担当得起的好男人,所以她再次强调:国信,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我爱的是你这个人,我并不在乎你当多大的官。
陈国信狼吞虎咽地吃饭,也不等咽下嘴里的东西,忙接话:我知道你没要求我,可我是一个男人,是男人就不能不要求自己进步嘛,是不是?要是我当了副局长,你就是局长夫人,那多好听?你看你这样一个美人,又是全市的知名人士,我不想委屈你。
好了,好了,别说不着边的事了。真的,国信,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当不当什么我一点都不在乎,我也劝你别太在乎。
陈国信没再说话,只顾吃饭,看来他真是饿了。
看着他,马嘉妮的心里升起了许许多多的幸福。
3
马嘉妮向台里申请到一线去。她怕台里不同意,把申请也交给市公安局“打拐办”一份。她给出了三个理由:一,她是跑政法线的记者出身,有这样的经验和体力;二,她这样的美女主持美女记者去一线更是亮点,不仅能鼓舞刑警门的斗志,更能给观众带来看点;三,她是陈国信的未婚妻,于台里而言,她有内线,于局里而言,她能更好地配合工作。
有这么多理由,哪有不批准的道理?马嘉妮自然获准跟随“打拐第一案”小组做节目。一线果然与直播间有不同的感受,但又和想像中的一线不一样。说的是“打拐战役”,其实哪有战役的影子?每个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在解救之前,公安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线索准确,目标明确,又有当地政府部门,甚至村上的配合,警察一进村,就直扑目标人家,直接解救。既使有个别难缠的人家,纠集本家族
的势力恶意阻挠,公安部门早有准备,也会很顺利的。至于像有些片子说的那样,整村人围攻警察的现象,在开展“打拐战役”以来,金州市公安局还没有遇到过。
陈国信这一组去西安霸桥解救被拐少女康明娥也很顺利。几个人一到村子口,就碰上了前来迎接的当地公安局的同志及村上的主任和支书。在村主任的带领下,陈国信他们直接到了刘风德家。他原以为会遇到麻烦的,一般被拐卖的妇女,都会高价卖给一些人家当媳妇。对于花了大价钱的人家,怎么会愿意让公安把自己买的人弄走呢?那不是明摆着把自己的钱弄走嘛。但是,在刘凤德家,陈国信看到了精精神神的康明娥正在奶孩子。孩子一岁多的样子,白白胖胖的。刘凤德呢,正爬在两个人的旁边傻看着。见一伙人破门而入,刘风德惊愕得不知所措,康明娥倒是平静,见到一伙警察和自己的哥哥康明福,却一点激动的表情都没有。马嘉妮本来想像着能见到亲人相见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可惜她失望了。她看到的是,兄妹两个人表情冷漠而尴尬,甚至互相不说一句话。
但马嘉妮还是觉得这个有新闻可做。一个14的小女孩,被人拐卖,有了14个月大的小孩,又被公安机关解救,这本身就是重大的新闻。马嘉妮决定做几期连续的节目,呼吁社会来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她想像着这样的画面:在秋天的月黑之夜,几个便衣警察进入到某户人家,把一个瘦小的媳妇连同一岁大点的孩子从被窝里拉起来,给一个叫刘凤德的男人戴上手铐,拉上警车,呼啸而去。这家的女主人,一个老婆婆,对着远去的车影嚎啕大哭……作为政法节目的主持人,马嘉妮当然关注,也必须去表现警察们的英勇无畏和灵活机智,鞭挞社会丑恶现象,但她同时也想通过康明娥的遭遇,让社会来关注这类弱势群体,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同情和帮助。所以,马嘉妮的节目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采访康明娥、康明福、刘凤德等几个当事人,挖掘事实真相,让观众看到康明娥那让人揪心的遭遇。她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说了,得到了一致的赞扬,同意她按自己的想法做几期连续的节目。
第一期节目请的嘉宾是陈国信。作为金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长,金州市“打拐战役第一案”责任人,他自然是这一期节目的当然嘉宾。进直播间前,导播和马嘉妮开玩笑说:嘉妮姐,今天的节目可是你们夫妻档哟。我让摄像多给姐夫几个特写,让全市人民看看我们的大英雄。
马嘉妮看了一眼陈国信,撇着嘴说:他是英雄?我怎么看不出英雄样啊?
陈国信还是蛮沉稳的,但表情里仍然流露出了些许自得,笑呵呵地对导播说:看看,我在她的眼里永远是狗熊。辛苦你们了,等会儿结束后吃海鲜去。
马嘉妮亲昵地拉了他一下:就你会做人情。
旁边的几个人起哄:看看,还没结婚,就管着了,这么舍不得钱啊。
马嘉妮笑嘻嘻地说:就你们长着一张好吃的嘴!我又没说不请!我请,让你们的陈队出钱嘛。记住,是我请你们哟。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导播说:管你们谁请,有吃的就行。哎,嘉妮姐,你也该请嘛,陈队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他上副局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马嘉妮看了一眼颇为自信的陈国信,正想说什么,制片说时间到了,她便进直播间了。
4
嘉宾访谈其实很简单,每次都是马嘉妮问几个问题,然后嘉宾作答。同期放映的画面,都是一线记者录制好了的。问题有多有少,差不多就十来个吧,大同小异,基本思想是要反映出政法战线的同志们同不法分子作斗争的英勇机智。这次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线记者的画面成了马嘉妮这个主持人自己的。
照例的开场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法制在线又与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马嘉妮。我们今天请的嘉宾是金州市公干局刑警支队的陈国信支队长。陈队长是我市的优秀警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公安战线的指战员,他同时也是这一次我市“打拐战役”的副指挥长。不仅如此,他还是我市“打拐实战第一案”的直接指挥者和责任人。说到这,马嘉妮把脸转向了旁边的陈国信,对他说:陈队长,能请你介绍一下“打拐实战第一案”的具体情况吗?
陈国信还是第一次上马嘉妮的节目,他见她一本正经地说话,心里想笑。猛见马嘉妮转向了他,忙说:好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市公安局的陈国信,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案情。虽然之前演练过几次,但他还是免不了有些微紧张,声音微微发抖。怎么会紧张呢?马嘉妮再漂亮都是自己的女朋友嘛,也不至于紧张啊,陈国信想不通。也许是自己太在乎这次访谈了。
马嘉妮看出陈国信的紧张了,说:陈支队,要不我们先请观众看一下来自于一线的采访,然后再谈谈?也不等陈国信回答,就说:观众朋友们,请看大屏幕。
片子看完了,陈国信的情绪也已稳定了。马嘉妮这才请陈国信介绍整个案情。陈国信的口才其实非常好,他侃侃而谈,声情并茂,时而对人贩子张军咬牙切齿的痛恨,时而流露出了对被拐少女康明娥的同情。看着陈国信,马嘉妮从心里由衷地佩服这个男人: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不仅勇敢,而且富有感情,是一个自己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这个想法其实只是一闪而过,马嘉妮根本没有时间继续自己美好的向往,也不可能分神。这是在节目现场,她是主持人。她得把握住节目的进程。见陈国信讲完了案情,她就问了几个问题,是常规问题,必须问的,都是有关破案细节的。陈国信配合得很好,他能抓住每一个问题的核心,快刀斩乱麻地回答出马嘉妮想要的答案。问题已经问完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还有几分钟吧,又不能冷场,马嘉妮随机应变地抓住一个问题和陈国信聊起来。她问:陈支队,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解救现场,康明娥见到她的哥哥康明福以后,那场面怎么和别的解救人质的场面不一样啊。
不一样?提前又没探讨这个问题,陈国信有点懵了,下意识地反问。一瞬间,她明白了马嘉妮的意思了:她是问怎么没有抱头痛哭的场面。陈国信想都没想,说:这有什么不理解的?毕竟是兄妹嘛。
兄妹也应该抱头痛哭啊,康明福、康明娥兄妹没爹没娘的,康明娥是她哥康明福拉扯大的啊。出了这么大的事,兄妹相见,怎么说都不应该那样冷漠。你说会不会有别的隐情?
不至于吧?!这个案子我们都一点一点核实过的,应该板上钉钉,能有什么隐情?!拥抱不拥抱,那是人家兄妹自己的事。陈国信自信地说。
也是。我也是第一次到一线采访,过去当主持人没什么感觉,到一线了感触真的很深。也看到了你们当警察真的很辛苦。
谢谢你的理解,所以你以后要多跑一线嘛。见了美女记者,警察们也一定会激情高涨。陈国信真的放开了,一改警察一贯的威严,竟幽默开了。
呵呵,我有那么厉害吗?那还真的得向领导提建议。哎,陈队,康明娥这个案子算结束了,但是康明娥那么小的一个女孩,她将来怎么办?市局有没有什么想法和行动?
想法肯定是有的,我们局长都说了,康明娥这样一个16岁的小母亲,我们局里会负责到底的。你想想,她—个小女孩,14岁被拐卖,离开农村两年了,回
去怎么生活?我们初步的想法是,看能不能在金州市找一户人家收养孩子。康明娥呢?我们局里已经开始捐款和援助了。局党委的意思是,把她作为永久的援助对象,一定要让康明娥过上幸福的生活。
太好了。陈队,和我们台里的想法不谋而合啊。我们台长也说了,对于康明娥,我们要全力配合好市局的工作,在舆论上给予支持。何况,这本就是新闻嘛,很有价值的新闻,做好了一定会有大反响的。你说是不是?陈队。马嘉妮说完这些话,见导播暗示时间快结束了,马上端正了身子,说:观众朋友们,今天这期节目快结束了,下期我们继续关注16岁小母亲康明娥的命运。谢谢大家收看。
两个人刚走出直播问,导播就伸着大拇指在他们面前晃了晃:嘉妮姐,今天这期节目反响不错,直播过程中电话不断。
是吗?没什么特别的啊。马嘉妮说。
制片说:还不特别?美女主持亲自出镜,少女母亲被解救,故事揪心,刑警队长英勇……都是故事呢。陈队,口才不错嘛,你干脆也调到我们电视台得了。
陈国信举起双手做讨饶状:好我的领导,别笑话我了,当几十分钟嘉宾,汗把我的衣服都湿透了,我还是当我的警察好了。
制片笑着对马嘉妮说:看把你家陈国信急的,我知道他舍不得他那个副局长呢。这次立了这么大功,节目反响有这么大,要不了几天,就该叫陈局长了。
马嘉妮把嘴撇了撇:看他那德行!扭头看了一眼陈国信,见他不说话,一脸憨笑,想必他也是这样想的了,就推了他一把:你还不请大家吃饭?
陈国信这才醒悟,招呼大家去吃饭。一伙人便嘻嘻哈哈挤出了电视台。
5
最近一段时间,马嘉妮真是够忙的了。她一直在跟踪做康明娥的节目。一是的确有新闻可做,二是从内心讲,她也想把这个新闻做大做透,这样也许真的能帮上陈国信一把呢。
她去采访康明福。兄妹两个人,还有孩子,现在住在金州市区一间民房里,是市公安局为他们找的暂时的居所。康明娥是康明福一手拉扯大的,这点在解救康明娥时,康明福就反复对着镜头说了。而为了挖掘出更多感人的东西,让康明福来讲他们父母去世时的情况,是再合适不过了。
马嘉妮去的时候,兄妹两人正在嘀咕着什么,好像还有争执。看见她,两个人马上不说话了。康明福还有些不耐烦地对马嘉妮说:你怎么又来了?事情不是完了吗?
马嘉妮有点奇怪,心想:我是为你们好啊,你怎么还不耐烦?但她还是和颜悦色地说:你妹妹这么小,孩子才这么点大,我给你们做节目,看能不能有人帮助你们啊。
哦?帮助?给我们捐钱吗?康明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热情地问。
也不仅仅是捐钱,还看能不能找个人家把你妹妹的孩子收养啊什么的。她这么小,怎么养孩子?你这个当舅舅的也养活不起啊。
康明福听马嘉妮这样说,点头如捣蒜:那是那是,那还得请你多宣传。康明娥本来没说话,也侧过身子说:马记者,你说会有人愿意收养孩子吗?
马嘉妮看了她一眼,问:你愿不愿意让人收养孩子啊?
我……我……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呢。
你不愿意?
我……康明娥刚张口,马嘉妮看见康明福瞪了她一眼,自己接口说:咋不愿意?我们又养不活,找个好人家把孩子送给人家得了。康明娥见她哥说话了,自己便不言语了,但马嘉妮发现她双手使劲地揪着自己的衣角,不停地拧着。
马嘉妮拉过康明娥的手说:妹子,你对我说实话,你愿不愿意把孩子送人啊。
康明娥看了她哥一眼,懦懦地说:送给城里人好是好,我咋不愿意?可我舍不下去。马记者,你看有没有这样的人家,他们把孩子收养了,我给他们当保姆去?
哦,你有这样的想法啊,有点难。你怎么有这样的想法啊,你不愿意回你们村子去?
嗯,城里多好啊,我们那村穷山恶水的。
那……西安霸桥好吗?马嘉妮小心翼翼地问。她怕戳到康明娥的痛处,但她看到她没有任何伤心和不愉快。康明娥说:好啊,霸桥就和城里一样嘛,比我们山下村好百倍千倍。
康明福没好气地说:好什么好?地没有屁股大一块,我看也富不到那儿去,那些人还嫌这嫌那的?
哦,怎么嫌啊?马嘉妮奇怪地问。
嫌我是农村人啊,原来张军说好了的,给我在霸桥找一户人家上门,那家也穷的不行,但还假装看不上我……说到这,他看到马嘉妮惊讶地看着他,他马上不说了。
马嘉妮奇怪地问:你妹子被张军拐卖到霸桥的,你怎么还让他给你在霸桥找媳妇啊。咦,不对,你怎么认识人贩子张军啊。
我……我……那是后来的事嘛。康明福支吾着说。
马嘉妮再问,康明福不耐烦了,死也不说话了。康明娥也紧紧地不开口。
马嘉妮只好回台里。在路上,她想:这事有些蹊跷啊,怎么会这样?她打电话给陈国信:国信,你确认康明娥是被拐卖到霸桥去的吗?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陈国信在电话那头问。
你先回答我的问话。马嘉妮没好气地说。
好,媳妇,那我就向你汇报这事:山阳县山下村的康明福报案,说是他的妹妹被—个叫张军的人拐卖到霸桥,我们通过电话从山下村了解到,的确有一个叫康明娥的人被—个叫张军的人带走了。我们又到霸桥了解到,那儿的刘家的确有个媳妇叫康明娥。
你没亲自去了解啊。
还用亲自去?两边都是村上证明的啊。陈国信在电话里辩解。马嘉妮啪地关了电话,急匆匆的赶回台里。她顾不得进自己的办公室,直接去制片的办公室汇报这事。制片正好在,她说:领导啊,这事有点蹊跷?
啥事?制片一头雾水。
就是“金州打拐战役第一案”。
有新情况了?
是。
好,我们做电视的,不怕有新情况,怕没新情况。
制片,没给你开玩笑。这个案子有点蹊跷?
哦,说说。
马嘉妮这才一五一十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了。她说:制片,你还记得不记得当初我采访康明娥被解救出来的画面?见制片没回答,却用心在听,她知道他是记得的。就说:当时,我就奇怪,和其他被解救出来女子见了亲人抱头痛哭的场面不同,康明娥兄妹相见,两个人的表情都冷漠而尴尬,甚至互相不说一句话,你不觉得奇怪吗?还有,康明娥不停地说刘家虐待她,说刘母是个“恶婆婆”,但在画面上你也看到了,刘母没说康明娥一句坏话,她老泪纵横地呼唤康明娥带着孙子早点回家,还有,康明娥的婚纱照和衣服都很时髦。
这说明不了什么,买来的媳妇也是媳妇嘛。制片说。
你别急,还有,我今天去采访康家兄妹,想挖掘故事,可在聊天的时候,康明福说漏了嘴,说张军给他在霸桥介绍一家当上门女婿。可人家没看上他。
哦?这个有意思。继续讲。制片说。
说什么啊,没了,我再问,康明福知道说漏嘴了,再也不说了。我越想越觉得不对,这个新闻该怎么做啊,所以回来问您。
你傻啊,继续做,这才是新闻。
那……那局里那边怎么办?马嘉妮小心翼翼地问。
你先不管,先把事情的真相弄出来再说。嘉妮,我对你说,我们搞新闻的,要的就是真相。我看这样吧,你先不要对公安局讲这事,你继续跟踪采访康
家兄妹,另外我建议你到霸桥和山阳跑一下,也许会挖出一些东西来。
好。我马上就去。
6
马嘉妮先跑了一趟山阳县山下村。收获挺大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康明娥不是十几岁。而是二十岁了。村长是康明福的堂兄,拿了康明福给的500块钱,给康明娥改了年龄,办了假户口,为什么办假户口,村长也说不出原因。第二个,康明娥也不一定是被拐走的,因为村子人都知道康明福和一个叫张军的霸桥人一起在外面打过工,关系好,那年张军把康明娥领走,说是给她找婆家。
马嘉妮带着这些资料回到金州,去见康明福兄妹。她把这些问题提出来问康明福,康明福恼火地说:你又不是公安,管那么多闲事干吗?公安已经给这事定了,你就不要再折腾了。
马嘉妮说:你怎么这样说话啊,公安是公安,我是我,我是记者。
记者?记者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么多记者都不管,就你这个记者多事。
马嘉妮再问,康明福还就是这话。马嘉妮急了,说:你们不说,难道我就不会知道真相了?好,我去霸桥了解去。
康明福说:马记者,我知道你为我们好,可你不要多事好不好?霸桥你也不要去了,你去了,那些人还不打死你?
你们不说实话,打死我也要去。马嘉妮下定狠心地说。
康明福嘟囔着:你要去就去,就别在这烦我们了。你去了,还能把我们怎样?公安都定了的事。
马嘉妮懒得和他说话了,就对康明娥说:明娥,你说实话,你到底是不是被拐的?刘家真的对你不好吗?见康明娥闭着嘴不说话,她又说:别的不说,你难道不想见孩子他爸?你也不想想,你当时若真的只有14岁,那孩子他爸不仅坐牢,还要判重刑。
康明娥听到这,“哇”地一声哭了:你把我送给公安吧,让他们把我枪毙了吧。
马嘉妮说:我又不是警察,我没那个权力。妹妹,我对你说,你把事情对我说了,也许我还能帮你,你看你的丈夫现在还在看守所关着,如果你不说实话,按强奸幼女罪来判的话,说不定是死刑。一日夫妻百日恩,你就忍心啊,何况孩子还这么小?
康明娥的哭声更大了。
7
事情的真相出来了。
康明娥承认这是一个骗局。事实是,张军和康明福一起打工认识,两人关系好,张军做生意时借过康明福的钱,但生意亏了,还不上,张军就想赖账。后来张军说给他牵线,让康明福把妹妹嫁到霸桥,再给他找个媳妇,让他当上门女婿,成为霸桥人,霸桥地方比山下村好。康明福同意了。他不仅收了财礼,还喝了妹妹的喜酒,还在自己妹妹妹夫家住了一阵子。但是张军给康明福介绍了几家都没成,刘家也给他介绍了几家也没成。康明福就觉得自己吃亏了,怀恨在心,才想办法报复。而公安机关呢,急于立功破案,胡里糊涂的就办了这么一个错案。
看着采访结果,马嘉妮很震惊。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犹豫了好半天,她约陈国信见面。她把采访结果和盘托出。
陈国信闷在那儿,不言语了。顿了好半天,他问:你想怎么办?
马嘉妮说:国信,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又是好半天地沉默,陈国信说:嘉妮,你看…你看…我,我这是关键时候,若……
你别说了。马嘉妮一声怒吼。
(责任编辑李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