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初中德育课教育期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9064
■张先智/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能够对其价值观念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以来,流传下来了无数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价值,将其融入到初中德育课当中,不仅能够使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还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扬,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课当中的渗透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在初中德育课教育当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对于人们的言行来说,价值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也会有所差异,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积极心态和品质的形成,能够成为学生成功路上的驱动力,错误的价值观则容易使学生出现误入歧途的情况。而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很多典故都向人们传达着正确的价值观念,且这些价值观念包含方方面面,对其进行渗透,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各种典故,在提高课堂内容说服力的同时,实现学生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文化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多元思潮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面对健康水平参差不齐的信息,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偏差。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检讨,这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次,有利于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今天,是无数先辈自强不息,经过艰苦奋斗获得的,但由于如今的生活较为安逸,很多学生都存在危机意识不强以及自强精神弱化的情况,导致这种优秀的精神品质未能得到有效的传承。而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许多丰富的精神财富,将其引入到德育课当中,能够在实现精神传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当代中学生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崇洋媚外的情况越来越多,迫切的需要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生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并为国家的发展努力和奉献。而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关爱国主义的事迹多不胜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还能通过一些典型的人物、事迹以及诗词歌赋,对学生进行感染,这对于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初中德育课教育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以课堂为出发点加强渗透

1、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教材对于德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针对德育课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将其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此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感受无穷的魅力,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例如,在对认识自己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引入,让学生了解老子对于认识自己的看法,并体会“知人者智以及自知者明”的含义。引导学生看清自己,明确自己改正和努力的方向,这对于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对教育契机进行准确的把握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比较迅速,同时也是其对学习活动以及社会公共生活有效参与的重要阶段,而学生会从关注自身,逐渐向关注国家和社会转变,这时,他们的视野将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对此,教师在落实德育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关心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渗透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

  例如,可以对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进行把握,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清明节等等。可以在节日来临以前,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如针对清明节,设置多种活动,组织学生探讨一下清明节的历史、相关的祭祀活动、礼仪以及诗词等,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习俗进行了解和体悟,提高其对家庭、对文化、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其能够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与此同时,可以对一些重大事件当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取,在正式上课以前,组织学生进行“时事播报”,与学生们一起对这些新闻进行评析,并对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例如,针对我国人民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控,“最美逆行者”背后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自强不息、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文化。教师应该善于把握这些教育契机,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品质以及价值观念渗透到教学当中,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对教育情境加强创设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德育课的开展,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情况下,获得知识、产生观点,并形成能够进行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在其生活当中践行。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加强情境创设,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而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创建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当中进行思考、探究,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使其能够从内心当中认可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自觉的践行与传承。

  例如,在对有关诚信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尧咨卖马”进行情景创设,先对尧咨卖马的故事进行讲解,在学生了解其中内容以后,问问学生,对于尧咨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结合学生给出想法和答案,由教师进行归纳和引领,点明尧咨父亲的做法体现了中华民族以诚待人、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而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故事场景进行再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二)结合实际,达到文化立意的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加强文化熏陶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例如,在近些年当中汉服文化兴起,各界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越来越重视,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服的欣赏和制作。而在动手操作以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汉服展览馆进行参观,然后让学生从多种途径去搜寻与汉服相关的内容,包括汉服简介、相关文化内涵以及汉服舞蹈等等,在学生对汉服文化有所了解以后,可以指导学生对汉服进行制作,并编制相应的汉服舞蹈。利用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习兴趣,还能对其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学生对活动进行积极参与的过程,实际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可和传承的过程。

  2、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对于德育课而言,怎样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到学生内心,并体现在实践当中,是一个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的话题。初中德育课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还可以将其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落实教育活动或者是通过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联动,提高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实践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入社区、走入古迹、走入名人故居,并由政治教师、历史教师以及地理教师合作,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的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究学习当中获得相应的感悟。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德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孩子孝德的体现越来越迟缓,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现在家庭当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其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越来越薄弱,这不仅会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将孝道作为主题来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古往今来我国的孝道典范和经典的孝道事迹,在为其剖析其中孝道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反思。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践行孝道,帮助母亲打扫卫生,给爸爸洗洗脚等等,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孝德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课当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使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相关教师必须要对该项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要结合实际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渗透,为德育课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