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8642
■李欣颖/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一、前言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承担培养职业性、技能型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要勇于面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要求更高。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在这众多的体系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要十分注意强调和突出“职业性、技能型”这个高职教育的核心和根本。高等职业院校,其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在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的职业人才,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它与普通院校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加强调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高职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所以,高职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上进行创新与变革,努力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在彰显特色和本性的同时,其自身发展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如今,“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应用于各个领域。积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既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更是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坚持把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有机融入到职业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必须认真对待和考虑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培养出真正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二、新时代意义

(一)何谓新时代

这个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已经深入党心民心,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认同。为完成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奋勇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断深化对新时代的认识,把握新时代的规律,增强新时代的自觉,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人间奇迹。

  中国今天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是新时代的本质属性。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突显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应对新风险新挑战、完成新使命新任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努力破除与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使命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敢于下深水、涉险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各方面创新,以改革创新的勇气走进新时代。

(二)新时代特征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新时代的使命重大而光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极大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时代,这是一个实现希望与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时代!

三、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根本与特征

(一)职业教育内涵

国务院在2019年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界定: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教育既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技能,也离不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过于强调理论学习,难免有“去职业化”之虞;反之,过度重视“技能化”也容易导致职业教育窄化为“就业培训”,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平衡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这两端,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第一要义。

(二)高职教育的本性

本文所讨论的职业教育指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说是“高等”与“职业”两个概念的复合。再简单通俗一点,就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因而在属性上具有“双重性”,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教育大词典》有关条目的解释: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而“第三级教育”一般认为与“高等教育”同义。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性、技能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和根本,这个本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变,也不能弱化,只能加强。所以,高职院校要旗帜鲜明地坚持走“职业性、技能型”这条光明大道,否则,何谈“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由于培养目标不同,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未来的发展规划有所差异,使得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培养侧重点等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应用,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但无论哪种类型都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社会需要而开展的人才培养,是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的。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既所谓的“双重属性”。这是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也是高职教育的本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既有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要求,又有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学者对高职教育的特性提出“跨界”的观点,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跨越了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课堂与工作场所。高职教师同样要具有“跨界”的特征,才能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四、高职教育要适应新时代、新使命

作为传授知识的第一人,高职教师要主动作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转变传统教育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抛弃落后的观念和陈旧的知识。新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然,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努力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教师唯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才不会落后于这个时代,也才会培养出合格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

  既然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打造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么,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似乎更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的“修炼”。高职院校要将教师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事业单位,了解企业文化、参与实际生产、设计和管理的过程,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出现,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班级集中授课、同步授课,向多元化的、自助式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转变。这不仅在理论教学方面催生了大量的新型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学资源也从现在的教材、教案、教学课件等,向微课、MOOC、数字资源等转变。无疑,它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构成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补充,使教育教学向着自我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下网络技术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必然,在对高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不断渗透、融合,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高职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实质上就是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通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高职教育教学大可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五、结语

方位决定方略。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按照新使命的要求紧紧抓住高职教育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秉刚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为国家建设输出数量多、质量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