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委会”的角色担当——以十八洞村村委会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9459
杨子明 蒙鸿宁 董智琛 解树一 何治宏/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一、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引领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加强农村基层村委会党组织的建设,以考察的十八洞村为例,该村村干部所有成员均为党员,在该村党支部中党员有31位,分成4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有相应的党建指导员。每一党小组都有相应的职责和管理事务,在该村党支部第一党小组主要负责管理公共服务;第二党小组主要负责乡村旅游,如乡村旅游文明建设、对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和介绍本村发展情况等;第三党小组负责农业产业,做好农业生产计划和数据统计,对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生产指导,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第四党小组负责除了前三个职能外的其他事务。

  党员引领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只有村民服从党的领导,乡村振兴才能蓬勃开展。上图从中可以知道,党员中服务务工务农这一板块占比还是较大,可以看出该

  

  图1

  村的村民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务农的,因此村委会应当寻找发展的好路子让村民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新时代下各级相关部门和基层自治组织应当想方设法降低农业人口,让更多村民成为服务业者,为十八洞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左上图中党员引领文化旅游产业有5人,占比只占了16%,此可以看出十八洞村的旅游业相对发展较弱。但是该村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丰富,有莲台山林场、背儿山、黄马岩、乌龙一线天和擎天柱等景点,有十八溶洞,溶洞内景观各异,此外还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饮食风俗习惯,有过苗年、“山歌传情”的民俗活动。十八洞村作为湖南旅游的著名村庄,应当开发好其旅游资源,把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相结合起来,打造为集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旅游村,吸引更多的游客,让乡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打造美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

  吸引大学生村官,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柱,是实施人才兴村的关键之处。如表1中党员学历表里大专文化以上的有7人,约占村党支部的1/5以上,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学生当村干部的还是少之又少,因此,应当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返乡为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大学生村官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又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乡村中较年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如何得到有效发挥对返贫风险治理的成败至关重要。近年来,大学生返乡当村干的例子越来越多,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但是我国农村建设依然存在人才不足的现实,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惠及和吸引更多人才。比如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工资收入,为大学生村官改善其住宿条件、通讯条件、办公条件和饮食条件等;其次在生活上要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情况,不仅仅从物质方面关心大学生村官,还应当在精神方面关注和关心他们;此外,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价值理念,端正三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并且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还应当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和满足感。

  

  表1

二、提升村支部党员的文化知识素质

提高村支部党员的文化知识素质,发挥村干部的引领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村干部是基层区别于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群体,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维护国家稳定起重要的堡垒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素质建设,才能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才能早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村支部组织生活应当正常化,做好年度计划,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定位好村干部党员的身份,让每一位党员都时刻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为之奋斗。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做什么”“树文明新风,建美丽家园”等主题按期安排活动,有效提高村干部的知识和能力。在此次调研中,十八洞村村委会以“九事联动”模式开展党员主题活动。(1)升国旗——所有党员到村中心广场举行升国旗、奏唱国歌活动,提高党员的爱国意识;(2)重温入党誓词——所有党员宣读入党誓词,保持好政治站位;(3)集体学习党章——按期学习党章内容,做好相应的党章考核内容;(4)党员缴纳党费——按月缴纳,督促不按时缴纳党费的党员缴费;(5)学习与讨论——派员到县里学习和培训相关村干部知识和素质,采取知识测试、专家辅导、专题讨论等形式集中组织学习;(6)开展组织生活——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开展积分管理工作等;(7)民主议事——讨论分析村级党务、村务,对重大事项进行决议和审议;(8)民主监督——对村务进行公开,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9)特色实践活动——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三、建立自治、德治和法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

自治是指相对独立、有权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应当发挥自治的功能,引导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村委会组织村干部成员入户宣传国家政策,组织村民自主决定发展生产,十八洞村主要依靠旅游产业、外出务工和农产品加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每户村民劳动力、发展情况和经济收入等都各自不同,因而选择发展的道路也不同,因此村委会在引导村民发展致富的同时应当充分尊重村民的选择。例如,我们在十八洞村入户调研中,其中有一户村民介绍其家庭的发展之路,主要就是通过刺绣手工艺品销售“苗绣”,既能传承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又能致富脱贫。“自治”模式就是充分发挥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致力乡村振兴。

  德治,即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和教化乡民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德治一直是我国倡导的治理模式,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需要德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注重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习俗中的有关公序良俗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德治中,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保持时代先进性。此外,还应当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宣传正面人物形象,开展寻找最美村官、最美乡村教师和最美乡村医生等活动,积极引导和促进村民自发学习道德先锋模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习惯,以期达到乡村德治效果。

  法治是指依靠法律手段来治理乡村,让村民知法守法用法,乡村的长治久安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法治,全面依法治国也应重在乡村法治建设。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村民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产生纠纷不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救济权利和解决矛盾。因此可通过向村民宣传基本法律知识,引导村民正确维权。

  自治、德治和法治“三治合一”有其内在联系,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辅助,通过“三治合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提供道路和方向。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新华社,2018-09-26.

  ②张亚宁.浅议后脱贫时代大学生村官作用的有效发挥[J].劳动保障世界,2020(15).

  ③陈书法,刘玉委,王丹.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大学生村官的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9).

  ④胡友平.村干部素质现状分析及能力提升对策思考——以2018年贵州省清镇市为例[J].贵州农机化,2020(2).

  ⑤张尧.【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图解/乡村治理中的德治文化优势[N].人民论坛网,2020-12-1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