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文旅融合深入推进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升级与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到2022年,我国将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不断丰富。
当前,在我国高度重视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如何有效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有效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值得积极探索。一些高职院校对文旅融合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为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旅融合向纵深开展打下基础。2019年7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成立,助推浙江建设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然而目前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如何进行科学、完善的文化性融入机制构建还存在诸多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缺乏战略性,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待实现新的突破。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的重要价值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适应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在开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性融入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施文化性融入,能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更具有战略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文旅融合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和综合性,通过有效的文化性融入,使学生对文旅融合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学生能够在掌握更多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新旅游管理的理念,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在相关旅游管理工作中更具针对性、特色化和创新性。同时,这对于进一步拓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领域、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二、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缺乏科学性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不到位,首先体现在文化性融入缺乏科学性,如只增加文化方面的课程,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密;不注重文化渗透教育,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没有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入手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系统的安排,制约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不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是常出现的问题。(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缺乏系统性
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性融入体系,不注重文化的支撑性、教育性和引导性,没有将与旅游相关的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知识与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导致学生对文旅融合的认识不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缺乏系统性,也表现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文化传播、文化渗透和文化融合,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旅游管理创新方面不够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收集、积累丰富、完善文化旅游相关内容方面不到位,同时在培养学生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设计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缺乏互动性
不注重运用“社会治理”理念开展文化性融入,企业的作用、相关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在发挥旅游相关组织作用方面不到位,社会力量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不注重文化性融入“资源”体系建设,高职院校间未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教学资源,不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和系统设计。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的完善策略
(一)突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科学性
随着文旅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全域旅游”呈现出良好态势的发展过程中,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既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性融入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对文化性融入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
图1 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六大类型
当前,我国文旅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包括文旅综合体、特色小镇、主题公园建设等文旅项目及遗产资源开发、景区提升、文化设施、休闲保健、商务会展等项目。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六大类别分别包括以下内容:(1)文旅新区,以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旅游化提升为核心思路进行综合区域开发,如西安曲江新区;(2)文旅小镇,以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提炼为核心构建的文化、生活、产业有机融合的生态型空间体系,如丽水古堰画乡小镇;(3)文旅产业园区,以文化创意聚集为特征,以旅游导入为特色形成的集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如桂林接力数码动漫中心;(4)文旅综合体,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文化和旅游休闲聚集区,如昆明阳宗海旅游综合体项目;(5)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为文化资源赋予经济活力、为旅游产品提升精神内涵的核心载体,如泰州凤城河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6)精品文化旅游带,以旅游为引导形成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带,如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带。
根据以上类型,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文旅融合的知识与训练需要科学融入与系统设计。除关注课程设置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融合性,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体系当中,通过深度结合、有效结合,最大限度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文化性融入科学性。

图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等。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当前新业态的发展,将文化IP的开发与打造、文化旅游资源的梳理与整合、互联网时代文旅产品品质提升等重点内容作为提升学生对文旅融合思考能力的切入点。
(二)强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系统性
运用战略思维,进一步强化文化性融入体系建设。发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深入理解文旅融合,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文化性融入。教师要将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文旅融合基础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交流讨论,着重培养学生文化感知力、文化荣誉感和文化向心力。同时,注重文化的支撑性、教育性和引导性,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文旅融合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以及未来旅游管理的方向。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文旅融合开展调查研究。如将“项目式”教学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将文旅融合作为“项目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在项目设计、组织机构、深入实施以及保障工作等内容上建立相应的总结、评价、激励机制。
(三)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互动性
建立相应的互动机制,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形成合力。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当中,建立相应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组织文旅相关行业人才担任企业“导师”,借力企业“导师”推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认识文旅融合,增强旅游管理创新意识;增强文化性融入课程等学习资源建设,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战略合作,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文化性融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综上所述,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必须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教学策略,将文化性融入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切实加大相关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力度。着眼于解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突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科学性、强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系统性、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互动性等诸多方面的教学改革,聚焦旅游产业要素的业态化创新,关注文化业态和旅游融合的创新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工作技能,推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