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反哺视域下高校文化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8430
包筱玲/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一、前言

(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积极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的文化战略,并提出了相关的详细要求,乡村文化需要结合乡村发展的特征,通过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乡村治理的科学性,为积极培育新型农村工作队伍打好基础。文化的战略高度体现精神建设的战略高度,中国农村的文化建设要积极反映出现代化农村生活的先进性。加快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在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文化正在面临着人力资源的枯竭,乡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通过输送高校,面向社会实现了人才的递进式发展。在社会文明的发展步伐下,乡村文化衰竭的背后,急需一条文化输送的闭环链。实现高校文化和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互动,可以实现人才的多样化发展,综合利用人才的价值,实现思想与价值文化与物质、风俗文化之间的包容和发展。

(二)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意义

(1)体现农村的文化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越来越明显,城乡差距逐步加大,需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基于当前城乡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的重要部署,对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实现文化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我国思想政治文明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在以往发展阶段,优先把城市的文化发展放到了首位,文化政策和战略侧重于城市,农村则处于边缘化地位。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明确了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构建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体现时代先进性的生产文化,为留住农民、吸引市民、建设美好乡村提供软资源,进一步推动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我国的社会综合性发展。

二、高校文化反哺的重要内涵

(一)通过文化反哺,大学生运用高校文化振兴乡村建设

社会文化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沉淀,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我们目前主流的精神文明成果也是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发展而来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文化正在逐渐远离主流精神文化的环境,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乡村环境也从过去的人类适应自然转变为人类服务自然、人类汲取自然,时代性的精神文化成果对于建设乡村,带动乡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化反哺,大学生可以运用高校文化成果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将科学知识普及到乡村,促进乡村的发展速度。通过文化反哺,大学生也能够从乡村文化实践的体验中,重新认知高校精神文化学习的重要意义,溯本求源地掌握文化、运用文化振兴乡村。

(二)通过文化反哺,大学生丰富生产文化提升自身精神文明内涵

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活作为孕育社会生产文化重要的土壤,无数的精神文明成果通过农业耕织中挖掘出来,在农业生活中,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获得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文化智慧和社会知识,久而久之,便积累成为社会文化知识。大学生在文化反哺的过程中,参与乡村生产文化建设,通过积累生产管理经验,参与乡村文化治理,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层面,不再单单是知识上的学习者,还可以做行为上的参与者,强化了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实现了高校文化和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发展脉络。

(三)通过文化反哺,大学生传播高校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

在高校组织的文化反哺活动中,大学生可以自愿参与到乡村的文化振兴,服务乡村,积极切身做对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有益的实践工作。在文化反哺的一系列过程中,大学生将高校文化作为养料,积极反哺到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体系中,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于文化生活的本质理解,科学地认识生产文化,为日后我国社会精神文化的创新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传播生产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二者的包容式发展,通过构建多元的文化结构,积极实现高校与乡村之间时代性思想文化发展融合共进的建设目标。

三、文化反哺视域下高校文化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的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要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的农村生活环境,要充分体现乡村特点,注重民俗文化弘扬,注重乡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目标需要积极围绕着环境保护、热爱自然、生态文明等方面,同时需要重点发扬民俗文化、乡土文化,通过文化反哺,达到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

(一)绿色科学的生产文化促进环保理念的传播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大量绿色科学的发展观,这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倡导,环保理念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看重经济利益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长效科学管理中的短视行为,在加强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上,很多乡村地区还有待强化。在文化反哺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借助科学的文化观念将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推进,强化农民对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做好垃圾处理的科学管理,优化污染治理的连续性,减少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从生产文化的环保意识下手,文化反哺过程有利于乡村打造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未来发展环境。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实现乡村环保文化的振兴。

(二)现代化农业文化保障生态环境的建设基础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是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下,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出发,农村建设一方面提高生物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林牧副渔产业共同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走出高效高产的农业发展之路。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研发基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和高新技术,正在源源不断从专家团队的实验研发中得到结论。大学生,由于是很多农学专业的大学生,通过文化反哺活动,可以将先进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为实际的乡村文化发展带来建设性基础。例如,形成基于乡村环境下的资源综合利用机制,以肥养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加强良性循环,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的过度消耗,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文化反哺视域下高校文化带动乡村文化的振兴的策略

(一)倡导多种形式的文化反哺活动

目前,高校组织的文化反哺活动形式单一、数量较少。高校应该积极重视文化反哺活动的重要性。加强基于14亿人口的内部循环,强化自身产业、促进国内知识文化的内部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新局势下的新战略方针。因而,高校的文化交流活动不应只单单在高校内部开展或者在外国学习交流的层面中发展,基于乡村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反哺活动,可以加强大学生对于我国农业国情的认识,强化时代建设的使命。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积极落实党关于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倡导多种形式的文化反哺活动,积极参与乡村的振兴战略,为乡村文化的发展谋思路,融入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积极促进多专业、多学科的文化反哺类型

实施乡村的文化振兴战略,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必须要由先进的科学理念带动。多专业、多学科的文化反哺活动,可以积极活跃不同技术资源和先进理念从高校方向的全方位文化带动,这对于乡村文化的振兴发展之路是具有长效价值的。例如互联网、物流、电子商务专业和相关学科的文化反哺活动,大学生在参的过程中,可以给乡村带来网络和物流管理领域的知识文化经验,促进乡村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互联网文化的时代思维。再如,高校通过组织农业、生物学、动物学、畜牧专业的学生参与文化反哺活动,在加强学生自身职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将先进的农业、畜牧管理经验带给乡村,促进乡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文化反哺活动,高校可以从技术文化的多层次、多领域角度上,为乡村的文化振兴提供建设路径。

五、结语

乡村的文化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建设方针,是基于新形势、新任务下提出的重要举措,高校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意识,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此本文以文化反哺视域下高校文化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校文化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发展意义,对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高校应该重点把握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这样方便高校有侧重点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反哺活动。本文希望能够对高校文化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希望对高校的文化反哺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