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全面推进武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9501
■薛耀忠/武山县委党校

  当前我国拥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单元,全国总人口中生活在县域内的比重达到了70%,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对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综合国力的全面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县一级党委相关部门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县域经济当做中心任务来部署落实好。武山县作为我国西部的农业大县和西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自身的资源天然优势,调动自身的经济发展潜力,实现以农村经济为主体,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县域经济模式向以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优化,以非农经济为主导的新型县域经济的转变,让武山县经济活起来,人民生活富起来,已经成为武山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武山县县域经济特点分析

武山县地处甘肃东南部秦岭与黄土高原结合部位,海拔在1340到3120米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降雨适中,是全国知名的蔬菜种植产业化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韭菜之乡”。武山县气候温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县。武山县总面积为2011平方公里,共有13个镇2个乡34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0万。作为未来规划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三级城市,既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客观上的短板,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分析,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积极探索,这样才能按照党中央和上级相关部门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宗旨和目标正确前行。

二、武山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一)武山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分析

第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全球经济不景气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不断抬头,导致中外经济的摩擦与矛盾越来越多,并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前进,最终也会波及到基层社会之中,比如市场消费不振使得产品出现滞销,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工作岗位萎缩,人民收入减少等一系列多米罗骨牌效应。

  第二,虽然这几年武山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县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是从甘肃省同级行政区域分析发现,武山县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人居收入低,发展差距大的问题。

  第三,武山县当前经济仍以农业为主,而且农业仍采取的是家庭作坊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仍然以农业初级产品销售为主,而县域工业涉及的领域大多数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矿产资源生产加工业为主,导致产业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档升级,相关产品购买支持和劳动力就业吸纳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小。尤其是正规化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导致粗放式发展,此层次竞争等现象比较普遍,让武山县整体经济的对外影响力比较弱。

(二)武山县域经济发展机遇分析

第一,良好的政策扶持为武山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推动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比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战略等一系列将更有利于将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向发展落后地区,向继续经济转型升级地区的有力政策举措,党中央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政策举措无疑会激发县域经济的潜力和活力。而武山县近年来也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省市上级主管单位的各项政策,对接和推动武山县各项经济工作的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为武山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武山县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从量变到质变的相对优势。当前武山县已经形成了水力、矿产、旅游和人力四大优势资源。通过致力于“一产调结构、二产扩总量、三产强基础”的谋篇布局,使得武山县产业总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效益有效加强。如今农业现代化已经初显成效,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工业领域相关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工业项目不断落地,工业产业化体系不断成型。以物流业、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均展现出了强劲动力。比如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了20.8亿元和4.8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和2.7倍,均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三,武山县干部群众有干事兴业的热情和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性。近年来,武山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组建了一直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道德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的奋发有为之心态,本着推动武山县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和让人民群众综合不断提高的出发点,武山县干部班子在深入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学习汲取相关方式方法,归纳提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另外随着武山县积极宣传党的理论方针,落实党鼓励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的优惠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经济红利,从而也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继续努力奋斗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的上进心。

三、全面推进武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建设,与全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标准始终“一盘棋”。这其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增强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2013年春节前后来甘肃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以此为准绳来分析武山县自身经济发展史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二)要加强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引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等创新举措能够落地开花结果的具体执行者。武山县要想县域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是要重视做好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通过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国情考察等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二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从能力、业绩、职业态度作为评价标准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业绩档案,加强对人才的能力建设和业绩考核。三是建立常态化的人才能力培训学习机制,实现对各个岗位人才的系统化常态化培育,建立人才资源库,一旦工作岗位出现出现空缺,便可以从人才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员工进行填补,以保证相关工作的连续性。

(三)围绕农民创收增收这个核心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武山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2.88%,县域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农村经济能否提质增效,农民收入能否全面增收,农村建设能够全面升级。为此武山县要进一步将自身农业经济中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打造成稳增收的保障,比如蔬菜种植一直以来就是武山县的支柱产业,然而面对现代农业规模化、体系化、品牌化的市场经济发展新需求,导致武山县家庭式碎片化的生产模式,小作坊散乱无章的经营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这一优势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一是要精准定位,做好自身产业营销策划工作,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宣传推广,来将武山县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中国韭菜之乡和经过认证的30多个绿色A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从而增加产业附加值。二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生产体制,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做好农产品生产监管工作,从而解决“有产无量”、“有量无质”、“有价无市”等各种现实问题。

(四)牢牢抓住“工业强县”这个根本不放松

制造业是强经济,促就业,增收入,保民生的关键产业,“无工不富,无工不兴”的发展道理已经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历程中得到佐证。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武山县而言,更是要千方百计地做好执行到工业强县这一既定的目标规划,充分发挥自身在水力、矿产、旅游和人力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举措的制定和公共基础配套设置的建设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为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五)紧密结合“全域旅游”加快规划部署步伐

首先要在体制上进行创新完善,科学合理地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武山生态自然资源优势,挖掘历史人文内涵,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体验模式,让武山县的旅游整体品牌效应提升起来。其次做好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和综合服务建设,只有打造让游客“看得见景致,感受到古韵,记得住乡愁”的高品位景区景点,才能够塑造武山让游客既得到身心上的愉悦,又得到精神上的熏陶之深度体验。最后要推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化协同建设力度,让武山旅游整体服务质量更让一个台阶,通过“全域旅游”真正让游客拥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旅游体验感,这就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大企业,大平台来让武山旅游资源通过集群开发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幸福美好的新武山,关键在于武山人民自己开拓进取,自力更生,将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客观存在的劣势与不足科学果断地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举措,将其化作促进武山县域经济大踏步前进的强大推动力,这样才能实现武山的全面持续繁荣。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