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法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9412
■何定雯/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还能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养成良好的修养和品质,这样能让他们在走出社会后保持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修养。在现代教育阶段,工匠精神是职业态度和个人意识的体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在思政教育中进行落实,让工匠精神变成学生的基本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在精神。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社会在建设过程中更是迫切需要一批批有理想、道德的技术性人才,而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除了对学生的培养,更要让高职教师彻底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并在课程中一点一滴的渗入工匠精神教学,让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才能够彻底发挥出工匠精神的作用。从根本上看,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中所具备的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指导思想,只有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才能够不断的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创新、敬业、爱国的技术性人才。除此之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从根本上落实工匠精神培养,对思政教育的开展也同样具备积极的作用,除了能够完善思政教育的工作体系,还能够弥补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更加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

二、高职思政教育融合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一)工匠精神与创新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早就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题,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完善市场体系、教育体系、经济体系和科研体系,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的突破传统,将社会主义特色发展推向新的高潮。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说法,确实如此,在工匠精神中的创新,将创新学生的职业生涯,并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推动社会的创新,促进国家更加繁荣的发展。

(二)工匠精神与敬业

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只有有效合理的宣传敬业,才能够提升社会各个领域工作的建设水平,从环卫工作到集团工作,通过对敬业精神的培养,才能够无论在什么工作中都有效的奉献自己的力量。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所讲述的敬业与工匠精神中的敬业一样,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完美整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并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三)工匠精神与爱国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社会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从而能够进一步得出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人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这一结论,显而易见,工匠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国制造》中指出:只有弘扬优良的工匠精神,打造全新的品牌,并追求卓越和创新,才能够促进我国向强国的发展,毫无疑问,工匠精神更是一种爱国精神。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思政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推动社会的有效建设。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开设思政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教学课程中,思政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此课程,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基础和职业信仰,比如教师可以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多向学生讲解社会劳动模范的事迹,用真实的事件去激励、鼓励学生,这样一来便能够在社会价值观念中有效融合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激发贡献精神,树立理想信念。然后思政教育教师还要重点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因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匠心”,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细心、虚心、上进心等优良道德品质,比如教师可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开设人文选修课程,让学生从课程学习中体会工匠人的辛勤、努力的精神,这样一来才能够帮助他们养成乐观、吃苦、向上等职业精神。除此之外,高职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充分宣传工匠精神教育,同时从自身做起,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并在教学中建设好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帮助学生塑造正能量的工匠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教育中,无论是哪门课程的教学都格外忌讳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在思政教育中,高职院校应当有效丰富思政教学方法,并从根本上对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设计学习环境等,并通过翻转课堂、微课给学生设置课堂任务,并在课后监督学生完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授课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工匠精神,比如向学生宣传社会热点事件和具备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用他们的伟大事迹来感染学生,从而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营造优良教育环境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在教学中,实践更是检验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开展之前,高职院校首先要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其中不仅仅有校企合作活动,还应当充实校内实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技能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要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成功融合工匠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接受教学理念,教师更需要对此进行重视。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更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所以说,高职院校为了全面落实、贯彻这一点,可以在校园中通过广播、海报来宣传工匠精神,还可以专门创建高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来宣传工匠精神的意义,以这些方式在高职院校内全面渗透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影响,让他们认知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让企业中的优秀员工代表来给大学进行讲座,给学生分享其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四)鼓励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更好的推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工作,教师应当在实际思政教育中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并为学生做好职业引导。在学生进入院校的第一年,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制定好就业方向,并帮助其树立好职业目标,在实际就业职业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往年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法,并整合汇总就业信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让学生从心底里认知到需要完成、落实哪些学习任务才能够达到自身的职业理想。比如导游专业的学生,若是毕业之后想进入导游社进行工作,那么其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要通过导游考试,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六级证书,以此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大部分职业在就业之前都具有一定的准入条件,比如计算机考试证书等,这是学生在今后进入社会后必备的技能,因此只有学生尽早的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才能够进行足够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提升个人能力和个人素养,进一步发挥出工匠精神。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教师更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让学生具备一颗“匠人”的初心,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保持绝对的专注,并不断的创新、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结语

总的来说,将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对于改进思政教育、创新德育教育,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过程中,需要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同时强调职业道德品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有效改变教学现状,从根本上落实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只有将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并重视教育对象的培养,改善教育过程、内容等方面,并结合职业培养和思政教育,这样一来才能够充分帮助学生培养其工匠精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