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较本科院校有学生来说成绩较低,因此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培养,要想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提高,就应当在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据调查显示,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性,使得教师在授课中无法将专业课与思政知识相互结合,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考核制度。基于上述高职院校教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及时做出相应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促进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快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中课程思政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
(一)课程思政概念
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能够促进其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是课程思政中所包含的理念,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较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召开国家领导会议时也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指出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并不断在其发展中进行加强完善,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思政在开展中并不是只针对某一门课程,更多的是针对学生在任一专业课中的各个方面与环节的学习,高职院校中的其他教育活动以及教学科目作为开展课程思政奠定了基础。(二)课程思政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成绩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以及教育方面的培养,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课程思政并不完善,甚至有些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社会严重脱节,此外在开展相应的关于思政的选修或者必修课程时仍然缺乏课程实践,在调查中显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仅仅被作为选修课程被学生所了解,这种选修课程不能够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了解,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清楚,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精神的落后。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深层次教育元素的提取,在进行各个专业课程的授课时,可以通过历史视野、国家视野等方面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课堂变得有趣,此外,教师应当加强对国家发生的大事以及国家提出的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关注,这样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以及方式与时代步伐保持一致,并将提前获取到的知识在思政教学中讲解,从政治上出发,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从而使得思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二、高职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党支部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党支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中,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党支部在新时代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课程思政”的开展就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党支部在课程大纲的编纂以及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课程教材理念相互融合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党员教师教其他教师来说,其对思想政治的专业知识了解较为透彻,因此党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独特的专业知识对知识进行挖掘和解析,并利用独特的优势将课程思政与其他专业学科相互结合,使得其充分与教学融为一体。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改进和加强;此外,在发挥党支部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师德师风的建设时,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现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中国梦作为重要使命,不断对其课程思政进行完善,促进其在各个学科中的结合应用。党支部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具有引导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非党员教师来说也要对思想政治领域进行学习,使德育与教学相互结合贯彻;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时,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上挖掘一些与专业课有关的相关教学案例。由于专业的不同,因此工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党员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前锋中,找到不同专业所适合的思想理念,并对其精髓进行提取;另外,校企合作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也具有推动作用,党员教师通过深入到企业中学习、锻炼,最终总结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促进其快速发展。(二)改革专业课程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所包含的理论课,它与课程思政教学不同,课程思政在发展中包含很多中思政课程,并不只是局限与上述的两种课程。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成绩可能较差,此外在自主学习方面、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以及认知倾向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对生活与政治方面的接收度大于对思政知识教育的接受度,因为学生本质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对思政知识教育学习时并不想对此有过多的了解和研究,所以高职院校在德育方面的行动力往往较本科院校强。基于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确定用哪种教学方式来完成课程思政内容的呈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存在实用主义。最后,高职院校在建设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要只在理论知识中寻找突破口和结合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政要素引入到实际的场景中,将教育兴国的思想作为借鉴。比如,在计算机实操课程中增加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发展理想,在地质勘探教学中为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生指南,在雕塑课程中增加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教师应当根据学生需求,将思政教育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的接收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三)考核制度的制定
高校中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的知识类型都要学习不同的专业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在如何对不同专业中实行的课程思政效果进行合理完整的评价中缺乏一定的考核制度。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主要分为课程思政与专业之间的包含与占据的两种关系,对于学生评价的来源主要在上述两中关系中选择其一,但是究竟选择哪一种关系仍然是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在校园中的评价不能够做出统一的分析。此外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还要考虑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中所占的比例,还有如果将专业课作为思政教学的中心位置,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考核的评判标准是否存有误差等,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思政的考核制度时不能够与其他专业考核制度相同,必须将笔试以及实践部分相结合,最终以二者的平均分以来作为思政期末考试是否合格的评判依据,这种考核制度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主动学习,推动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三、高职院校在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课程思政作为加强学生德育能力的发展的途径,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初期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应当要注意避免实施中的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差异的问题,这时相关调研小组应当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出针对性的完善。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要切记不能够死搬硬套,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需求不定时对教学形式作出完善。在实施初期可以选择一些与思政教育较为相近的专业作为实验课程,然后不断对实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最终再逐渐向其他专业课程引进、开展,避免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课程思政教学并不是形式主义化教学,它是与时俱进且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播的作用,它在专业课程中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对国家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共鸣。课程思政是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因此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具有独特的教学创新理念,不断对其自身规律进行探索、挖掘,以此来促进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完善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具有创新精神,高吸院校在实施课程思政中要对各种局限进行突破,并对错误思想进行抵制,最终促进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