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乡村旅游民宿设计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24561
■ /

一、前言

2020年的特殊情况放慢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使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节假日,城市里那些繁华热闹的景区不再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首选之地,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们喜欢到乡村旅游,看自然的山、自然的水,尽可能地去靠近自然,去找寻自我。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物质载体,旅游居住的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旅乡村的体验和评价。好的民宿设计能使人流连忘返,获得轻松愉悦的度假时光,人们也更愿意进行好评以及再次光临。

二、民宿的产生与发展

民宿一词直接援引自日语“民宿”,日式民宿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起初是由一些爱好户外游玩的运动者临时租借当地居民的住所从而兴起的一种住宿形式,渐渐的,这种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拥有多余空闲屋主人的副业,从而在当地兴起。中国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业优势,民宿经营成为部分地方人们主要营生的手段,特殊情况发生之前民宿同样经历着蓬勃的发展。

  深受旅游业的影响,国内的旅游业首先出现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沿海地区,因此民宿也随之产生。最初的民宿行业本身多由村落所在地的村民是自发形成的,以乡村农家乐为主流,只能提供简单的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国内民宿大多学习日本,民宿发展也正处于起步阶段。民宿的发展受深受地区的旅游业经济发展影响,国内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宿发展较快,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家乐、农庄、旅游景区提供的服务,转而投向地域文化深厚,设计理念高雅、精神打造的民宿休闲旅游,因此各地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三、民宿设计原则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发展,乡村民宿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乡村旅游本身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形式多样化的一种旅游活动,可以为游客提多样化的服务,也可以提供单一的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乡村民宿规划设计是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形式,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民宿建造质量直接决定了乡村旅游市场和消费者满意度。

(一)因地制宜

最初的民宿建筑多为改造型的,村民利用自有房屋,简单装修改造成供游客居住的乡村民宿。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部分乡村居民开始自发或在相关部门引领下进行民房改造,用于民宿经营,增加居民收入。因此,民宿的选址就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旅游的地点多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地方,首先乡村民宿的选址要因地制宜、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环境宜人。其次,交通便利,民宿选址要体现浓厚的农耕文化和乡土气息,改建的民宿要有历史感、新建的民宿要有场所感,民宿与周边景点和距离公共设施距离合适,方便出行。

(二)结合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国际主义在中国的盛行,大城市小城镇乃至乡村建设都前篇一律,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人们最求前言时尚生活理念,忽略了乡土风格的地域特色,乡村民宿设计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据《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报告(2017)》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村落的数量急剧下降,部分损毁较为严重,据报道长江黄河流域平均每天就有1.8个村落消失。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许多传统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因此各地方相关部门都出台政策把乡村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环境有机融合起来。

  民宿建筑是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民宿设计在表现形态上,包括服饰、饮食、建筑等有形物质;在意识形态上,包括当地人的民风习俗、民间艺术以及民宿主人的价值观等无形精神要素。据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方式,是乡村旅游的的主要目的。近年来盛行的“DIY手工作坊”、“研学”、“游学”等体验式旅游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人们对乡村康养、家庭亲子、田园旅居以及民俗体验等类产品将有广泛的需求。

  民风民俗是指同一个地域生活的人们薪火相传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顾客可以通过民宿的建筑外观、室内装饰、民风习俗、主人服务等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民宿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主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顾客的感知价值。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顾客更好地体验当地语言、服饰等文化创造了场景和机会。同时,在与顾客的交流中,主动传递当地的民俗,文化,能够满足顾客了解不同文化的需求。

四、乡村民宿设计重点

(一)民宿空间布局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乡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村落文化,尤其是南方的农村,如广东、福建的乡村,传承着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耕读文化以及商人文化等。因此,民宿设计要立足当地,不仅要寻根问祖,发掘隐含在建筑空间之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价值、该保护传承的部分就应该全力拯救维护,无价值、该拆除则拆除,新建民宿要与原有建筑环境和谐共生,进行本土化设计。以往很多民宿的主人在民宿空间布局上照搬酒店的设计,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设计内涵。民宿的空间布局主要由居住空间、服务空间和体验空间组成,且在空间布局和尺度上要能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活形态,民宿的空间布局要保持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将乡土特色融入其中,避免与其他地区的乡村民宿产生相似性。

  民宿设计体验空间是民宿设计的要点,空间功能要设置合理,能让游客体会到当地的特色。如美食、手工、节日活动、信仰习俗等为提供服务创造有利条件。有的民宿空间设计有限,没办法提供功能体验空间,可以结合当地一些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体验计划作为参考,除了吃住体验,可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一些活动体验,积极与当地产业结合,亲身体验的活动更可以延长游客的滞留实践。

(二)民宿建筑材料

民宿建筑的外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客对民宿的体验感。城市里到处矗立着钢筋混凝土的摩天大楼,扎根于乡村建筑的民宿,乡土材料的选择责无旁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会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乡土记忆。传统材料蕴含了丰富的肌理、色彩和质感等,更能刺激人们的感官和视觉冲击,承载了众多生活情节与乡土回忆。乡土材料要尽量就地取材,或者回收利用建筑拆迁下来的材料。依据地域不同、各地的乡土材料也大不相同。如砖材、石材、茅草、木材、竹材、夯土等地方性材料,尽量使用传统工艺施工。

  民宿建筑的室内装修设计也是民宿建筑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乡村民宿的内部空间布局以及装饰装修基本模仿城市的快捷连锁酒店,前篇一律,毫无特色。单纯从室内空间的设计来说,好的民宿空间设计应该是重点强调体验性、互动性和主题性的。

(三)民宿景观设计

目前多数的民宿都没有景观设计,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居住环境,庭院深深几许,在庭院内种植植物绿化,是最平常的民宿景观了。游客出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观景,尤其是乡村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

  民宿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设计师首先必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周边景观等加以界定,具体设计中需要将生态远景、中景和近景协同起来,从设计理念上把握景观的系统性。遵循“大景观”格局,将各景观设计与生态民宿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起来。以“融合设计”理念把控空间布局,整合生态资源、融合人学需求。强化传统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反映当地的本土文化。

  在民宿景观设计材料选取中尽可能遵循就地取材原则,从区域环境中把握当地材料特色与文化内涵,实现民宿生态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创设出浓郁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民宿设计保留自身特色可以对基址建筑修旧如旧或者利用回收室内外材料重塑建筑和在室内的材料重新使用,旧与新的结合既保证想要留住的历史痕迹和原本的特色,又能展现民宿在民居基础上的崭新一面。

五、结语

2021各地乡村旅游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展开,民宿设计涉及到各地的地理环境、民宿主人的喜好,设计方法的不同,建筑材料等多因素影响,并未形成统一的设计手法,本文以乡村民宿的地域性设计建造为主要内容,挖掘乡村民宿地域性价值,归纳设计手法,为乡村民宿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