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是我国当代学生的必修课。新时代下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为了使课堂从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导,从灌输式教学变成自主型学习,将辩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思政课堂中是很重要的。辩论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一个良好的互动,使学生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率和授课质量。
一、辩论式教学对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价值
辩论式教学方法从古至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教育学家所倡导的一种知识传授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界中有著名的“百家争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之间的交流频繁,诸子争辩,学术氛围十分活跃,就是在这样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下各大学派之间善于辩论也喜欢辩论,有些命题至今也是学术界常常探讨的问题,不仅促进了各学派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成了知识之间的传递。再看西方也有著名的教育学家苏格拉底,他先是提出了“产婆术”即通关“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对谈话者进行一个知识引导,在四个步骤之中充分运用了辩论的方式,使得提问者和回答者之间有一个一问一答的追问、辩证的过程,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者对回答者还有一个追问、反驳的过程,目的是让其在追问和反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产生一个辩证的思考来促进思维的扩散,最终得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取到知识。随后又一位西方教育学家柏拉图又将这一辩论的教育方法推向高潮,柏拉图以辩证法和知识为基础,提倡师生间的互动辩论,让课堂从教师主导变为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愿意自发的去学习知识。中西方的古代教育学家所提出的各类辩论方式为后世提供了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为在日后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提供了启示。新时代下的思政课中也应传承古代中西方优秀的“辩论”文化,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用矛盾的思维去想问题,运用辩论的教学理论为学生奠定哲学基础,用辩论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使得学生拥有批判的眼光,拥有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正确态度,带有探究的去理论学习。
二、辩论式教学对思政课教学的方法探究
对于如何更好的将辩论式教学应用到思政课课程中去就是要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做到“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思政课决定着青春期思想尚未成熟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好正确的三观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乎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兴旺。但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使得课程内容很容易略显枯燥无聊,授课中教师也很容易走入到生搬硬套的死角中去。例如:某些学生虽然学到了知识,但确实脑袋里没有对事物正确的判别,学不会做一个正直的人。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到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的重要性,在理论传输时要更为用心、专心、细心。做到充分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贯彻“辩中论,论中学”的理念。(一)提出适合教学内容的辩题
辩论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探究的过程,因此辩题的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辩题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适合于学生进行辩论的主题。最好主题明显可见,辩题也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如果辩题内容偏离教材,那么辩论的意义并不能带来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如果辩题内容过于抽象,那么学生将也无法进行思考,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自然也无法做出相应的回答,容易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辩题的“度”,选择适合于思政课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辩题。如:通过日常生活中你们所看到的现象也好、电视剧也好、小说也好,在课本文化生活中对于文化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如何理解?如何选择?什么是你认为的精华?什么是你认为的糟粕?并就此类问题让学生展开多角度的辩论,首先把课堂交给学生,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的积极性和思考的能力,调动课中氛围使学生做到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二)设置小组辩论形式讨论辩题
确定辩题后,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辩论。首先要确定小组的人数分配。小组的人数设置在4-5人为最佳,适当的人数既可以保证每位学生的想法可以相互交流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组织合作。一节课时常为40分钟,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果过多的人数会增加问题讨论的时间,使得辩论无法得到良好的效果。其次教师应给到每个小组一个讨论的辩题,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围绕本组辩题展开讨论和分享,最后每个小组总结各自小组的结论,当堂发表各组观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每位学生的想法经历过分享、探讨、总结的环节后可提升学生们辩证看待事物,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论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理解抽象事物,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思维能力,很符合于思政课比较抽象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设置小组的方式现在也普遍运用到了思政课课堂之中,通过讨论辩论的过程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发现、分享、总结、评价
教师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可观察到每位学生的表现,有助于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日后的因材施教奠定了事实基础。辩论结束时,教师也要注重结束后的总结和评价,采取公平、公正、中立的客观评价,也不急于否定每一种观点,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习惯。力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授课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课堂。做到真正对学生负责,促进他们自由、个性、全面的发展。三、辩论式教学对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意义
辩论式教学方法作为新时代下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是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改革理念中也对现代课程提出了要求,有要求现代课程要注重实践、再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使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得到发挥、课堂中要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做好课堂评价等等辩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的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注入课堂,在实践中也在做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师将辩论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而辩论式教学对思政课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知识传授,同样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思政课中传授的有关正确价值观的内容,用过辩论的方式可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和只为了应对考试的知识传授倾向,用贴近于生活主题的鲜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和体验,做到学思行并重。
尤其在新时代下思政课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思政课变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一主题,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落后腐朽思想的冲击,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在理想信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面临着考验和抉择。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和创新,他们不喜欢接受于既定的理论,因此运用辩论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自己的理想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