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将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反馈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教学效果的达成基于两方面的因素考虑,即输入和输出。大量学者从输入和输出理论对第二外语学习的影响及输入理论的五大假说,即语言习得—学得假说、语言输入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以及情感过渡假说阐释其理论意义(许敏,2018:155)。鲜有学者将输入与输出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其实践意义。翻转课堂是典型的输入与输出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在课下独立地完成输入的过程,在课堂上实现输出。因此在翻转课堂的场景下能明显地研究第二外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本论文旨在探讨输入输出理论指导下的翻转课堂中英语段落的学习,目的在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二、输入输出理论与段落学习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1985年提出输入理论,他提出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应当首先接受大量的容易接受的语言,也就是输入语,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了解上下文的意思。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该理论将语言习得全部归功于语言输入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于1986年提出了输出理论,他以沉浸式教学法为例,指出语言的习得不仅需要大量的目的语的输入,也需要适量的输出。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输出帮助学生学习者消化输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王郑平,2017:136)段落学习是输入与输出的结合体,学生需有适量的前期语言知识的输入,在单词、词组、句法、结构及段意上有所理解,才能实现以复述为学习目的的语言输出。段落学习符合输入输出理论,同时也适用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三、输入输出理论在英语段落学习中的应用
语言习得既需要大量的目的语的输入,也需要输出,英语翻转课堂尤其如此。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3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含三个层面:搜集语言信息的语言层面,了解文化背景的文化层面和复述段落的技能层面。本论文意在探索如何在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的基础上,实现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输入实现技能输出的转变。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分为五步:了解文章文化背景——整体结构分析——精读——复述段落——布置作业。本次研究的流程为:课前准备—课堂执行—课后反思。课前准备是学生自主进行语言输入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借助线上线下资源扫清文化背景障碍,从词汇、句子到篇章逐层把握文章脉络,为后续的输出做准备。具体操作如下:(一)课前准备
教师会准备写有1-96的96个学生任务纸签让学生抽,抽到的号码就是对应的任务数。学生任务分为四类,具体如下:

表1
文化背景介绍以两人一组PPT的形式呈现,共15个任务,该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中会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化背景有粗略的认识。
整体结构分析要求学生以鱼骨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脉络。一组六位同学要分析出作为鱼头的文章主体意思,作为鱼骨的每部分大意和作为鱼刺的支撑性细节,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软件完成鱼骨图的制作。每组两人,选取文章较为突出的副词、动词和词组作为词汇学习任务,每类词性从全文选取7-12个单词,从读音,释义,构词法,近反义词,例句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句子分析及翻译部分要求学生分析句子主干、划分句子结构并翻译。文章共九段,每段6人完成。
全班96人都有任务,PPT制作要求不能复制粘贴网上现成的内容;讲解限制在三分钟内,不能照本宣科;为检测其他同学的听讲效果,每组PPT最后都要加上3道有关讲解内容的题目。
(二)课堂执行
以文章的第三段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呈现文化背景和单词讲解。第三段内容如下:Globally,as many as 180,000 people relocate to cities every day,and this influx raises several challenges.Increasing urbanization means additi-onal consumption of already depleting resources.Despite shrinking budgets,governments have to provide more and more services even before they can collect taxes.Rapidly growing urban populations are straining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s.Around the world,most cities have outdated foundations making them ill-equipped to fully cater to food,water and energy needs of their inhabitants.
本段包含了很多长难句,单词也较为生僻,为了实现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输入到技能输出的转变,我们将本段教学流程分为四步:扫清单词障碍——文化背景介绍——分析段落结构——复述。学生制作的本段单词讲解和文化背景介绍的PPT内容摘要如下:
1.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relocate:迁移 re+locate,move
influx:涌入 arrival of large quantities
urbanization:城镇化 create cities or towns in country areas
consumption:消费,消耗 the act of consuming something
2.Cultural Background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facil-ities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for social production and residents’ life,like transportation,water supply,power supply.
学生上台讲解,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将自己了解的知识以合适的方式讲给其他同学。在有了一定量的目的语的输入之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段落结构的分析。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先带领大家找出段落关键词,画出结构示意图,结构图如下:
3.Structure analysis

图1
接着,将段落中的修饰词和附加成分加上,使结构变得充实具体。

图2
教师要组织并引导学生在此结构图的基础上,挑选学生进行复述。最后我们将复述的句子列出。
Globally,as many as 180,000 people relocate to cities every day.
This influx raises several chall-enges.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means additional consumption of already dep-leting resources.
Despite shrinking budgets,gover-nments have to provide more and more services even before they can collect taxes.
Rapidly growing urban populations are straining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s.
Around the world,most cities have outdated foundations making them ill-equipped to fully cater to food,water and energy needs of their inhabitants.
和原文进行对照,我们会发现复述过程缺失的只是几个连接词,不影响句子大意,因此基本实现了本节课课前制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完整的教学闭环。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实现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输入到技能层面输出的转变,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在结构图的指引下实现段落的复述。不足之处在于课前准备阶段学生任务的分配要更能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更具针对性。四、结语
本文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3为例,探索了如何在翻转课堂中实现由输入到输出的过渡,第二外语的习得必须以大量的目的语输入为基础,利用输出将输入内化,一步步实现技能的提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