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6802
■韩 梦/新疆医科大学

一、法治意识概述

法治意识是社会公民大众基于本心而对法律所产生的认同、信仰,在此基础上自发地去遵守的活动的总称。

  因为法治主要是运用法律的方式来实现国家治理和调控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目的,所以法治的概念应该是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诸多方面的有机协调统一。而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通过对“法治”和“意识”的单独界定,我们不难发现法治意识的内涵并不是一个特定时代的静态的产物,而是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得到有效的延续,可以使不断变动的社会大众与法律运行之间良性互动的产物。因此法律意识具有稳定性与自觉性等特点。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概述及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概述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主要是指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内心对法律的信仰程度、遵守法律的程度、运用法律思维处理问题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基于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和所处的环境,要探究其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首先需要依据高校校园环境作为研究场所,其次对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再将他们的日常行为、规则概念等方面与法治意识的层面有机结合起来。

(二)当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1、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较为淡薄

  大学生因高校日常开设课程诸如:《思修与法律》等课程的熏陶,大都是具备掌握一定法律知识。但是因局限于书本的理论中,无法将法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法治意识仍然存在一些的缺陷,当遇到自己难以解决问题或是当自己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还是会有部分学生选择沉默的方式来应对。例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校园贷,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有些学生会遇到拖欠或不支付报酬的情况。而有些大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会选择向辅导员反映或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选择以沉默的方式进行处理。那么,基于上述一些原因,笔者认为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有必要的,需要让他们意识到当权益受到侵害时,需要第一时间主动寻求法律的救济途径。

  2、大学生法治意识系统性方面的培养需要加强

  笔者认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高校应当是首要的阵地。一是近些年,高校可能面临在科研、就业率等方面影响,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术技能及就业技能提升方面。二是制定的校规校纪是需要大学生积极执行,在真正履行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方面,应有的民主程序及征询机制没有深入落到实处。虽然也有不定期的普法宣传以及法律课堂,但是这些普法活动与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之间衔接不太紧凑,一些普法活动内容较为局限,实用性有待加强。因此这些因素的这对于大学生法治教育是远远不到位的。

  3、社会、家庭等周边的环境亦会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产生影响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在家庭中,特别是家长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会对青年人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很多家长在遇到纠纷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想到的亦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更加倾向于熟人帮忙或是选择私力救济的方式进行处理,很多孩子对此耳濡目染后,也逐渐对法治的意识不再削减;另一方面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每月保证自己孩子的生活费即可,对于自己孩子的心理等其他方面关注的较少,会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推送给学校的现象产生。而这些将会影响大学生内心的孤僻或是对于规则意识、法律意识的重视程度。

三、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分析

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需要立足于实际,依靠高校、家庭、社会层面三方协作才可以逐步实现。

(一)高校应并用多种方式进行普法,提升大学生学法、懂法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首先应当让他们对法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有了学习法律的兴趣,大学生便会自觉的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面对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会想起用法律的武器来武装自己。但是,我国大多高校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素质和能力。例如在课堂上传授基础的法律知识之际,给学生扩大法律知识的知识面。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高校可以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将晦涩的法条变成有趣的漫画或者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校园内通过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让法学院师生牵头设立诸如“学生维权法律服务部门”、“大学生法律知识交流会”等这样的学生自治部门。通过这些部门的设立,当学生有法律方面的问题或者诉求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些部门,他们也会积极参加到这些部门组织的活动中。如此一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将法律与自身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了,这样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也会提升很多。

(二)鼓励学生适度参与高校的管理工作,树立他们的法律意识

上文已经提及,高校有时会面临各种难题,在维护校园的秩序管理方面会简单地单向性管理学校事务。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在管理学校事务时,应当加强学生参与管理学校事务的意识。比如制定与学生自身权益有关的校规校纪时,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征询每一位同学的建议,并将制定好的文件予以公示。再比如,当学生由于触犯校规校纪即将被处分时,学校应当履行合法的处分学生的相关程序、畅通学生申诉救济渠道。这样一来,在校的大学生不仅会对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校规校纪心悦诚服地遵守,亦会对学校合法、透明、畅通的程序所认同。高校的这种做法,会对高校学生的内心有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程序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合法合规的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很强有力地树立了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用家庭教育启迪孩子法治意识,用社会环境强化法治环境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自身的成长是极为关键的,在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应当要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启蒙的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首先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契约意识、规则意识等法律意识。其次,当孩子在高校遇到了纠纷或者受到不平待遇时,家长不应一味对学生进行指责或是袒护。而是应当耐心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及时地与学校取得可联系,通过法律的途径加以解决。事后,应当就具体的事情与孩子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最后,社会各个部门应该整合成一个整体,切实为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贡献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后备军,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对于其个人、社会以及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媒体、网络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仍需加强。但是只要家庭、高校、社会等形成法治意识培养的良性互动合力,大学生定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法律的信仰,产生法治的思维,最终会形成懂法、信法、用法、守法的法治和谐局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