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6716
■吕小花/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就是指大学生党员在高校的党建事务中发挥主体作用,居于主体地位,承担主体责任。当前社会环境和形势异常复杂,大学生党员由于价值观念没有完全成熟、思想还不稳定,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很容易产生困惑,迷失自我,这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难度和挑战。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党员对党建工作产生价值认同,彰显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在党建活动的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主体意识,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党建的各项工作中。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是我党永葆青春的力量源泉。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进而实现我党的建设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层面

(1)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党员组织发展制度存在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大学生党员组织发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学生的专业教育,将学习成绩、工作能力以及参加各项活动的频率次数作为衡量是否可以加入党组织的重要标准,往往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申请入党的学生以及学生党员的比例也随之不断增加,组织发展的工作量非常大。而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或学工秘书兼任,往往只能按部就班完成各项发展流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归档,与学生党员面对面交流谈心的机会相对会比较少,对于学生党员个体的培养质量就大打折扣。

  (2)学习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理想。自大学生被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以后,一般是参加集体党校培训,人多场地大,培训的老师多数是教学行政人员,采用以讲党课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欠佳。成为正式党员以后的教育活动主要以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围绕学习重要的文件、交流时事热点等,以学习会和座谈会居多,集体学习和自学为主,往往以提交心得体会作为结果,没有考核与监督,不能很好地激发大学生党员主动深入学习的热情,党员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缺乏党员培养长效机制。高校党建工作缺乏详细的大学生党员培养计划。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培训合格后的考察期内、入党后的日常管理教育主要以参加组织生活会进行政治学习、入党介绍人找其谈话等方式,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相比大学生在成为正式党员之前,有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机会等,定期还需提交思想汇报,撰写心得体会,而一旦成为正式党员后,大学生基本面临毕业,而迫于就业及升学的压力,学校和学生党员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上了。

(二)学生层面

(1)理论学习不足,理想信念不坚定。有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参加了党校培训,入党后即使有机会进行理论学习,但态度不端正,学习只是走形式,未深入学习党史理论,未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前世今生。不少人个人主观愿意加入党组织,学习和工作方面为广大同学树立了典型,实现了组织入党,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个体日趋明显的差异,面对多元化文化的碰撞等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渐缺失,给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进而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带来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2)学生党员思想不稳定,入党动机不纯。随着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党员的青睐,使得学生党员中有一部分人的政治态度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将入党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是自己获得利益的渠道,存在功利思想。与此同时,还有部分高校将学生党员比例作为党建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没有经过充分地考察和培养,一批尚未成熟或者未达标的学生被过早地纳入到党组织中来,党建工作基础受到严重冲击,高校党建工作因此面临严峻考验。

  (3)自我身份认识不足,党员主体意识缺失。部分学生党员觉得入党就是完成系列流程和手续,一旦入党终生是党员,忘记了入党的初心,放松了对思想的再改造,政治意识模糊,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存在不足。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缺少政治敏锐性,不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能按照党章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展现出一个大学生党员应有的风采,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间的合力比较小。主体意识的缺失不能实现大学生党员由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的转变,就不能以主人翁姿态更好地参与高校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无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价值认同

要加强信仰引领和理想建设,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勤奋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精神,切实提高党性修养,培养党员优秀的品质和素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拥护和高度认同党的各项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党建工作,增强大学生价值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寓于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了解大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思想动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思辩、交融,逐步融入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要进行集中和经常性的教育,教育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高校大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党建工作的主体。主体性是增强学生党团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高校通过开展党建理论培训,应让大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党员主体性,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涵义和重要意义。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障党章赋予的权利,积极参与各项党内事务的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从活动的思考策划、执行落实到收尾总结,并及时反馈改进意见,使学生党员以实际行动更多地参与到服务同学的具体事务中,强化主人翁意识,充分展示学生党员的精神风貌与综合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党建工作,了解党建工作的内容,掌握工作流程和方法,积累和传承工作经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切实改进和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三)形成考核长效机制,提升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应建立健全党员量化考核制度,修订和完善大学生党员管理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党内评先工作,建立不合格党员惩罚措施,剔除以往认为只要入了党,就不可能被党组织淘汰的思想,对于不合格党员,开展一对一帮抚活动,安排党性强、工作负责、熟悉培养工作的专人进行联系和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限期改正。通过相关考核和评比,让每一位大学生党员时刻牢记党员使命,杜绝入党与不入党一个样、入党后比入党前倒退等现象,时刻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示范引领,形成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为一种长期行为,需要不断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修养教育,加强日常监督,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大学生党员及其所在基层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活动开展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大学生党员不仅需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做到勇于创新,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真正体现共产党员是一面光荣的旗帜,真正发挥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大学生党员年轻、朝气、富有创造力,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作用,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加强他们对理想信念把握的科学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认识党的理论发展和现实意义。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能够直接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而更加坚定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综上所述,切实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是搞好学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是激发大学生党员责任心和创造性,自觉践行主人翁精神的内在动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归属感,呈现昂扬向上的辐射示范效应,更能吸引和影响青年学生,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为党组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增添前进的生机和活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