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称谓就这么哏儿
文/郭文杰 杨翰荣
很多天津人看来习以为常的称谓,但在外地人看来却像乱了辈分,比如女婿管丈母娘叫“姥姥”,丈母娘管姑爷叫“二姨夫”等。平辈之间的称谓也很有特色,年长点的互相叫“张爷”“李爷”,年轻点的互相叫“大亮”“大伟”。所以在外地人眼里,天津人的称谓一点也不比天津话好学。
“姐姐”火遍全国
天津人习惯称呼陌生的女性为“姐姐”,不管被叫的那人是不是真的够格当姐。天津人讲究面子,打声招呼,高不了我,低不了你。打招呼的人轻松自然,被称呼的人也欣然接受。这种称呼离开了这块地方,说不定会弄出误会。人家是个小女孩,你一个半大老头儿叫人家“姐姐”,她会问你:“我有这么老吗?”但在天津,一句“姐姐”显得咱懂礼貌,还不犯忌。
“爷们儿”可不能随便叫
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个50多岁的人去东北出差,刚一出火车站,就被一位膀大腰圆的大姐拦住问:“爷们儿,住店吗?我这儿便宜。”这人被吓了一跳。没走几步又有女司机上来搭讪:“爷们儿,坐车吗?”这人有点蒙。后来问了当地的同事才明白,原来当地的年轻人不分男女,都称呼年长的男性为“爷们儿”,显得尊重,跟“叔叔”差不多。但“爷们儿”在天津可离“叔叔”十万八千里了。在天津您可以管满大街的妇女叫“姐姐”,但可不能随便管男人叫“爷们儿”。因为早年间,“爷们儿”在天津是妇女专称自己的丈夫的。如今咱们习惯称呼“孩儿他爸”“我那位”“我对象”,但以前天津的妇女都爱用“爷们儿”。所以,您明白前面那人直犯蒙的原因了吧。
“张爷”“李爷”满大街
在天津有一种官称叫“爷”,特别是早年间,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爷”,都尊称一句“什么什么爷”。比如两人见面,一个招呼:“哟,王爷!”对面那位马上回一句:“哟,郭爷!”只不过现在这种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很少了。叫“爷”也有学问,一般是跟姓叫。比如张亮、李伟,应该叫“张爷”“李爷”,但很少叫“亮爷”“伟爷”。此外,一般这种称呼都是稍微年长一点的男性之间互相叫的,晚辈叫长辈也可,但没有长辈叫晚辈的。
如今天津叫“爷”的不多了,大部分都用“老X”取代,比如“老张”“老李”,跟“爷”是一个用法,跟姓不跟名。另外嘴上叫“老张”,也许这位姓张的未必真的很老,更多是一种尊称。
管闺女叫“姐”不算乱辈
天津的称谓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差辈儿叫,一点没有不尊重人的意思,反而还平添一份亲切。在过去人口众多的家庭里,妈妈多称呼闺女叫“大姐”“二姐”。过年时姑爷和闺女回家给妈妈拜年,见面要说:“给姥姥拜年啦!”丈母娘回答:“大姨夫来了,大姐来了,快进屋!”转身给旁边的新邻居介绍:“这是刘婶,这是大姑爷,大女儿。”刘婶接话说:“这就是大姑爷呀!”这里有个区别,介绍自己家人时的“爷”是降调,刘婶说的“爷”是升调。不了解其中意思的人听着有点乱,心想:“这老人怎么为老不尊呢?这都是什么辈儿?”可天津人绝乱不了,甚至觉得这老人很慈祥、很亲近。在天津人眼中,要是把这些亲属关系都叫得这么明显和清楚,倒反而显得生疏了。比如姑爷和闺女拜年说:“给岳母拜年啦!”丈母娘回答:“大姑爷来了,大女儿来了,快进屋。”这反而显得客套,有距离感。
天津人有一种称呼方法,就是指着晚辈叫,指着外孙叫姥姥,指着弟弟叫大姐。但是当给外人介绍时,就不能这样了,必须得显示辈分,所以,老太太给刘婶介绍时用的“大姑爷”和“大女儿”,而不是“大姨夫”和“大姐”。
此外,天津人的称谓还有一个哏儿的地方,管最小的闺女不能再叫姐了,她下面没弟弟没妹妹,叫什么呢?叫“老丫头”或者“老闺女”。闺女是娘的心头肉,老闺女更是如此,所以,这个“老”跟年龄没有半点关系,是一个满载母爱的词。
平辈叫“大亮” 晚辈叫“小亮”
在天津,关系比较近的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习惯很豪爽地称对方“大×”。咱还拿张亮和李伟举例,哥们兄弟一般称呼“大亮”“大伟”,听着充满江湖气息,感觉关系很熟络、很“铁”。这种叫法和“爷”正好相反,跟名不跟姓,很少叫“大张”“大李”的。最后再说说长辈叫晚辈的称谓。老天津人爱给孩子起小名,为的是叫着方便,也有的是为了好养活。比如管张亮就叫“小亮”,或者“小亮亮”,也是跟名不跟姓。这样叫起来显得特别活泼和可爱,听起来特别亲切,跟长辈的爱抚似的,充满了关爱。而什么“小张”“小李”就没有这种亲切感了。
这样的小名一叫就是一辈子,哪怕这位张亮到了垂暮之年,长辈依然会习惯用这熟悉的称谓。因为这个称谓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这里面凝结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无可替代。
总之,如果你是天津人,自然懂得这些称谓的奇妙之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没准学上几年都搞不清楚。
(李光旭摘自《今晚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