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20672
■黄 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积极转变观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新媒体的规律与特点,构建富有新媒体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在思政教育中可能会遇到网络信息监管困难、大学生认知扭曲、高校信息诈骗等问题,因此要有效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思想引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新媒体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新媒体时代

在新媒体时代中,移动互联网实现了跨界创新与万物互联,人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进行沟通和信息的处理。新媒体拥有传递和复制的特征,在视频技术不断应用与成熟的背景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由于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以及人们生活场景的变化,出现了碎片化、差异化、个体化的工作常态,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崛起,在新媒体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认真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性研究的首要工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时,要避免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良思想的渗透,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通过碎片化、差异化、个体化的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工作,以多元化、生动的思想政治素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为了能达到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效果,要不断革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增加思政教育难度

学生在接受多元思想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新的认知,在文化交流中形成了多元价值观,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而新媒体的开放特性也为多元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在这样开放性的新媒体中,处于混乱、迷茫的状态。大学生崇尚个性,在新媒体中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互联网打破了原有地域与地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改变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约束。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不同国家的生活形式、社会形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地域文化、传统观念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高校思政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

高校思政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由于认知水平和态度的不同,有的思政教师不能及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真正教育工作模式变革,仍旧通过原有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忽略了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新媒体网络阵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兴趣。

(三)大学生容易受到其他思潮的影响

作为网络传媒受众,大学生是网络传媒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大学生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冲击。大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依然在快速发展,认知的不系统、不稳定、不完整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其他思潮的影响。新媒体能快速的将网络信息传递给大学生。而这些信息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文化形态,给大学生带来了隐性的渗透力,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巨大冲击。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构建网络互动社区

高校必须要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积极传播者、坚定信仰者,让高校成为安定团结的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拥有平和、理性的健康心态,使高校得到稳定、和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使高校发展能够风清气正、管理到位、治理有方。因此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让学生建立友善、诚信、敬业、爱国、法治、平等、公正、自由、和谐、民主、富强、文明的价值观。运用新媒体随时发布、及时编辑的特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通过隐性教育方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校园网络监管部门要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对新媒体信息进行引导和监控,使网络内容更加正面。高校思政教师可以构建网络互动社区,让学生在其中获取服务、表达诉求,进行学习交流。大学生能得到成长共赢、智慧共生、信息共享。要提高网络社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将学生的生活、实践、学习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将管理服务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另外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充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教师与辅导员可开通微信、微博账号,综合专业教师、知名学者、党团组织官方账号、高校官方账号、学生领袖等等资源,构建微信群和微博集群,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立体化、多维度的社交移动网络,增强正能量与主流声音的传播和影响,使师生之间获得有效的双向交流。

(二)构建模块化、信息化、交互性的思政育人模式

首先要构建模块化、信息化、交互性的思政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合,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为高校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思政教育的内化功能与外化功能。其次,要结合学生思想动向、社会热点,开展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以正向舆论引导学生。再次,高校思政教师要打破已有的思政教育模式,改变思维定势,不断创新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思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政的育人价值。在思政教育中,要实现趣味性与严肃性的平衡,充分发挥思政的育人功能,利用多媒体在思政教学中融入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内容,通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让学生参与到思政活动的组织中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严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思政活动的组织中,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被重视,并能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组织思政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存在感。以往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对思政学习存在抵触心理。教师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严师形象,而要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和学习观,学会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观点和立场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锻炼,并得到知识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本是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运用新媒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对自己有正确的人生定位,学生会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充分重视党支部与学校团体的力量

党支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党支部的力量,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网络思政活动,充分拓展基层党支部的影响力。新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方法,把党员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拓展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学校团体在高校中的影响力非常广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学校社团活动也在发生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团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影响力,让他们能以正向的榜样带动其他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

要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手机客户端、网络等途径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让他们能及时了解社会和国家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另外要遵循全员思政观念,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加清晰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动向。大学生能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获得心理疏导与不良情绪的排解,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树立生活的自信。大学生会逐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学会辨别思想与动机。引导学生走在正确的路上,不再感到迷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一定冲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构建网络互动社区,开展模块化、信息化、交互性的思政育人模式。通过新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成为爱国守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