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被隔离的日子——我的“封城”日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4752

2020年1月25日,庚子年正月初一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大家子人团聚在婆婆家吃年饭。吃饭前,一大家子人都戴着口罩,碰面时不自主地低下头,尽量回避。老公赶紧说明疫情的严重性,叮嘱大家尽量不要出门。大年初二大姐家二姐家都不要过来吃饭,拜年。甚至连外甥订在正月初八的婚宴也取消了,这个时候需要隔离。饭后,大家各自散去。

  谁曾想,当疫情到来,我们一家三口被隔离在崇阳老家。基本不出门。可内心充满了烦闷和恐惧。

  在灾难面前,我们都面临着生死考验。作家毕淑敏的小说《花冠病毒》,描写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突发瘟疫、城市封锁、民众出逃、抢购成风……当然,更多的是英勇抗击。此书封底赫然写着: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我们能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让我们更深刻地直面和思考目前的疫情。

  初六,拿到单位开具的回城返岗通行证明。我们收拾好行李与物品,开车返城。在这紧迫的时候,每一位电力人都有责任与使命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什么。当我从电视上看到电力调度人员说:当疫情发生时,电会带给人们以光明,我愿意用我们的双手去点亮万家灯火,照亮回家的路,给人们更多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力量!

  空旷的高速路,冷寂的街道,还有工作人员凝重的神情,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寒意。回城的高速路上异常寂静,通行的车辆极少,每经过一个绿色通道关口,都有工作人员仔细地检测我们的体温,查验身份证等。我看见工作人员的眼里布满血丝,站在寒风中日夜坚守着岗位,很是感动!

  生之为人,立于世上。总有些东西值得珍藏,值得铭记,值得珍惜与爱怜。比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之战中我们能做些什么,能够留下多少的值得我们反思与铭记的东西呢?

  时值立春。立,乃“开始”之意,春,万物温暖生长;如毕淑敏所寄望的那样:光明在前,胜利可期。希望如此吧。我们唯有注重防护,做好隔离。在这危难时刻,随时待命,为公司、为社会、为抗击疫情做一个平凡电力人应有的贡献。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有人说,灾难激活了我们也许已经淡忘了的潜能与勇气。从满含热泪的老院士眼里,我看见了中国医者仁心;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救援的医护人员眼神里,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和信心;他们是春天的逆行者,他们是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春风吹过,爱在继续。当一幕幕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夜以继日奋战一线的感人画面,汇聚成一股暖流,温暖人心。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看到了太多可贵的光明。

2020年2月23日

阳光正好,春光明媚。城外的花儿想必都开了。晨起,发现草坪上那棵种植两年的贴梗海棠花开了,心情大好。苍遒曲折的老枝上,几朵鲜亮的海棠花点缀其上,绝美、凌艳。喜欢国画,常常以梅入画。而贴梗海棠更接近这种苍凉的美。在春天,它太独特,孤傲。只有深爱它的人才会怜惜,欣赏它的美。想起前不久,《人民文学》的马小淘老师来咸宁讲课时的开场白:世上好看的人有千千万万,可有趣的灵魂却寥寥无几。

  隔离期间,我一边读书写作,一边为家人做各种各样的美食与日复一日的家务。空下来,终于看完了《追风筝的人》,掩卷沉思。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富汗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本自传体小说。

  而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呢?我配了做好的美食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你为何不把读书的快乐分享给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她在微信里反复提醒我。这位武汉的文友,亦在电力部门。我回复说,好的。她在武汉重灾区,身心倍受煎熬,相比咸宁,她心里承受着的重负更多更深。

  为了她提的这个小小要求,我也要坚持将《被隔离的日子》从疫情开始写到武汉解除隔离的那一天。

  下午一边听公司的线上讲课,关于心理调整,还有个人防疫心态等。非常受益。一边揉面做馒头与包子,饺子。调制馅料,用的是前几天邻家送的一块五花肉。冰箱里并无多少可供生活所需的食材与配料,因家里一向崇尚简洁生活。疫情期间,更是到了非常艰难的时刻。

  昨天终于收到中百配送的生活物资,由小区志愿者送到小区的门岗。再由各家自取。真是感觉到小区的温暖,虽素不相识,但是互相帮忙。也让我开心不少。有一些东西暂时买不到了,但总算有牛排,有红枣,品相相当好,价格也公道。而且不用我上街采购花时间与精力。这样配送与团购真是太好了。我开始尝试着团购米面等生活所需。想必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改变许多。

  此时,许多的文人墨客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为隔离在家的人们鼓劲。文学与书画,摄影,书法,顺口溜,歌唱齐上阵,每天看着微信里发布的各种抗疫作品,成为战胜灾难的无形力量。

  百无一用是书生。村里的老人总这样说。可我沾染了文字,我坚信它能带给人以力量。渐渐发现,文字还能带给人以快乐,充足的精神养分。以致你不空虚,不无聊。甚至可以很好地感染你的周围人和你的下一代。在疫情期间,文字更是振奋人心,激励前行的精神动力。

2020年2月26日

气温降了一些,天气反复无常,就像这场疫情,原本以为可以熬过一个多月,就可以出门,可是仍然需要隔离。防疫部门说,就算咸宁出现零感染,也要继续隔离,以防万一。

  昨夜下了一场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门前的茶梅、茶花相继开了又谢,花瓣落了一地,不觉伤感。自疫情开始,它悄然无声地开着,每一朵茶梅都开得绚丽,鲜艳。想起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学剪纸,折纸花。用浅黄色的纸做花蕊,剪成细须状,再用大红色的纸剪成花瓣,最后用母亲纳鞋底的白色线扎成一束,一朵花就做成了,以为这就是世上最好看的花儿。

  长大后,每每村里有人故去,便送了花圈来,上面扎着各种美丽的花朵。我越来越怀念去世多年的父亲。记得父亲病逝后,父亲的葬礼上就有许多用锡纸扎成的花朵,更加亮丽,硕大。村民围在空场上,为父亲送行。前年叔叔过世,堂弟四处央求,找不到人写挽联,我便让他找来毛笔,我来写。练书法不足一年,时常缺课。老师安慰我说,你小时候学过,有底子,不怕,慢慢来。我心虚极了。再慢慢来,教书法的老师也不会等我太久,他也快八十岁的人呐。

  路两旁摆满了花圈。我给叔叔写了一个上午的挽联,字迹尚可。当时想,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书法,不能辜负老师,以及对书法的痴爱。叔叔对我极好,只是他和父亲一样,一辈子老实巴交,经常受强势村民的欺凌。他对我的关爱留下点滴记忆。如同这场疫情,让许多家庭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及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让原本破碎的家庭和睦团结,也让原本和谐完美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

  我总会在茶梅树前驻足、凝望、拍下它美丽的样子。我越来越喜欢茶梅骄美的花朵,如同我小时候学做过的那种纸花的模样。种花、赏花,惜花,做花,我把它记在心里了。

2020年2月28日

每天清晨,就听见窗外有清脆的鸟鸣,那些树木刚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春雪,曾经干枯很久的树叶,开始有一点点嫩绿点缀枝头,远远望去,像一幅水墨画,孩子对我说,下雪的头一天,风刮得好大,大风把桂花树,白桦树,还有香樟树刮得东倒西歪,但都不及松树直挺。观察得仔细,因为有将近一个月我和孩子都没有出门。而窗外的风景,成为孩子欣赏自然界的唯一场景。孩子每天在家听着网课,见不到同学与老师,有些落寞。孩子一直住校,早已习惯了学校的生活。困在家里,让他感到茫然无措。

  今天是我值班的日子。天开始下雨,气温有些下降。中午仍是在单位吃工作餐,三菜一汤。收到云南人民捐赠的爱心菜,一把鲜花和云南洋葱。等下班到门岗里取时,领到六只鸡蛋,两个洋葱。感觉很暖心。

  我终于在客厅的休闲带,安置了一个小书台。用茶几当书桌,一边为明天要订购的生活物资下单,一边看书写字。小区很快成立了网上购物群,立即有三名女户主自告奋勇地当志愿者,有的负责做共享表格,有的负责统计上报,甚至挨家挨户送到家门口。时不时在群里提醒大家,坚持就是胜利,不要像其他小区不守规矩,晚上跑出来散步。这是爱家人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前几天,我把半包存放在冰箱角落的酵母粉找出来,为家人做了可口的包子馒头。超市的酵母粉已经卖完了。热心的女志愿者小倩想办法弄到了一小包酵母粉,还有一大包热干面,直接送到我家里来,让我好一阵感动!原本,这个小区是整个片区最小的,只有几十户人家。住进来两年多,彼此并不谙熟,通过建群,大家相互协作,谁家做的美食,谁家有多的菜,都会放在门口挂着,等着需要的人家来分享。

  那天,同事家没有菜吃,他跟我们说,我便摘了两大袋自己菜园里的青菜与萝卜,放在他家门口。每次出门上班,看见门岗值班人员特别辛苦,摘了一袋子红菜苔送过去。

  想起来整菜地时,无意挖出来小半桶洋姜。我趁着天晴,切片晒了,却不知怎么调制才好吃。便打电话给会做各种美食的红姐。她在微信里耐心地回复我,你可以腌着吃,她说,小时候吃过洋姜,炒着吃,腌着吃,是极好的下饭菜。

  忆起父亲离世的第二年,清明和家人去上坟,顺道找寻那片熟悉的菜地,父亲生前侍弄过的菜地,曾经红肥绿瘦,如今人去地荒,杂草丛生,早已变成一片荒园。我便在菜地里挖了些洋姜回来,把它们种在了自家菜园空处。

  谁曾想,在疫情期间,这倒成了天赐的好食材。上网百度,发现它益处甚多,可以降血糖,溶血脂,如同身体的清道夫。

2020年4月20日

有人说,对于武汉人来说,最好的时光是武汉解封的那一刻,被迫按下暂停键的大武汉,可以重新启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人们可以正常生活,恢复到车水马龙的热气腾腾的场景。

  孩子说,最好的时光是父母可以陪伴着去郊野放风筝,可以正常开学,到学校里见到久未见面的同学和老师。

  年迈的母亲说,最好的时光是武汉高速可以通行,让我回老家,一刻也不能等。春天的乡村空气清新,还有许多老年人可以陪伴聊天。

  疫情期间,困守在家,生活中很多人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不知疫情何时能全球彻底清零。隔离的时日太长,以至于找不到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时光。

  对于喜欢晨练的朋友而言,她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清晨。春光乍现,昨日的困倦和烦恼消除,思维清晰,而且心情大好,可以背上瑜伽垫,寻一处风景怡人,富含氧气的幽静之地,面对初升的阳光,或是水榭楼台,打坐,静思,舒展肢体,吸纳大自然的清新之气,一天的美好时光开始了……。在晨练中,还有打太极的老者,喜欢跑步与散步的健身者,一边享受着清晨微凉的空气,一边欣赏着春日的美景……好像克莱德曼的轻音乐,舒缓而低调的钢琴曲,唯美,放松,叩击心灵。

  最近读李叔同的作品精选集《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书中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李叔同天资聪颖,中年别离妻儿弃世俗繁华出家,精修佛律,也修身养性,终成一代大师,临终时书下“悲欣交集”。当下,每个人何尝不是悲欣交集的一生,有得失,也有悲欢。也许,随缘,随心,随喜,这就是李叔同生命中的样子。有些人或是物质上极其富足,而生活空虚无所事事;有些人或是灵魂高尚,又不为世人所接纳,过着一种与常人不同的另类生活,在他的世界里,唯灵魂可以对语,不为物喜,不以己悲,万事万物皆随自然;有些人或是精神充实,物质没有奢求,这样的人多半是文化工作者,在精神世界里,他们自信而气质高雅,谈吐间流露着他的才情与思想……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他生活本来的样子。

  我最好的时光,是忙完一日的家务。夜阑人静之时,是我与诗书为伴的时刻。读到了好文章,好小说,总是激动不已,常常思绪沸腾,无法安睡。

  经年累月,身体也愈来愈感到疲惫不堪。睡眠状况堪忧,医生建议我服用类似安定片之类促进睡眠的药物。可是三五天还有效果,时间久了,也有了抗药性,依赖药物也无济于事。我只好试着去改变生活状态。晚上不再读太长时间的书,现在,我把看书写作时间挪到了清晨六点的样子。这个万物醒来,神清气爽的清晨,我的情绪饱满。梭罗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清晨这一段好的开端!每一日都是新的。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新的喜悦与好时光!

  早起的益处甚多。当你生活在热闹的市井之城,早起,可以听到清洁工在林木间,在道路旁清扫地面的声音。可以听到树林里婉转悦耳的鸟鸣,走出门外,可以看到春天的梨花,桃花、樱花、杜鹃花、杏花……次递盛开。那种愉悦的心情,比你一早慌忙起床,匆促出门的紧张感要舒坦许多。如果你隔离在山野,在远离闹市的幽静住所里,你更可以感受日出,感受窗外的春光渐渐亮起来。万物初醒,你可以欣赏满目的青翠山林,听流水叮咚,与大自然独处。远离是非,伸展四肢,那种舒畅让人精神为之振奋。你会暂时摒弃被困守在家的焦虑感。人生处处皆风景,唯愿你眼里有风景,心底有慈悲与感恩。如今,在全国复产复工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生活作息也要回归常态。让身体积攒更多的能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纵使新冠病毒再可怕,你若有一副强健的好身体,也可为国家,为小家作贡献。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还可以做志愿者,为小区居民奉献爱心。

  “无论发生什么,太阳都将照常升起”。而无论你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对于这一天,你的心情便有了美好的开端。你有充足的时间晨练,你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一顿美味早餐,这一切都会使你一整天充满欢喜。

  即便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悲欢流离,太多的磨难失意,可我仍然愿意早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晨光里读一篇喜欢的文章,听一首好曲子,锻炼好身体,为家人做一顿丰盛可口的早餐。如此,甚好。

  于是,我写下了“春天,与疫情有关的事物”——

  春日的暖阳,让万物生长

  朝露、温润的空气,日升月落

  为生活增添了丰沛充盈的色彩

  清脆的鸟语在林间啁啾婉转

  春风浩荡,草木在节气里开枝散叶

  ……

  其实,只要心里充盈着爱意,每一天就都是美好的,每一天的每一秒,就都是喜悦的。自疫情开始,武汉“封城”有两个月之久,而我隔离在家亦五十天有余。唯有在这段日子里,才使我感到人生的意义,也是我最充实的时光。我读着我喜欢的书,为家人做着各种美食。而我,更喜欢生命中本来的样子。我的喜悦在清晨的眼底展开,放眼望去,都是人间美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