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恋爱与烹调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乡土人文版) 热度: 16981
文/狄 青

  恋爱与烹调

  文/狄 青

  清人袁枚说:“相女配夫。《记》曰:‘疑人必于其伦。’烹调之法,何以异焉?”随园主人拿恋爱与烹调相比,可谓妙哉。恋爱需要搭配,烹调也在于搭配。说起来,吃,真的很重要,吃不到一块儿的人,恐怕也很难成为夫妻。记得我年轻的时候,一对男女确定关系的标志之一便是搭伙做饭,一起上街买菜,拿两个人的肉票买回肉,和大白菜一起炖,烩成满满一锅,之后你夹给我,我夹给你,俨然小两口。“猪肉烩白菜”也是大众最爱,很像当年的爱情,荤素搭配,好吃不贵。

  发现一个现象:但凡文学史上把吃写得妙不可言的作家,普遍也是写爱情的高手。陆文夫当年的一部中篇小说《美食家》,把吃和吃客都写绝了,而他的成名作《小巷深处》则被誉为中国爱情小说的经典。我至今还记得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中的一段描写:“已被饥饿裹了一层纱的眼睛,忽然看见了一些冻了的油脂透在那种和其他肉末相混的棕色野味中间,像是许多雪白的溪涧,凝固的溪涧。”这才是大作家的笔力。莫泊桑不光写吃写得好,写恋爱中的男女同样是强项。或许就像袁枚所说,爱情也好,美食也罢,都讲究一个“配搭”。

  许多人都怀念20世纪80年代的爱情。那时候姑娘爱上小伙子,不是因为他有车有房,而是因为那天下午的阳光极好,小伙子穿着白衬衫、手里拿着一本世界名著的样子太迷人。那时候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相互碰一下指尖都会脸红心跳,男孩子把情书夹在书里给女孩子送去,女孩子偷偷给男孩子织一副手套,爱情就像花儿一样开放了……如同那时候的饭桌上,没有大鱼大肉,只有西红柿炒鸡蛋、青笋炒香干,简简单单,却是色香味俱佳。

  爱情可以是肉香大餐,也可以是清爽时蔬,浓淡因人而异。有的人胃口只适合咸菜小米粥,却总羡慕人家的酒香肉肥,真给他端来,他却根本消化不了。

  食物的搭配最初也有“门当户对”一说,贵重食材都是相互搭配的。不过,后来,人们发现这样不仅口味不佳,也不利于营养吸收。于是,“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在烹饪界便不再只是传说。比如葱烧海参,大葱我们熟悉,可以生吃,可以蘸酱,海参再值钱,却不是这道菜的亮点,这道菜的好坏全在于裹住海参的葱香是否醇正。所以就像婚姻,你可以觉得自己身价不菲,要是没有“糟糠之妻”的辅佐,你就永远不会成为一道“名菜”。

  听人说过,一道美味,有人只尝一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父母对孩子;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是孩子对父母;有人一定要等到另一个人回来,一起慢慢享用,这,才是恋人。

  (刘花儿摘自《今晚报》2013年6月20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