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层面的基本价值理念,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是做人之本、成事之道、为政之法。
一、诚信及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一词,现在理解为诚实守信;真诚。但追根溯源,“诚”和“信”是独立存在的,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分割。“诚”的基本含义为真心、诚恳、实在、诚实,其主要表现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信”的基本含义为诚实、不欺骗、不怀疑、信任,其主要表现为外在的对人处事的态度。《说文》中提到:“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①《白虎通·情性》说:“信者,诚也。”②“诚”与“信”的结合,是“内诚”与“外信”的合二为一,是内外兼修的道德修养,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诚信”可以诠释为做人要忠诚老实、真心实意、言行一致,做事要信守诺言、一诺千金、守信用、讲信义。
由此可见,诚信是人的道德行为的集中表现,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道德。新时代的中国,再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凸显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诚信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言行,不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品格。人们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和小的家庭环境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在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中,都会经受诚信的考验。从古至今,诚信教育一直都是一个被重视的教育内容。教育,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做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③“真”是教育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因此,诚信教育就是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主要为“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不要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弄虚作假”、“真诚对待他人”等。诚信教育是从小处近处入手,抓点滴,以此来引导学生的行为。高中生的诚信教育内容主要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诚信认知”等。教育者需要将“诚信”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引导学生,并将其内化为人的意志,这也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主要为:“遵纪守法”、“网络诚信”、“择业中的诚信教育”等。教育者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增强诚信意识,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诚信教育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包括学校和家庭。这种诚信缺失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学生。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诚信教育,坚守住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合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这个教育途径,加强对初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不但是《中小学生守则》的明确要求,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诚信教育目标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设置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其中有关道德的内容,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的目标为提高诚信意识、促进个人发展和做到知行合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中学生首先要清楚诚信的含义和内容。诚信,即诚实守信,对人对己都要做到实事求是、诚实做人、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交往之道,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诚信重要性的前提下,诚信教育才能由外到内,由表及里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达到提高诚信意识的目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诚信教育主要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分三部分主要内容: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社会和国家。每一部分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诚信教育的内容。成长中的我,教育学生能认知自我,自尊自强,做到心中有法。初中学生要经历认知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诚信教育指引学生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诚实地审视自我,对自己诚实。个人诚信品质的养成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才能保证作业和考试地真实有效,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我与他人和集体,教育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和沟通,如何在集体中快乐成长,了解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诚信是与人交往地基本原则。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对人对事做到表里如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学生要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在复杂的情境中践行诚信。学生需要提高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理解诚信对个人、企业、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我与国家和社会,教育学生关注社会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道德规范和品质,对于国家而言是传统美德和民法原则。十八大以来,诚信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逐渐渗透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规范性、法律性文件,诚信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内容。诚信教育要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全面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让学生要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初中学生要能做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意义重大。从理论角度来看,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诚信价值研究,并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诚信践行。从实践层面来看,加强初中诚信教育重塑社会诚信,让诚信不再成为社会稀缺资源,继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深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价值。儒家认为诚信是个人安家立命之本,社会稳定之基础,国家昌盛之准则。法家更是认为诚信是国君治国安邦之道,商鞅“徒木立信”使秦国日趋强大。道家认为诚信应在“无为而治”的质朴本真状态中得到发扬和发展。在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指引下,诚信价值成为近2000年封建社会重要的社会道德准则之一。
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诚信价值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诚信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是对中西方传统诚信价值观念的进一步总结与升华。马克思主义认为,诚信问题属于道德范畴问题,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差别、地位及利益等是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源,要通过革命消除阶级差别、不诚信,最终建立一个诚实的、没有欺骗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关于诚信的重要性,列宁指出,“我们应当说真话,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毛泽东在中学时期就写了《商鞅徙木立信论》以强调诚信之重要性。可见,诚信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之一。
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诚信践行。十八大以来,诚信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逐渐渗透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规范性、法律性文件,诚信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内容。
重塑社会诚信,让诚信不再成为社会稀缺资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失信与日俱增,欠款当道、老赖横行严重冲击当今社会诚信价值体系,诚信成为了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对于推动个人成长、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实现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实现的坚实基础。
深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社会化的深入推进,物质财富不断增长,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外来价值观念冲击,社会成员价值观念处于动摇、无所适从的迷茫与困境之中,致使整个社会处于道德失范、底线失守、诚信缺乏、价值扭曲之中。诚信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准则,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诚信教育伴随着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一同延续着、发展着。诚信教育是人的诚信价值培育的基本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初中阶段良好的诚信价值理念的形成对于其未来、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增强诚信意识,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费秀丽,闫海波.诚信观智者之虑[J].国学 ,2010(01):10~11.
②方铭.诚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J].群言 ,2015(11):54~56.
③陈敦继.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浅谈陶行知教育理论与高中新课程实践的融合[J].生活教育 ,2008(03):31~32.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