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6754
曹和平/江西洪州职业学院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关的高职院校也都相继承担了学生从校内到校外身份转换的教育。顶岗实习也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纳入到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如今,顶岗实习已经发展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彰显得越来越明显。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相关行业人员的教育基地,不仅肩负着知识教育的任务,更肩负着技能实践培训的重要使命。然而,就近几年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结果而言,效果并不容乐观,相应的一些实习管理机制也并不够成熟,学生管理方面仍尚存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对相关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机制做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二、顶岗实习的意义及现行情况分析

在近年的教育局相关文件中,顶岗实习已经被纳入相关条例中。就大多数职业院校而言,顶岗实习的周期多为半年,占了学生在职业院校的学习生活的六分之一[1]。有的实操性更强的专业甚至会设置近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身份过渡。由此可见,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培养方案中很重要的一大方向。工作与学习知识相结合,学校与社会企业相互合作的模式越来越常见,甚至有一些职业院校在自身的招生简章中便打出了“2+1”学习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2+1”指职业院校中的2年专业知识学习+1年的顶岗实习培养)。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顶岗实习,增强顶岗实习在学校生活的占比时间,提出“2+1”学习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为了通过这样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真正能为社会所用的技术人才。学生通过最后半年的乃至一年的顶岗实习,对于自身专业的相关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也会有一个更好的安排。

  然而现行管理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难以管理,顶岗实习的培训目标难以达到、最终效果不佳,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全力保障。

  目前存在的较大的顶岗实习相关问题。第一,企业不够重视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相关工作,顶岗实习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是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规划部份,但是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职业院校所占的优势十分有限,企业自身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未来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这导致许多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更像是形式主义。企业与学生,一个不愿意用,一个没有投入身心去工作,最后只有一张虚假的实习证明。还有一些企业,为职业院校所提供的职位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并无太大关联,而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竞争力不强、处于劣势,所以也降低要求接受,这便使得顶岗实习的意义没有达到。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制度难以有一个很好的平衡,每个学生所去的实习公司不同,面临的处境不同,有一些学生需要到离校较远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相关动态,企业也认为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并不易于管理,有一些学生学习能力薄弱,学习积极性也很弱,让企业更觉得不安心。许多学生自身也没有端正好顶岗实习的态度,认为外出顶岗实习可以浑水摸鱼度过,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态度大打折扣。第二,学校难以完全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权益,学校合作的校企多而杂,学生顶岗实习的分配难以安排。相关的实习单位很难谈好,相关的实习岗位的要求也很难达成一致,最终的顶岗实习效果并不能够达到预期。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都将顶岗实习纳入了培养方案中,且许多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都是互通的,这使得每新的一年,相同单位的顶岗实习安排压力增大。除此之外,许多学生对于学校所合作的企业的环境与薪资待遇并不太满意,对于相关的环境和待遇要求盲目偏高,对于操作性强、需要到工作一线的技术岗位都报以逃避的态度,这些因素都使得每年的顶岗实习难以安排,且最后的效果并不够理想。

三、顶岗实习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校企两方信任度和融合度不高

顶岗实习目前虽然在各大职业院校的培养计划中都有所涉及,但目前,国内对于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政策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大职业院校也都在摸索前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校与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对于顶岗实习的意义和立场也不相同,这边使得学校与企业在沟通时的差异较大,也很难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局面[2]。而这个融合度不高的最大一个原因便是企业方无法看到顶岗实习为自身公司带来的长远利益,那么学校需要如何改善相关的模式,让企业意识到顶岗实习能够带给公司相关的利益,而非占地浪费资源,这是需要职业院校去思考和与企业进行相关谈判说明的。学校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使得企业能够真正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为自身公司的将来所带来的利益点,如此校企两方的合作更容易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顶岗实习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管理机制

就目前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条列而言,对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政策并没有出现针对性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管理,甚至是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顶岗实习岗位中都出现了学生权益有所侵害的问题。由于相关政策和法律的不完整性,学生顶岗实习的变动性也十分的大,在管理过程中也常常也会出现职位不相对等或者使职位漏缺的现象。此外,目前对于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缺乏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的鼓励机制,单单是依靠学校和企业两方的合作,顶岗实习可能多会止步于实习结束,学生与实习公司继续签约的可能性很小,这也需要相关政策引入,加深合作。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无法构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管理制度,学生的顶岗实习期间从半年到一年的都有,学校这方可能需要同时管理两个年级的顶岗实习内容。而有一些合作企业的实习地点离学校较远,学校无法对学生的状况有一个及时的掌控。倘若学校与企业的前期沟通不畅,更会导致监管主体模糊的现象出现,再加上学生的自觉性不强,顶岗实习的效果便很难达到。

四、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学生权益

国家与相关领导部门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顶岗实习学生的相关权益。首先,需要划分好企业在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中所需要付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让某些企业有置身事外的现象出现,从社会法规上明确企业在顶岗实习相关工作中所要做的工作,在保证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的前提下,吸纳更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进企业实习。其次,法律还需要对顶岗实习的相关实习工资与实习补贴做一个明确的规定,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实习积极性。如此企业、学校与学生能够达到三赢的局面,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效果也能够有很好的体现。

(二)制定统一标准

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过于繁杂,单个职业院校甚至是单个专业的合作企业都过于繁多,但每个企业的相关标准不一样,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收获与体验大不相同。这边需要领导部门对于相关企业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和监督,对于适合于学生参与的企业颁发“高职教育学生顶岗实习基地优秀单位”证书[3]。并且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福利,促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顶岗实习的合作中来。

(三)职业院校加大自身的吸引力度

企业对于学校的信任度和融合度不高主要便是由于学校的顶岗实习带给企业的利益点不够。学校需要针对此类问题,研究出更好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多做市场调查,培养出社会与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也能够让校方与企业的合作更加深入[4]。

五、结语

顶岗实习新模式的产生为企业的招聘与学生的职业规划都带来了新的机遇,相关单位也应当提高对于顶岗实习相关制度的设置和重视,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真正有所学,也能够让企业找到真正合适于自身公司的人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