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从其产生到至今,它的本质从未改变过,依然是做人的工作。高校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已经成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新课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与追寻其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首先什么是“生命”?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同时又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2]这主要强调人的价值和归宿。“价值观”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生命价值观就是关于人们对生命存在及生命意义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下,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以正确认识生命价值意义、确立人生理想、担当生命责任、实现生命价值的追求、创造生命幸福为主要内容、“培育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的教育,是一项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社会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现实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新时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今社会,“我们正处在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困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产生的断裂时代。”[4]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水平提高的环境中迷失了追求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出现了对其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来了伤害的现象。如2015 年6 月,“北大弑母案”;2018 年1 月,25 岁的研究生罗正宇因不堪网贷的重负在一家旅社自杀;2019 年3 月,常德市一名19 岁的大学生因厌世,杀害了滴滴车司机。根据以上现象,笔者将从以下几个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力度待加强
目前,仍然存在有些高校忽视了对学生尊重生命的教育,在“人文关怀”上的关注度有待加强,教育应给予每一位大学生尊重、关爱,关注人的价值。由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生命的意识薄弱,对生命的认知不到位,出现跟风“追求”死亡,或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的现象。(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部分高校设立了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但大部分高校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仅内容少而且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教学中没能更好地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和追求生命的价值。(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待完善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校园环境是每一个大学生成长都会接触到的。目前存在大学生杀人或自杀现象,是因为学校没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新媒体主体的大众化、内容的庞杂性又使大众传播环境更为复杂,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6]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主流与非主流的并存,高雅与粗俗的并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7]的信息。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理论教育
1、更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理念(1)构建“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人文关怀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8]高校要转变其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时刻关注、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引导学生认知生命、追求价值。
(2)明确新时代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新时代高校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知、情、意、信四个方面来更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目标,从而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完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
(1)加强生命责任担当教育。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从而丰富新时代的大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教育。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新思想、新要求加以展开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2)加强生命价值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9]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价值与生命发展的价值。
(3)加强生命文化教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校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10]高校将中华文化中的的生命观融入生命价值观教育中,从而丰富了新时代高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以文化来滋养,让生命散发光芒。
3、创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学方法
高校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法。一是启发式教学法。将蕴含生命观的中华文化融入教学中。二是谈话法。学校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外,课下采取谈话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生的引导。三是参观法。高校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生命的场所,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提出问题,参观遇到问题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好问题与写感悟,使大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强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实践锻炼
(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活动。如创建和谐班级、和谐宿舍等活动。(2)学校积极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及辩论赛等,参与扶贫顶岗支教、志愿者服务活动,参观殡仪馆及监狱。
(3)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鼓励广大学生申报有关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课题研究。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会,以便各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一起进步。
(三)营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环境
1、创设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及思维方式。高校要构建“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文化,建立一个积极健康、尊重与关爱生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让大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平等、珍贵,让大学生感受到温暖,才能快乐成长成才。
2、优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网络舆论环境
高校要重视网络平台的作用。一是要积极展开校园网络活动,如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软件,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二是要创建虚拟的生命教育情境,使大学生从中去体会生命的产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四)完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保障机制
高校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如设立辅导咨询室、沙盘治疗室、放松治疗室和宣泄治疗室。在每一个治疗室都配有相关的心理测量与治疗设备。此外,要加强网络安全的保障。目前,高校中仍存在“不良的校园贷”等现象。高校要建立健全织密网络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切实为维护大学生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四、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培育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激发大学生爱护生命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一种乐观、负责的态度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和发展生命,成就幸福的人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