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模式也跟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模式”是对某一过程或系统的简化与微缩的表征,以帮助人们能形象地把握某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论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此,如何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匹配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素养才是本阶段教学培养方面的重中之重。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目前大多数老师都在积极探索更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但还是无法打破传统教学的瓶颈,具体如下:(一)传统教学模式过度重视书本知识的传递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满足考核的需要,将课本知识当作了教条和圣经,看作是不能质疑的、只需要记忆和熟练使用的绝对真理,让学生们无条件相信这些真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没有被重视,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就逐渐淡化。这种灌输式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的自主学习思维受到了极大影响。(二)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强调教师本位
教学与学习,老师和学生,是所有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两对关系。这两对关系,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相伴相随的教学关系。在对待这些关系上,传统教学模式过度重视教师的教,所有的关系都是以教师为主,形成了教师本位的制度。(三)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强调教案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校当成了一个生产统一标准产品的工厂,按照固定的模式,把个性鲜明的学生塑造成一个个标准相同的产品,其图纸就是教案。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的开展是围绕着教案展开的,每一堂课,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要按照教案来进行。只要教案完成了,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学生是不是真正成长了,是不重要的。因此,教案本位也就是教师本位,其反映的是教学为主,而不是学生学习为主。三、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意义
基于上述缘由,本文提出了“小微课+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借助小微课,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分时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达到电子类课程教学团队整体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课堂吸收能力的提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如图1 所示:四、“小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架构图
本文以小视频为媒介,以对分课堂为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架构如图2 所示,其中多媒体课件和微视频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前预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提升阶段形成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巩固案的导学案 +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总体要求是:及时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一体,教学相长。

图1 对分课堂示意图

图2 基于小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架构图
五、思政课程——在某专业课中试运行理论分析
本学期以电类某专业课的核心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为例进行了试点,线上授课过程内容丰富多彩,每次课前引导学生体验伟大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国度而感到自豪,然后根据前期以更新后的某一确定的知识点为核心录制的小视频进行教学活动,为体现视频的短小精悍、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视频时长控制在10 分钟以内,以5—8 分钟为宜,同时考虑学生能用闲暇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如: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理论授课4 学时。课前,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整合为四大模块:置零法、置数法、整体置零法、整体置数法,最后两个模块属于前面两个模块的拓展设计。每一模块,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预习;课中(前2 学时)第1 节课针对大进制设计小进制(如:10 进制设计6 进制)进行详细讲解置零法和置数法的设计原理及具体过程,第2 节前半节,教师与学生就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同步式和异步式)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后半节对学生学习成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或提问,布置作业和思考题并及时完成。第2 次课(后2 学时)第1 节课在上次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小进制设计大进制(如:10 进制设计29 进制),提出整体置零法和整体置数法,第2 节前半节,教师与学生就设计中用到多个集成芯片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温习课本内容、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难点,后半节则对前述所有内容进行整合,总结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布置作业和思考题并及时完成;本知识点教学完成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上在线测试,学生成绩与其他没有实行新模式的章节在线测试成绩相比,找出不妥之处,重新调整授课安排,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六、试运行结果分析
目前课程教学已结束,从课程视频观看、章节学习次数、线上讨论、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直播签到、问卷调查等多个层面的数据进行了加权计算得到最后的综合成绩,总体效果比过去单纯的传统教学上了一个层次,学生的关注度非常高,整体成绩比较乐观。七、结语
“小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清晰,简明易懂,既可以保障教师知识传递的高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角色转型,又能增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实现了线上教学的目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