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近年来研究成果丰硕,发展势头强劲。但近十二年来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无相应的定量述评。据此,本文通过中国知网 2009 ~ 2019 年间二语习得分析研究的SCI、CSSCI 与核心期刊文献数据,使用CiteSpace 对二语习得的特点、国内研究现状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希望能为对该领域相关学人有所启发。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数据
笔者选取了 2009 ~ 2019 年间国内发表的所有关于二语习得的SCI、CSSCI 与核心期刊论文,通过手工排查,最终获取 944 篇有效文献。(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使用 CiteSpace 软件,对所选取的944 篇论文按照发文年份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分析方法和 LLR(对数似然率)算法,分析发文的代表性关键词,从而归纳具体的研究热点、相关期刊、以及论文作者的相关情况。三、二语习得研究现状
(一)整体情况
笔者统计后发现,近十年的二语习得研究发文量每年稳定在100 篇左右,大致在80 篇—120 篇,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上升阶段(2009 ~ 2014 年,每年均在100 篇以上,平均每年约106 篇)和小幅回落阶段(2015 ~ 2019 年,每年在100 篇上下,平均每年约94 篇)。因此可得,学界目前对二语习得理论方面研究的关注力度总体不变,近两年略有下降。(二)研究热点
本文采利用citespace 的 LLR 算法,由软件自动生成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得到 10 个共被引文献关键词网络聚类。其中,聚类值 ModularityQ 为0.7799,聚类内部相似度指标 Silhouette值为 0.5428,说明聚类内节点联系紧密,主题关联性较强,该结果具有参考价值。其中,中心度前10 名关键词见表1:
表2 缩减后每聚类前5 名关键词
剔去表1 中的概称词后,可以得到“母语迁移”、“语块”这两个关键词。由此可见,“迁移”说与“语块”理论目前可能仍然是当前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热点。这种假设根据LLR 算法得出的各个聚类中也得到了验证。剔除掉概称、与语言学关系较少的词语以及重复的词语后,可一共得到37 个关键词,剔除结果如表2:
在以上44 个关键词中,语言对象有“关系从句”“运动事件”“单语”“词汇”“外国文学”“英语学习”6 个,其中4 个为外语语言对象;习得对象有“中国英语学习者”“外语学习者”“双语儿童”和“本族语者”4 个,均为外语学习对象;所涉及的具体二语习得理论有“语言迁移”“重铸”“接口假说”“动态系统理论”“中介语”“偏误”“社会文化理论”“输入”及其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共12 个,可大致归类为对比分析理论、接口假说理论、动态系统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社会文化理论;教学方向与方法有“反馈”“听说教学”“二语写作”“二语词汇习得”“句子加工”等9 个,主要偏向于词汇、听说与写作三方面;与心理学相关的有“认知历程”“工作记忆”2 个,研究方法有“历时研究”等。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二语习得研究主体仍然为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研究的语言对象主要为词汇、听说和写作,新的理论如“接口假说”“动态系统理论”开始崭露头角,但中介语理论及其相关的“语言迁移”和“偏误”仍然是研究的主流之一。
四、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对论文发表的期刊来源进行统计,可以直观展示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更好地帮助读者及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笔者对近10 年中相关944 篇论文中被引50%的期刊来源进行了统计,其中发文量超过10 篇的期刊具体如表3 所示 :从以上统计可知,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地域分布总体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集中于华北、华南、华中、东北等地区,如北京、上海、南京、长春、广州等城市均是研究重镇。大多数发文作者出自“985”“211”“双一流”等高校或全国重点外国语院校。

表3 二语习得研究主要期刊分布(2009 ~2019)
五、结语
在我国,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的主体仍然为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研究的语言对象主要为词汇、听说和写作,新的理论如“接口假说”“动态系统理论”等理论开始崭露头角,但中介语理论及其相关的“语言迁移”和“偏误”仍然是研究的主流之一,且正在呈现出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跨学科合作的态势。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二语习得研究在SCI、CSSCI 与核心期刊文献中的发文量并不突出,需要各位学者共勉。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地域分布于华北、华南、华中、东北等地区,如北京、上海、南京、长春、广州等城市均是研究重镇,大多数发文作者出自“985”“211”“双一流”等高校或全国著名外国语院校,隐隐有垄断之势。以上地区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师资力量较强。
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前,首先应将新提出的理论纳入原有的理论体系或推陈出新,以对其概念范畴和概念层级性框架有明晰的认知;同时需要在辨识与借鉴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同时,立足中国国情,综合利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不仅要让优秀的国外成果“走进来”,还要在使我国文化“走出去”上砥砺前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