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博物馆研学旅行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3072
■胡晓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2016年11月19日,教育部等国家十一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展研学旅行,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学旅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展起来。其中,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满足了人们学习、教育、娱乐的需求,它既是一种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也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基于此,博物馆可以说是研学旅行的首选地。在2017年底教育部办公厅首批命名的204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仅博物馆多达44家。在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中,377个单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其中又有60家为博物馆。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及,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文物展览馆、历史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积极有效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但是,博物馆研学旅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研学的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本文从课程开展等角度,分析博物馆研学旅行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二、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现状

(一)开展研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个别博物馆对博物馆研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面临着地方不重视、群众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员工思维定式、拒绝走出等情况。因而措施采取不力,没有开展相应的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有的即使开展了一些研学旅行活动,也大都没有制度化、常态化。而且,没有专业的人才组织策划,活动方式比较简单,缺乏营销策划意识,活动的受众面及效果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活动内容与博物馆特色结合不紧密

个别博物关在开展研学活动时没有与本博物馆的特色紧密的结合,因而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比如,元宵节制作花灯、端午节制作香囊、中秋节又制作彩灯等现象。甚至个别博物因为没有认识到博物馆研学的重要意义,相关活动也鲜有推出。有些博物馆研学的主体上虽有提及本博物馆的特色,但在研学活动设计的内容上不够深入,流于概念化。

(三)组织方式主要为亲子游

博物馆游的组织形式一般为自发性的亲子为主,一些博物馆定期推出的活动也主要以亲子活动为主,但是毕竟绝大多数家长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是欠缺,面对孩子排山倒海的问题,大部分家长未必能准确全面的解答。博物馆讲解员有限,而且都是常规性的讲解,对零星的散客进行讲解服务还是很难做到。虽然,很多博物馆也有电子语音简介,但是讲解的内容和形式是固定的,亦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博物馆未能牵头组织开展针对性的研学活动,发挥博物馆作为研学基地的重要功能。

(四)开展形式较为落后或者单一

有些博物关馆在研学内容的开展形式上,仍旧以参观、讲座等形式为主,这种灌输式的活动形式势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研学的目标。有些博物馆或意识到实践、参与的重要性,但是在设计研学内容的时候,活动设计仍以参简单的手工制作为主,活动形式也非常的单一。

(五)场馆的讲解针对性不强

在博物馆研学项目设计中,涉及场馆讲解部分,由于讲解员的缺乏等原因,讲解不够具有针对性。讲解内容的选择上千篇一律,未能考虑不同年龄段研学内容的差异;讲解技巧的选择上,也不够具有针对性,未能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差异。

(六)活动效果得不到有效检验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组织,较多的关注教育活动的开展,弱化甚至忽视活动效果的评价。有些博物馆即使是有评估过程,也重点关注了过程和形式,在效果的检验上亟待提高。第一,评估形式过于单一,个别博物馆往往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完成活动的效果的检验。第二,评估效果流于形式,对效果的真实性、客观性等问题有待提高,第三,评估的组织开展方往往是博物馆自身,这些数据难免失真。因此,这样的评估对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开展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不利于达到研学旅行开展所要达成的目标。

三、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的建议

(一)提高开展博物馆研学旅行重要性的意识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还处于一个新兴的阶段。无论从研学旅行的重大意义还是从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社会职能来看,博物馆特别是地方中小博物馆都必须做好承接研学旅行的工作。因此,作为承接方的博物馆,首先就应该意识到博物馆开展研学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想意识。面对当前研学旅行迅速发展的形势,博物馆主动加入到研学旅行的浪潮中,提升其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价值。第二,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及家长的对研学旅行的认识,由于我国的研学旅行发展还未成熟,对于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认识还不充分,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宣传以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及家长朋友对研学旅行对教育发展的意义的认识,以便开展更多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研学旅行。

(二)精心组织安排,结合课程体系,体现自身特色

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精选主题,博物馆在策划和开发研学课程时,需要精心安排、结合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体现自身特色。

  1、研学活动的内容上

  根据博物馆特色,依据中小学生的课程体系,设计凸显特色又符合需求的研学课程。研学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结合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体现自身特色。同一主题的设计突出分类分层化。博物馆典藏、陈列了代表自然个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他们让静态的文物说话。针对不同的群体说什么话,怎么样说话都是研学课程在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2、研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上

  多设计一些互动性、探究性、体验感强的深度课程。比如,角色扮演、分组竞赛、模拟演练形式,尽可能地通过研学形式的改变,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增强研学内容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使学生们学有所获、行有所思、游有所乐。

  3、研学活动在组织性上

  组织形式上进一步丰富,低年龄段的孩子可更多的以亲子的形式开展活动,而已具备独立研学活动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习、竞争学习。

  4、研学活动的效果的检验上

  在研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重视研学活动效果的检测。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完整的,不能简单的在活动结束时填写类似调查问卷的形式作为反馈的依据。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研学导师等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评估的结果应用于往后的有关研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作为优化类似研学活动的基础,有效的提高检测的真实性。

(三)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

一个好的博物馆研学项目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设计和组织。首先,在人才的培养上,博物馆应自主培养有关的专业人才,有一定的研学旅行项目设计、组织等能力。同时,也可以与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合作,把院校的师生作为智囊团,在项目的设计、文创产品的设计、讲解服务上进行广泛的、长期的、深入的合作。其次,在人才的分类上,既要有专业的研学项目的设计人才、优秀的文创设计人才,又要培养优秀的研学导师、专业的讲解人才。

(四)整合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

博物馆的研学旅行活动良性发展,在自身发力的同时,也要整合社会力量,联合相关部门、学校、旅行社、旅游院校、其他博物馆等力量。开发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增加馆际合作和室内、室外场地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推动研学发展。整合社会力量,推进博物馆研学良性积极发展。

四、结语

博物馆作为研学旅行开展的重要基地,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方向,不断的探索博物馆如何开展中小学的研学活动,发挥其重要功能。在研学旅行方案的设计上、活动的组织上、活动的保障上、人才的培养上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发挥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教育当代、启迪未来的功能和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