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3071
■钟红林/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灵魂,在世界各国竞技的舞台上,文化对于国家目标利益的实现作用愈趋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时代,在各国西方国家吹捧并信奉文化霸权主义政策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和繁荣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由社会和国家来引导学生树立本国文化高度自信自觉,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心。

  全日制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用英语口语来学习或是用英语直接介绍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瑰宝,通过中外双方跨文化交际来达到文化交流和借鉴甚至是融合,更好地养成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意识。

  本文拟从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思想的视角,分别从其现状分析,其价值意义,其策略方针等方面铺列分析。

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意识缺失的现况

(一)教材设计

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知识载体,一方面要记录现代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承担延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习俗,而英语教材设计中,却明显缺少中国文化元素的存在,下面以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课本进行佐证。首先,按教材所挑选的各个模块的主题来看,其模块涉及有的与学生的日常相关,如模块一模块十一的内容;有的是全球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如模块五模块十的内容;有的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更新,如模块四模块七的内容;文章选材着重偏向于英美西方刊物,涵盖了教育,文学,艺术,风俗等诸多方面。值得褒奖的是这些文章语料不空洞不乏味,不矫柔造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信息量比重匮乏,这样的主题摘取使其中国学生在长期的英语侵泡学习与本国的传统知识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认知鸿沟。学生们在漫长十几年的英语学习道路上,漫漫忘却学习了解中国文化,何谈再用英语去发挥自身语言优势来传播优秀文化彰显本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呢?

(二)教学方法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的教学输入直接与学生的教学成果吸收挂钩,基于此认识,在分数至上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很少顾及中国文化在教学指导中的体现,结果是学生们都能利用上课老师讲的语言知识,造出正确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甚至是写一篇优秀满分范文,却没有办法利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更何谈用英语去讨论一个热点话题?更何谈让用英语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不是我们的学生英语学得不如意,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关于文化特色的词语,如:锅碗瓢盆等。据研究,曾有调查显示,对于馒头豆浆油条酸菜这些有没有必要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学习,有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传授出去,给学生学习,但绝大多数的老师认为没有必要,那些持支持观点的老师同样认为,课堂上可以一提,但只可能也只可以一笔带过,并不要求学生识记。他们认为:英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不是那么可行,也没有必要,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学生分数起不到作用,而应该着重放在语文课堂上教授,英语课堂还是应该集中精力去学习英语语法的考试相关知识等。

(三)教学考试

在中国,英语分数对于学生们总体排名的影响不容小觑,在英语试卷设计面中,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题目却很少。以湖南省一张高考英语试卷为例:从完形填空到阅读理解,内容主要为:西方文学作品《伟大的盖茨比》的分析,现代人压力的排解方式以及埃及金字塔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基本没有涉猎或在试卷中得以体现。除书面测试以外,关于英语口语测试的主题论述环节也忽视了对这方面的关注,如湖南省高考英语口语测试给所提供学生需要掌握的话题中,有关西方文化内容的话题比重远远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话题。英语教学大大忽略了中国文化,而且,由于受到各类西方文化的冲击,绝大多数的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西方知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不能做到利用英语口语进行恰当的表达,导致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严重失衡,只是一味单向地吸入西方文化,而缺少实质性地输出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三、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双方跨文化交际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才能更平衡地体现两方文化输入与输出的同等存在必要性,只有充分了解并认同本国文化,才有一定的资格在跨交际交流中不怯懦,才有可能在交际中有平等话语权,一味地尊重和迁就并不能达到平等交际的目的,相反,适当地保持自我本色却可赢得对方的青睐,其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二)中华文化意识培养

有利于让学生提高灵活掌握中华有关优秀传统文化如风俗,社交礼仪等中国生活方式的英语应用;当中国文化成为英语课堂的不可避免的重点时,其英语课堂开展的系列学习活动也变得更加多彩,中国文化给予英语课堂大量的课堂选择,丰富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内涵。另一方面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为本,角度客观,立场不偏不倚,理智对待并接收西方文化,不盲从跟风,辩证看待,培养理性文化价值体验,成为本国文化传承人。

四、中国文化体现在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一)口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直接关乎一堂课的内容,要想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英语教学联系起来,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制定教案的时候格外注意。英语教学的最终归宿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语言交流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这个历史典故转化为一个口语语料,以一个英语历史剧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开动脑筋,研发出一个符合历史情景角色的剧本,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既能培养学生了解历史典故的文化意识,又有效地让英语达到了言语输出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无形地给学生表达有关中华文化的词汇,以及介绍一些稀罕的中国文化元素,积极鼓励学生围绕中国文化的话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亦或是在课堂设计上预留出课前几分钟的口语主题练习,例如,保护中国文物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学生全盘西化等等,鼓励学生有效将英语口语与中国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使英语学习更加带有中国品味。

(二)阅读教学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策略

阅读的过程是思维积极主动的过程,阅读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更能培养辩证思考能力。但是,目前英语课本上严重缺乏中国文化的内容,不论是学校的教材,还是英语阅读课外书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所以,在英语系列丛书里边适当增加中华文化的比重迫在眉睫。因为只有将我们身边真实的语境材料融入到阅读篇目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主旨。那么如何糅合呢?首先,学生必备的英语教材书上可以多摘录一些中国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有关知识,同时配套课后题加以巩固,例如,设置英汉互译的翻译题;文章主题讨论;中国文化词汇搭配及其用法;其次,由于英语没有特定的环境音,要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定期进行课后阅读;最后,教授给学生英语篇章阅读技巧,例如寻读,略读,精读和泛读等。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其中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写作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英语考试中,写作题型往往与议论文相关,有一个固定的模版,尽管它们主题不同,但文章布局和基本范式大同小异(第一段以……开始,第二段围绕……展开;第三段以……结束)根据往年的写作题目,题型设计偏西方文化,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思维定势,无法出现使人眼前一亮的观点。首先,我们应该打破这种定势,设计西方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并存的多元的写作主题,丰富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新的思维辨证潜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突破三段论的僵化模式,转而尝试以中华风景为主题的记叙文,如四川的九寨沟或北京故宫。标题是让他们设计一天的旅游行程;其次,在实际教学中,写作练习可以在日常单句翻译上,教师应无时无刻谨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用,这种思维的养成也会潜移默化感染到学生,利用学生向师性心理,做好榜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