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杰地灵,不仅孕育出伟大的开国领袖、开国将军,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率先扛起革命的大旗走在全国前头,尤其是妇女运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被称之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摇篮,湘南妇女运动是湖南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校既是培养女性成才的重要载体,同时更是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场所。省立第三女子师范是湘南妇女运动的中心和主阵地,这里走出了毛泽建、何宝贞、夏明衡、曾志等杰出女革命者,可谓湘南女革命者的摇篮。她在名气上虽然不及周南女中、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等位于省会的女子学校,但在女革命者培养上却独树一帜,成为地方性女校的杰出代表。
一、女校生掀起湘南革命的浪潮
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成为湘南女革命者的摇篮,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与湖南女性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相关。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覆灭,人民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妇女获得了受教育权利,全国开启废除旧学,创办新学的时代。民国初期,在政府提倡女学的推动下,全国形成了女学的社会风尚,各地政府开始重视女学,湖南也不例外,自此形成了湖南女子教育会,为女子教育的兴起奠定宣传基础。1912年春,湖南省建立了三所女子师范,分别为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师范女子学校。随着女子教育的普及,“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封建观念在湖南受到强烈冲击,湖南女性享受到受教育和参政的权利,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苏醒。女校的学生积极投入到革命中去,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思想传播,为解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奋斗。
第二,与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光荣的革命事迹相关。三女师乃湖南三所官立女子师范学校之一,湘南高等学府,学生来源于湘南12县,少数部分来自长沙、常德等地。三女师哺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她们正逢青春年华时光,英勇无畏参加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她们冲出校门,敢于直面反帝反封建恶势力。1920年,三女师学生朱舜华是首批加入毛泽东在长沙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进步学生之一;1921年,毛泽东同志再次来到衡阳,在三男师作演讲,并指导建立了湘南地区第一个团支部,而三女师学生刘少祜被选为妇女委员长。
第三,三女师学生打破传统妇女观,树立男女权利平等观念,构建主体身份认同。两千多年的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导致中国女性地位低下,更别谈论女子接受教育。而在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女性思想的影响下,开启了保障女性权利的先河,五四运动的前后期,女性教育发展一个台阶,当时接受教育的知识女性少之又少,这些知识女性接受先进的思想影响,成为中国妇女中最先觉醒并且主体性意识强的群体,她们不仅与男性参与革命活动,更是探讨妇女受压迫的深层根源,以致呼吁中国女性参与到革命中去,救亡图存。三女师便是典型代表,建立于1912年,此时北洋政府腐败黑暗,女子读书极具困难,康和声办女子师范乃是全国性首举,其教育宗旨是为了呼吁女性意识苏醒,提升女性地位,将国家前途命运与教育培养相结合。三女师校园革命环境与当时湖南地域环境和革命环境相映衬,三女师师生以独特的方式构建主体身份,接受女校教育,同时心系民族危亡,她们或许参与民主革命,或许领导妇女运动,或许献身民族解放。其原因离不开省立三女师创校者与教育者拯救民族危亡与教育培养观念相结合,也离不开无产阶级毛泽东指导和帮助,除却学校教育这一关键因素之外,还在于三女师学生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培植其民族责任感,乃至改变其精神风貌与参与民族革命行动之中。
二、从三女师走出的女革命者
作为地方性女校的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作为女校时间短,1912年至1926年。与周南女校、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等女校相比,这些学校位于省会,能吸引全省优秀青年女性成为其生源。因此省立第三女子师范能培养出多位女革命者以及大批进步女性更加不易。概而言之,省立第三女子师范走出的女革命者主要有:毛泽建,又名毛达湘,出身贫困农民家庭。是毛泽东的堂妹,也是毛泽东一家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牺牲之一。17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三女师党支部书记,湘南特委妇女委员,湘南学联的骨干成员。1927年与丈夫陈芬一同积极开展农民运动,组织秋收暴动,1928年参加南岳起义,1929年在衡阳衡山英勇就义,壮烈牺牲,时享24岁。
夏明衡,出身豪绅家庭。22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习,是夏明翰烈士的妹妹,兄妹其十四人,五人为革命牺牲。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湘南学联三女师学生代表之一,曾担任湘南特委妇女委员,女界联合会会长。大革命时期,曾任衡阳市国民党市党部妇女部长,1928年在长沙先前后有追兵,宁死不屈,投入池塘不幸牺牲,时年二十六岁。
曾志,出身于贫困家庭,是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32位女性之一。13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在校积极参加反对旧礼教、反对男女不平等、反对官僚军阀活动。1926年8月,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后来便随他们上井冈山,1940年任中央妇委秘书长。1977年,参与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98年,因病逝于北京,时享88岁。
除上述外,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还培养出伍若兰(朱德第四夫人)、何宝珍(刘少奇前夫人)、彭镜秋(曾任黑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卜仁贞(曾任衡阳地委宣传委员)、朱舜华(曾任中共湘南特委、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络员)等女革命者。
三、女革命者摇篮经验探析
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乃地方性公立女校,为何培养出优秀的女革命者?其经验值得探析和今人汲取。首先,源于湘南地区革命大环境的影响。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加紧了掠夺,衡阳位于省立三男师和三女师便成为了指导衡阳乃至整个湘南地区开展建党活动的中心,三女师学生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加入革命活动。1916年湘南学联成立,专门设立了“妇女组织”部门,三女师何葆珍和朱舜华,毛泽建、夏明衡成为其代表;1927年4月,三女师学生侯碧兰、朱舜华、夏明衡筹办衡阳妇女运动讲习所,宣传培养妇女学习妇女解放、反对包办封建婚姻等进步思想,创立时间补偿但培养了一批妇女干部,普及妇女解放思想,推动妇女运动具有重要作用;1927年,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三女师学生曾志、彭镜秋、彭儒、廖鸾凤等参加了起义,并随同朱、陈队伍同上井冈山,她们不畏惧残暴,动员广大妇女,进行洗衣、写标语宣传、救援等后勤工作,保障革命有序进行,最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
其次,源于省立第三女子师范教育的影响。在封建男权社会里男尊女卑,别说女子接受教育,更别谈论女子实现与男子进行革命斗争,而近代女性是通过妇女解放运动实现与男性平等哦权利,而妇女运动的成功源于接受女子专业教育。三女师涌现影响湖南,乃至全中国的杰出女革命者,除却学生自身因素之外,也离不开三女师的专业规范教育,三女师办学具有特色,办校宗旨是为了促进女性解放,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辛亥革命后,三女师首任校长康和声担任师范课课长,他积极向上级献策,并与教育司长筹划全省师范教育相关事项,将官立三个学堂改称为省立三所师范学校;1912年,康和声被任命为省立三女师第一任校长。封建帝制被覆灭,女子能够上学是件困难事情;更别创办女子师范,这是全国性创举。后来康和声到任后,他除却上课之外,同时需筹建新校舍,困难重重,直到1913年才完成,白手起家,并非容易之事。康和声创校之举,既为中国女性提供了接受专业教育的平台,又为革命发展输送了人才。
再次,源于毛泽东等革命家的帮助和支持。衡阳是毛泽东早期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毛泽东亲临衡阳四次,他对衡阳革命进行指导;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考察农民工人和学生运动;建立和发展党团组织,播下了革命种子,培养了许多革命中坚力量。1921年,毛泽东亲临衡阳,在三男师作演讲,指导建立了湘南第一个团支部,三女师学生刘少祜被选为妇女委员长。1922年,毛泽东介绍了上海重要骨干张秋人来衡阳担任三男师首任党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衡阳的党员发展很快,三女师、三男师等校成立校联合支部,三女师学生夏明衡担任该校书记;1923年,毛泽东堂妹毛泽建来到三女师学习,她边学习边从事党团工作,担任了三女师的首任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还有夏明衡和候碧兰等。三女师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指挥官和三女师生的共同努力。
四、结语
近代湖南女子教育发展较早,三女师作为湖南女子教育的高等学府,开出了湖南省立第一、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等女校之名校之花,是湘南妇女运动的风向标和旗帜,是名副其实的“湘南妇运摇篮”。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女革命斗士,如毛泽建、伍若兰、曾志、何宝珍等。她们英勇无畏、英姿勃勃,显示了近代优秀女性的精神面貌,在女性革命者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后人所景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