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开电视,有两种节目最为耀眼,一种是“灭灯”,另一种是“转椅”。就这两种节目,营造出了全民娱乐的氛围。如果你打开网络、微博,那主题词之一必然是“爱国运动”。
娱乐运动+爱国运动,这就是当下国人的真实图景——活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全民运动中。
长久以来,国人不就是在运动中找快乐的吗?“大跃进”运动,“四清” 运动,“上山下乡” 运动,“文革”运动,学习运动,整风运动,爱国卫生运动,炒房运动,抢盐运动等等,有国人的地方就有运动。
为什么只有全民运动才会让国人感到心有所属呢?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的理论能够解释这一问题。在运动中,加入其中的人很容易获得一种集体心理,因为数量巨大和责任的消失,所以个人敢于发泄本能的欲望;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染性,所以个人很容易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因为易于接受群体的暗示,个人容易被催眠,成为“无意识活动的奴隶”。在这种人数众多的集体运动中,人会变得冲动、急躁、易变、易轻信、易走极端、易偏执、易专横、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人会接近宗教狂热,获得暂时的超越现实的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又开始了一种“向钱看”的运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让国人为之疯狂。随之,GDP成为大众熟悉的名词,高楼大厦多了,公路多了,工厂多了,商品丰富了,然而国人的心灵却空虚了,一些医生、教师、律师、知识分子都成了要红包、要待遇的商人,官员的腐败、堕落问题层出不穷,“要不要扶摔倒的老奶奶”的讨论使许多国人陷入了迷茫、失落之中。尽管国人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造成的危害,但他们还是没有找到超越这种现实的方法。一位博士无奈地告诉我:“今天的社会,挣钱才是王道。我不想说那些大道理,我只想吃饱饭,穿暖衣,买间房子,再找个老婆,过个小日子。千万别和我说那些大道理,我真的不想听。”
全民运动、文化基因、市场经济,三者把国人牢牢地绑在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动弹,更无法超越。全民运动让国人盲目地从众,少了可贵的独立个性和有长远眼光的精神追求;文化基因让国人在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市场经济让国人狂热地亲吻自己的物质欲望,并在数字叠加的符号象征中体会着浮华满足的快感。悲观地说,国人要想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求得超越,比登天还难。
【原载2014年第7期《北方
人》】
插圖/这样炫富成悲哀/佚
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