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好朋友小英

时间:2023/11/9 作者: 龙门阵 热度: 10523
莲 子

  小英是我儿时在都江堰山区生活时结识的一个好朋友,比我稍大一点,是水泥厂子弟中长得最乖的女娃娃。后来,我随调回成都的母亲一起离开了山区,但每次回都江堰都在她家落脚。近年来,我们各自为生活忙碌,联系也少了。一次,我从以前邻居那里听说小英现在生活得很好,最早出来做生意并发了财。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我得知都江堰受灾十分严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英。我给她打电话,可始终打不通。

  5月15日中午,我再次拨打小英的手机,终于接通了。电话那头,她的声音疲惫不堪、略带嘶哑:“我们全家都从都江堰出来了,正往双流方向赶……”我们没说几句话,手机就断了信号。我一头雾水,但听到了她的声音,证明她是安全的,提着的心便放下了大半。

  那两天,成都余震不断,我们全家都住在帐篷里,通过看报纸、听广播获得地震信息,关注都江堰、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的抗震救灾情况,常常感动得泪流满面。我心里始终惦记着小英,不知道她在都江堰的家是否被毁,她的家人是否安全。我只能从她那疲惫的声音中猜测她一定需要帮助,便给她发了条短信:“我一直很担心你,如果需要帮助,请你一定告诉我!”

  5月17日中午,小英主动联系上我,说:“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她告诉我,她母亲是糖尿病重症患者,双目失明,双脚骨节坏死不能行走。地震那天,老人被两个孙儿扶下楼,晚上撑着雨伞在雨中坐了一夜,尽管她们姊妹守着母亲,但大雨还是把裹在老人身上的棉被淋湿浸透了。第二天,前来救援的部队送来了帐篷,但地下全是泥水,根本无法住人,她母亲的病情也加重了。

  当时,都江堰市政府鼓励有条件的人暂时投亲靠友。小英为了给母亲找个好点的安身之所,便带着全家人离开了都江堰市。她在几年前离了婚,因对前夫颇有怨艾,很少与其联系。那天,好强的她终于给前夫打去电话,希望他能帮忙找个临时住处。前夫二话不说,开车赶到都江堰,分几次把她家二十几口人全部接到了双流。

  小英离开都江堰时什么也没带出来,前夫为他们安排了一套闲置的房子,并给了她1000元生活费。

  小英一家人总算安顿下来,但二十多口人的日常吃喝,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她还要给母亲买每天都需要的胰岛素针剂和控制血糖的药品。小英知道地震造成的灾难很大,一时半会儿也回不了家,考虑到一家人的生活问题,这才给我打电话,提出借1万元钱的请求。我的钱都压在股市,但还是在电话里答应了她。我放下电话就去一个开馆子的朋友那里想办法,那个朋友也很仗义,听说是为地震灾区的朋友解难,立刻凑了1万元钱给我。

  当我把钱送到小英手上时,她递给我一张早已写好的借条。这时,我看到她母亲坐在沙发上“听”电视,旁边还坐着三位老人,房子里全是铺位,连阳台上也铺着席子。小英家人礼貌地给我让座,我看着这个拥挤的“家”十分难受。小英叹息着告诉我,她在都江堰市玉垒山附近跟人合伙开了一家水吧,虽说不是日进斗金,但守着黄金口岸,月收入还是十分可观。地震把水吧震垮了,当初的投资在一瞬间化为乌有……此外,她在都江堰市某地的建筑工地还有几处投资,现在遭遇地震,估计投资的钱一时半会儿也收不回来。

  我看到这位儿时的好朋友,不由得想起我们曾在一起生炉子的事情。小英从小就很能干,啥事都做得来,她“搭”的炉子从来不会弄得烟熏火燎。我们家的火炉锈迹斑斑,十分沉重,样式就像“爆米花炉子”一样。每次帮我家搭炉子,都是我俩艰难地把火炉搬到屋外,小英把木柴劈成细条状,岚炭锤成小块。然后点火,先后放上细柴和“二炭”。等二炭烧旺后,她又用炉钩把中间掏空,再架放岚炭,并用抽火筒抽一会儿,等岚炭吐出蓝色的火苗,我们才慢腾腾地把炉子搬回屋里。每到冬天,邻居小朋友见我们搭炭炉子,都会羡慕地问:“你们搭炉子咋这么快啊?”小英颇为老练地瞪对方一眼,说:“记倒起,老年人说的,人要心忠,火要心空!”

  小英是个坚强的人,不断说会尽快把钱还给我。我让她不用着急,当下是要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问她家房子的情况,她沉重地说:“房子完全毁了!没有全塌,也是空架子了,墙里墙外开裂得吓人!楼梯、阳台几乎都错了位,连钢筋都扭曲了。附近那些楼房也差不多全成了危房,根本不能再住人了。”我陪着她叹息一阵,宽慰她一阵,庆幸她家没有人员伤亡。

  小英说完自家的情况,又向我讲起从前我们都熟悉的一些朋友,说都江堰人都很坚强。比如我妈从前的好朋友张姨,地震当天黄昏时,张姨的丈夫回到危房里,硬是把一些厨具和粮食抢出来,煮了两大锅饭拿到帐篷密集的地方,请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灾区群众一起吃。张姨的丈夫一边笑着给大家添饭,一边说:“多吃点,吃饱了我们这些好手好脚的男人都去当志愿者哈!”听了这些话,我心里一阵感动。

  今年春节前,我突然接到小英的电话:“我的女儿马上要来成都,我让她把1万元钱带过来还你。”我说不着急,小英说:“半年多了,一言难尽。现在我们全家都住在板房里,我的生意还没有恢复,但以前外面的欠款收了些回来,我想先还你,你也是工薪阶层。”我问她目前的生活状况,她说:“地震嘛,天灾!我们只能乐观点,人活下来就很不错了。生活还算过得去,板房里的厨房、厕所是公用的,但灾区群众会互相谦让;板房里夏热冬冷,但社会上的热心人给我们捐了电风扇、电热毯。大家都明白,这次地震范围广,受损失的也不是一家两家,政府已为我们尽心尽力了。现在,我家人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我是因为老妈眼睛看不见,家里不能没人才没走。只要情况稍微好点,我还是会继续做生意。”

  小英说:“当初,你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找朋友借钱给我,我当然要尽快还你。火要心空,人要心忠嘛!”听到这句熟悉的话,我又想起了我们儿时一起生炉子的情形。

  祝愿小英和所有灾区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压题图:地震灾区彭州磁峰镇鹿坪村新修建的永久住房)

  (责编 王 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