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数据视域下客家文化的认同态势与传承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1161
■温展明 张 珂 陈海琛 黄保林 邵彩虹 陈百焘/广东工业大学

  文化认同与传承是当今客家学场域中的关注焦点与研究热点。客家人在长期迁徙中凝练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的客家精神和崇文重教、诚实守信、爱国爱乡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客家文化[1],表现出强烈的宗族观念,以维系客家特色与族群凝聚力而著名。

  当前,国内外对客家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发展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选取代表客家文化的某个符号进行深入探究,例如饮食、建筑、方言等[2-3]。本文通过对客家文化当前的认同态势进行调查研究,借助R语言数据分析平台,揭示民众对客家文化认同与族群意识的形成及其内在关联,为客家文化传承丰富方法及思路。

一、调研样本概况与问卷设计

本文在线上和线下同步开展问卷调研,结合田野调查走访,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抽样。共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65份,样本来源于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港澳地区以及省外地区的24个城市,其中省内访众为主要对象。问卷的变量设计从对保护客家文化的态度、对客家文化衍生出的族群观念的认同等2个维度出发,涉及风俗、建筑、语言、服饰、饮食、产业、文化符号等42个变量,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态势与传承进行分析。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民众客家文化保护态度的因素分析



  图1 客家文化保护态度的冗余分析(左)与方差解析(右)

  

  图2 族群认同的冗余分析(左)与方差解析(右)

  由基于前向选择的冗余分析图中可以知道民众受教育程度(Edu)、年龄(Age)和所居住城市(City)是影响民众对客家文化保护态度的显著因素(图1),可以发现受教育程度(Edu)越高,对于文化符号(Token)、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S.effect)、文化宣传策略(L.strategy)等越关注,这表明学历将影响民众能否观察到隐藏在文化符号、文化宣传及规模效应等抽象要素的重要性。此外,受访者所居住城市(City)也与民众是否具有归属感(Affiliation)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地域对于受访者文化保护意识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客家文化的有无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通过方差解析(图1)可知包括地区(Region)、城市(City)在内的3个外在环境因素(X1)比年龄、性别(Sexy)等3个内在个人因素(X2)影响更大,即外界环境因素对于民众对客家文化保护态度占主导影响。

(二)影响民众族群认同的显著因素

由从冗余分析图中可以知道民众受教育程度(Edu)和所居住城市(City)是影响民众对族群认同的显著因素(图2),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Edu)越高,越认为客家传统建筑(Architecture)、客家话(Hakka)和饮食(Food)等因素能够代表客家历史文化特征,这表明学历将影响民众能否欣赏隐藏在客家传统建筑、传统语言和传统菜式等抽象要素背后的文化符号,进而影响到其对族群观念、宗祠文化的认同。此外,受访者所居住城市(City)也与客家服饰(Clothes)、是否具有归属感(Affiliation)和客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S.status)有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地域是通过影响受访者的日常服饰(Clothes)、归属感(Affiliation)和客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S.status)等来影响族群观念、宗祠文化认同的。这表明,对于增强民众的宗祠观念与族群认同可以从重视、保护和提倡穿着传统服饰入手。

  通过方差解析(图2)可知,外在环境因素(X2)比内在个人因素(X1)影响更大,即外界环境因素对于民众对客家文化保护态度占主导影响。

三、结果与建议

(一)民众受教育程度及年龄会显著影响其对客家文化的保护态度

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的文化

  水平,文化程度越高对于传统文化中抽象的文化符号、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及文化宣传策略能够更为透彻的理解和观察,而这种观察与理解将直接反映在高学历人群对保护传统文化的支持态度上。此外,年龄越大其人生阅历经验也越为丰富,直接影响到其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保护态度,年龄越大越能了解地方风俗习惯,进而感受并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具体行为上表现为长者对于保护传统文化政策的支持,以及长者在文化传承上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启示,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改善人居坏境而延长民众环境寿命并在社会中营造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将有助于增强民众对保护客家文化的认同。

(二)对客家文化的了解与支持保护,民众所处外在环境比自身内在条件更为重要

无论是民众对保护客家文化的支持态度上、对族群观念上,受访民众所处外在环境如地区、城市和职业(Career)等因素都比自身内在条件如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更大的影响,即外在环境比自身条件更能影响民众对客家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延续,相比而言外在环境更加重要。

  这启示,积极构建一个有友好文化氛围的外界环境,可能比培育民众自身内在条件(如提高民众学历)更加行之有效。在进行传统文化应继续加大对文化宣传力度,即便宣传过程时间长、见效慢、花费大,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确实有效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