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5660
■何钰婧/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发展多年且效果良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备国际化素养、了解国际规则的高水平素质人才。但一味的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并不可取,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提高所培养人才的总体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能否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院校内部存在的问题

国内一些院校缺乏保障教育质量的较为全面的机制,不针对中外教育中的不同去选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大锅饭的形式对中外学生进行统一的教育,而且因为国内的人才质量监控方法不一定适合国外交流人才,所以导致对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准确评估,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于学生后期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经济效益与引入人才质量之间的存在冲突

目前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将经济效益看得较重,从何忽略了所引入人才的自身素质,例如某年沸沸扬扬的山东大学留学生事件,学校因为留学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引入留学生的根本目的,没有以人才培养为第一目标,过分提供了其他与教育教学本身无关的便利,加上所引入留学生自身素质不足,才造成了这一社会问题。而被爆出来的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事件更多的是反映出了当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中,人才质量监控的不足,当然,事件影响力过大也不一定是坏事,知耻而后勇,有了前车之鉴,中外合作办学人才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才有了方向,才能走正确的道路。

(三)资源量储备中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所匹配的院校多为自主合作,当国外院校资源不足,尤其是图书资源和教学经验等均不够充足的时候,并不能为前去交流的国内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和培养;而反之当国内院校资源不够充足时,一方面不能为引入的留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国留学的国内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一些院校通过商业机构与国外院校进行合作也会出现办学初衷及目标发生冲突,产生种种限制等。

三、中外合作办学人才质量监控体系基础建设

(一)从办学院校内部进行监控体系基础建设

为了保障中外合作办学中人才的基础质量,就要做到中外合作课程设置、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上的统一:课程设置上的统一需要把国外培养标准同中国教育政策、方向等要求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引进外方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中方实际,融进中方专业特色课程,取长补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例如一些院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中引入BCIT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并将我国马原毛概等政治课程同步展开,在学生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方法上的统一需要将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把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他们都有着高水准的专业知识,而且国际交往能力一流。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应选用外语能力好,专业技能强的中高级教师,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知识上的教育,还能教授学生理解专业领域中的一些国际惯例,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专业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优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适应合作教学、合作教研、合作编材等教学活动,并能够在与国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中,学习他人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内外双方教师也应该时常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将双方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融合,统一出一套合适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任务中去。并且,为了能够保证教育教学方法能与国际社会接轨,还应定期安排优秀教师队伍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学习交流,较国外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优秀的理念、方法和环境带回国内,进行教研改革,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管理模式上的统一则要求做到中外学生日常管理上的统一和中外院校对于学生日常管理上的统一。不难理解,如今一些学校因引入学生来自不同文化地区,过分注重保持外籍学生的文化传统,区别对待,包括并不仅限于住宿条件、就餐条件及学习环境条件上,导致外籍学生和本国学生不能平等的进行交流,极易产生阶级感和距离感。只有在有限保持外籍学生文化传统的同时进行无区别统一管理,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中外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而中外院校对于学生日常管理上的统一便是在希望中外院校在保持本国风土人情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而不是区别管理,这在一些欧洲国家的高校中已经有了成熟的先例,由于欧洲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差异不大,融合度高,所以统一管理起来相对容易,国内院校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校内管理模式与国际院校接轨[3]。

(二)平衡经济效益与引入人才质量之间的关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人才培养是根本目的,一切应以人才培养为主,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实为锦上添花,不能本末倒置[4]。在今后引入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审查考核工作,对于具有优秀学习能力的人才适当放宽政策,在保障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杜绝低素质的“资本人才”。

(三)教学资源及经验上进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人才质量监控说到底是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只有把控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教育出“合格、达标”的人才。在教学前,专业教师应认真备课,定期磨课,互相试听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统一学科重难点,并成立专家队伍对教案、课件进行定期的评估,提高教师队伍的备课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各学院领导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或者流动监督,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校方领导,学校也应定期收集学生对于教学情况的反馈,根据学生反馈对授课教师进行定向提升培养;在教学过程之后,通过完善课程考试,来直观有效的评价教学任务的达成情况,考试成绩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的授课效果,在考试后应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的总结性分析,在有效把控试卷难易度的情况下找出学生成绩未达到期望值的原因,从多角度去找出问题,并及时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解决问题[5]。

四、结语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人才质量监督体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夯实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基础建设,从内部、外部、经济效益及资源等多角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质量监督体系,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加科学、健康地持续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