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全球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日益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工作和学习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却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多大学生经常熬夜上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并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因浏览不良信息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目前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颇为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各领域研究热点。网络成瘾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网络特征、个人因素、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因素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都存在影响。本文将以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调查并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网络道德的性别差异,以此综合探讨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策。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为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级的在校大学生。(二)方法
1、调查问卷法美国匹兹堡大学克姆博尔乐教授曾经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编制了网络成瘾量表,并结合调查研究得出网络成瘾量表由8个重要项目组合而成。目前,最常用的网络成瘾量表组合被简化为五种项目,五个评价等级是非常不符合、不完全符合、半分符合、基本符合、非常符合。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网络成瘾核心症状与网络成瘾相关问题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和0.88,各因素测度指标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8与0.82之间.本量表共有26个题目,题目较少,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同时编制问卷,发放问卷的内容包括性别、年级、专业、使用网络情况等相关内容。
2、统计分析
以Excel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描述。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性别的网瘾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534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512份,问卷有效率为95.88%。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状况构成
(二)大学生上网目的调查结果
在上网目的调查中,以网络交友为目的的人数为115人,所占比例是28.8%;收集信息的人数是171人,所占比例是42.9%;玩网络游戏的人数是25人,所占比例是6.3%;完成网络制作的人数是6,所占比例是0.5%;工作学习人数是61,所占比例是15.3;其他目的的人数是21,所占比例是5.3%。调查结果及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上网目的的差异性结果
由分析数据可得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不尽相同,其中以网络游戏、浏览不良网站为目的的网络成瘾成瘾得分值最高,即这些不良的上网目的往往关联较高的网络成瘾程度。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结果

表3 大学生不同性别与不同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差异表
由分析结果可见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主效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性别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网瘾更高,他们比女生更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多方面,大多数男生喜欢玩网络游戏,也很容易上瘾,而喜欢网络游戏的女生人数偏少。其次,男生在产生心理困惑后大多不愿意和朋友、父母、老师进行交流,就通过玩游戏和浏览网页信息进行疏导,
缓解内心的压力。这虽然有一定的作用,却很容易导致他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无法自拔,很多学生在网络成瘾后不愿意和外界、他人进行交流,经常旷课,熬夜上网,学习成绩不断下降。部分学生会浏览不良信息以追求感官刺激,心灵受到腐蚀后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有部分学生因沉迷于网络中虚拟的人际关系而被骗,举例而言,某男生通过微信认识“另一所高校的女孩”,“女孩”发的照片很漂亮,他们经常聊得很开心,慢慢建立了恋爱关系,“女孩”说自己遇到困难需要钱,男生就向父母要了一笔钱并向朋友借钱一并转给“女孩”,后来才得知自己被骗,对方也不是漂亮女孩,而是中年男性,该男生心理受到严重伤害,长时间萎靡不振。该案例说明长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必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总体上大学生上网目的和网络道德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他们主要是为了查阅资料信息和工作学习,也会通过看电影、电视、听歌进行放松身心。
五、讨论与对策
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予以解决:第一,高校教师应教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树立健康的网络道德,通过微信、QQ等媒介与学生多加沟通。在室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净化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会抵御不良信息,不沉迷于虚拟的网络,切忌熬夜上网玩游戏。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定期组织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像“网络设计作品展览”“全校诗歌朗诵会”“卡拉欧K大赛”、“大学生才艺比拼”“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会逐渐走出封闭心理和虚拟的网络世界。第二,父母应该与大学校园内的子女多交流,及时了解子女的状况,给予子女应有的关爱,避免他们因自闭而陷入网瘾,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抵消负面情绪。第三,大学生自身应学会正确疏导,恪守网络道德,正确运用网络技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健康交流,切忌浏览不良信息和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此同时,应注意和亲人、教师、朋友进行友好地交流,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的实际社交能力,避免陷入虚拟的网络社交。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不容忽视,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因为男生更喜欢玩网络游戏,惯于借助网络缓解内心压力,长期持续下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道德,正确运用网络技术;父母应给予在校子女应有的关爱,与子女多加交流,帮助他们消除负面心理因素;大学生自身应学会自我疏导和克制,不长期沉迷于网络环境,正确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