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生命意义感量表在中蒙大学生群体间的测量不变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2730
■包昕哲 仁 钦 赵彩玲

  /1.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意义感的概念首先来自于哲学研究领域,是个体发现生活的核心目标并推动个体生活的主要源动力之一,是人们对于生活目标的追求。Crumbaugh以Frankl的意义治疗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生命意义感量表(PIL),是现在使用频率很高的用来测量生命意义感的量表之一。尹美琪、宋秋蓉、肖蓉等均证实PIL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对因子结构进行探索后发现PIL可以提取出四个稳定的因子结构;生活感受、生活目标、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若研究者想有效地并且使得结果具有可解释性地使用该量表进行跨文化组间比较,那必然要证明PIL具有跨文化的测量不变性,这是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对PIL量表在中蒙大学生群体间跨文化的测量不变性进行检验,为各学者以后使用该量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国样本选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三所高校,涵盖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的720名在校大学生被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法进行问卷施测,有效回收问卷67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其中男生318人,女生357人;大一59人,大二229人,大三189人,大四198人;平均年龄(21.04±1.639)岁。

  蒙古国样本选自乌兰巴托市三所高校及部分在华蒙古国留学生,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法进行问卷施测,涵盖蒙古国立大学、蒙古国立师范大学、蒙古国立农业大学以及部分在华蒙古国留学生共计736名在校大学生被试,有效回收问卷642份,有效回收率为87.23%。其中男生254人,女生388人;大一187人,大二142人,大三148人,大四165人;平均年龄(21.81±3.89)岁。

(二)研究工具

生命意义感量表(PIL)依据意义治疗理论编制而成,用于测量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和方向感以及个体的生命目的及生活目标的感知程度。本研究使用的PIL量表共有20个条目,其中生活态度维度包括条目1、2、5、7、9、15、19;生活目标维度包括条目3、4、8、13;生命价值维度包括条目6、10、11、12、16;生活自主维度包括条目:14、17、18、20。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采用SPSS24.0和Mplus7.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选用无偏稳健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数据分析。

  具体检验步骤如下:(1)采用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总体样本和不同国别样本的PIL四因子结构进行验证,建立不同国别组的基线模型。(2)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多组比较检验PIL在不同国别大学生群体间的测量不变性。测量不变性包含以下四个等值程序: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及严格等值。测量不变性是逐步进行的,后一步检验在前一步检验基础之上完成,当强等值和严格等值不满足模型拟合标准时可进行部分强等值和部分严格等值检验。由于卡方检验对样本量极为敏感,样本量越大卡方检验的结果越易显著,随着样本量的不断增加,即使很小的变动都会造成显著性差异。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组间模型拟合指数的差值(△CFI、△TLI)作为测量不变性的参考指标。当组间的模型拟合指数差值≤0.01,即可认为模型等值(测量不变性)是成立的,反之则不成立。

二、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PIL总分上,中国大学生样本得分为93.847±16.808,蒙古国大学生样本得分为101.308±18.565,蒙古国大学生样本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样本得分(t=-7.652,P<0.01);在生活态度维度上,中国大学生得分为31.307±6.229,蒙古国大学生得分为33.741±7.134,蒙古国大学生在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得分(t=-6.606,P<0.01);在生活自主上,中国大学生得分为18.702±4.162,蒙古国大学生得分为20.83±4.835,蒙古国大学生在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得分(t=-8.573,P<0.01)。在本研究中PIL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76,生活态度、生活目标、生命价值及生活自主四个维度的克伦巴赫α依次为0.649、0.669、0.724、0.675。

(二)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PIL的四因子结构在总体样本及中国组样本中拟合理想,在蒙古国组拟合情况尚可接受。

(三)测量等值性检验

从表2数据得知,在各个测量不变性步骤中,△CFI、△TLI均小于0.01。同时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拟合指数CFI、TLI、RMSEA均达到了理想模型拟合标准,模型拟合情况尚可接受。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对PIL量表进行中、蒙两国大学生群体间跨文化的等值性检验。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IL的四因子结构模型在总体样本和中国组样本中拟合理想,在蒙古国群体中拟合方可接受。进一步证明了PIL四因子模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稳定性。

  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L等值性检验中形态等值、弱等值和部分强等值完全达到理想的拟合标准部分,部分严格等值尚可被接受,总体上表明模型可被支持。这表明PIL在中蒙大学生跨文化测量中潜变量模型的形态、各个条目的因素负荷、截距以及误差方差均相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PIL量表在中蒙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跨文化的测量不变性。可以推断PIL量表在中蒙大学生跨文化群体测量中有相同的形态、单位、参照点及残差,观测指标和特质间的关联在跨性别模型间有着同等效力,PIL量表中的各个条目对不同国别(中、蒙)的个体起着同等影响,不同国别群体(中、蒙)对各条目也起着相同的反应,也就是说PIL量表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国别(中、蒙)间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

  

  表1 PIL的四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表

  

  表2 验证性因素分析多组比较嵌套模型拟合指数表

  研究验证了PIL量表在中、蒙两国大学生群体中的跨文化测量不变性研究并且结果成立,为今后使用该量表的学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跨文化比较依据,即不同国别(中、蒙)间PIL观测分数与各维度分的差异是由于中国大学生和蒙古国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生活态度、生活目标、生命价值及生活自主上实际存在的差异造成的,而不是由于PIL测量不等值造成的。为今后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提供有力的测量保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