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一、前言
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一直以来凭借着其复合型、国际型以及应用型等特点在很多专业中备受关注,商务英语人才旨在培养学生出色的语言能力和商务技能,有着较强的人才就业竞争力。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和其他国家来往的深入,从官方到民间、从经济到文化各个方面都需要商务英语人才的渗入。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人才需要有一种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出色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有着一定推动作用。因此对本科阶段的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进行培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二、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特点
(一)知识特点
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涉及语言学,同时也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法学[1]。要求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熟知国际商务交流之间的某些原则和惯例,同时在语言运用上有着思辨创新,能够高效地处理国际商务工作。因此在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知识特点上,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国家区域的发展和形成情况。具体来说需要本科院校结合自身校情以及国情,针对和某一地区的交流单独性的完善英语课程。需要在传统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对有关国家地区的文化进行教学,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核心以及禁忌,这样能够避免日后商务英语人才在交流中出现冲突。并且和我国的一些优秀文化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交流自信心。这种知识层面上特点,是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二)技能特点
其次在本科阶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技能特点上,主要有着一种语言阐释技能。在商务英语人才的跨文化交流上,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属性和语言环境都大不相同,所以在交往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一种语言差,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冲突和后果[2]。针对这种商务英语人才交流状况,需要在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技能特点学会正确的语言阐释,即商务英语交流人才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和文化了解,对对方所表达的含义充分掌握,并且要尽量保证自己的意思能够被对方所读懂。只有商务英语交流人才能够进行协商性语言选择和灵活变通,才能保证英语交流质量。并且在这种技能特点上,还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利用一些举例或者是近义词来对自己的观念和内容进行补充,并且为了有效避免交流过程中产生误差,还需要掌握一些重复(repetition)、重述(refor-mulation)、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以及自我更正(self-re-pair)等技能。在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这些技能特点同样也是有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的重要特征[3]。(三)意识特点
对于本科阶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来说,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意识层面进行培养。首先这种意识特点要求学生应该首先明白,商务交流的跨文化交流上,文化是平等并且没有优劣之分的。所以商务英语人才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以一种开放平和的意识特点来看待这些差异,尊重并且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需要做到能够设身处地从对方的情况着想,并且要不卑不亢能够平等进行文化节交流。学生除了要掌握这种文化层面的意识特点以外,同时还需要对英语产生一种意识文化上的认知。学生需要通过本科阶段商务跨文化教育明白英语只是一个交流工具,在交流过程中不应该被一些语言标准所束缚。商务英语人才如果能够充分掌握这种特点,在对外交流中数量运用已经掌握并且学会的词汇来进行国际交流,不受到来自语言、语调以及词汇等方面的束缚,将会有着更好的英语交流质量。总之,在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需要对知识特点、技能特点以及意识特点进行充分掌控,就能够让整体人才培养迎来质变。三、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兼具了理科的思维和文科的特性,并且由于其是一种复合应用型专业,导致其在市场上能够获得更多地支持和肯定。然后这种本科阶段的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衡量其培养效果的并非只有市场,有着一些本科院校急功近利,在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存在着这三个误区[4]。一是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对跨文化培养这一概念不够重视,或者是在跨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弱化。无论是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用亦或者是师资方面的投入,这些普遍都有着一种失衡的现象,是比较直观的现状问题。二是一些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主要课程安排比例还不够合理,比如在一些英语课程上简单添加商务课程,或者是在商务课程培养上,加入了一英语教学。无论何种课程的添加都不是系统性的,这和跨文化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商务目的相违背,同样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只注重理论,就会导致输送出的人才在走向岗位的时候,缺乏相应的口语交流和语言应用能力,对于商务英语人才日后发展非常不利。
四、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途径
(一)重视商务英语教学,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首先在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地培养途径上,针对一些重视度不足或者是跨文化意识弱化的问题,需要在本科院校内部对商务英语教学重视起来,并且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为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课文英语商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增加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弥补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空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这种款文化交际意识除了要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以外,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目标地区的语言风俗和文化传统进行数据收集并了解,让学生找出我国和目标地区之间的文化共性,从而找到一种文化交流平衡点,逐步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后通过对其他地区文化特点的深入分析,还需要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移情能力,即在主体交流中学生能够自觉的来转换自身文化立场,超越本土文化对学生语言意识产生的一种框架束缚,将自己置身于另外一种文化环境当中,这些是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的重要途径。(二)适应国际形势,充实跨文化交际内容
其次在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还需要本科院校在适应国际形势的前提下,对商务英语培养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进行充实,从价值观和语言行为两方面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切实提高。在价值观的内容充实上,主要意味着在商务贸易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一些贸易货物的内在价值充分认可,避免一些价值冲突。经济贸易不只是单纯得货物交易,更是文化的交流和碰撞[6]。在货物功能大同小异的基础上,货物的设计风格都是对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文化传统的客观反应,例如我国的刺绣好陶瓷等,这些都是蕴含着民族独有的文化价值。所以实际教学中本科院校需要在适应国际交流形势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充实并且养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减少商务贸易摩擦。而在语言行为的充实上,主要是指要充实一些商务贸易中的礼仪。国际商务贸易中,在利用英语沟通交流的同时,通常也会涉及一些接待礼仪的问题。本科院校只有充实这些国际商贸之间的礼仪内容,才能减少交流中一些隔阂的出现,也是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三)重点培养国际沟通能力,更新课程安排
此外在本科阶段的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国际沟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交流氛围,创设出学生能够和英语本族运用者自由沟通交流的条件环境,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为了避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院校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深刻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语言交流碰撞上强化自身的国际沟通能力和英语思维,对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尤为关键。最后本科院校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为了确保跨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对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作出合理安排。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和需求来精心挑选出具有着系统性的跨文化知识教材,可以利用一些外文原版教材,让学生逐渐了解到地道英语和富有语言魅力的文化知识。并且为了让学生在日后商贸交流中有着文化自信,减少交流障碍。还需要在课程安排上针对商务英语学生开展出相应的语文课程,强调母语在商务英语交流中的不可或缺性,不断积累本土知识,提高利用英语诠释我国文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流[7]。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在国际商贸交流中商务交际能力,因此需要加大跨文化培养力度,让英语人才能够对目标地区文化进行很好地融合,从而提高交流质量。在本科阶段跨文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需要将跨文化意识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逐步渗透,并且对跨文化交际内容进行充实,最后对相应的课程安排以及思维意识进行更新完善,从而输送出复合型英语商务人才,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不断做出重要贡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