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最主要的新人是大学生,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大平台是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所肩负的五大使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的实现“三全育人”,才能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高校对学生的培育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下遇到了新的困难。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例如学生失去了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没法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等,发展“三全育人”机制就成为了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当然,在实施“三全育人”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问题,只有在构建和实践的过程中要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出实现路径,才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都是单靠五门思政课程进行灌输式教育,这会让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厌倦思政课程,自然,教育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高校完善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科学、系统并具有整体性、可行性和长效性的结构体系,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时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校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二是可以建立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机制,从师资队伍建设、思想高度、制度保障和平台建设这四方面来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众所周知,只有充分的利用高校这个平台的优势,发挥其全部效用,才能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所讲的政策。为了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就要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整合高校资源,调动起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热情。总而言之,构建“三全育人”政治教育机制是大势所趋。二、三全育人在高校的实现路径
在新时代发展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事关教育大计,更事关人才质量,为了确保三全育人在思政教育中能发挥其全部效用,高校就应将三全育人列入顶层设计,协同研究强牵引,主动去解决遇到的难题。(一)协同联动,引领实践三全育人
通过多管齐下的方法,高校才可能充分调动教育资源,各部门在培养人才时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形成全面的三全教育战略。高校也要将思政工作的重心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思想观念的建设,鼓励学生创新,坚守原则,深度融合学生们的课外实践活动,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来提高学生的统筹能力。这样就能将学生培育成综合型人才,让学生成为“有顽强斗争、有爱国情感、有责任、有见识”的人才。当然,班主任、院系辅导员、思修课程教师、学工部们等多方面也应教育体系中充分合作,全面的调度各类资源,形成“多方合作,主动育人”的教育体系。高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整合师资力量,通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就能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和同向同行,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四自”教育作用,突出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确保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夯实制度保障
在三全育人的总体思路和统一部署方针的指导下,高校就要在学科、文化、生活等环节做到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建设,只有形成整体化的发力格局,才能保证思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思政教育的辐射作用,高校可以在学科思政方面不断地巩固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头羊”的地位,以期望带动影响其他学科,促进“课程有思政、思政进课程”效应的形成。课程思政在各学科所具有的思政内容和要素基础上,可以主动推进思想政治课程的全面改革,全面优化思政课程,充分的实现思政课程教育机制的主导功能。在网络思政上,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和融媒体相结合,通过构建融媒体思维,营造出具有一定人文气息和人文内涵的网络教育环境。在生活思政这方面,高校要主动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中,对于文化思政来说,为了能让人民牢记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上有启发、行动上有效践行,高校可以积极的举办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能给学生们营造出良好育人的环境氛围。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点,运用不同层次的管理方针来教育学生,以便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的保障三全育人的实效性。(三)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三全育人的环境
只有以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为基础,才能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了能更好的加强文化建设,高校的教育核心体系就应该收纳有关高校文化氛围建设这方面的知识,从软硬件这两个方面,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来帮助徐饿死扩充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情操和修养。当然,高校也可以打造出健康向上、有正能量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们生活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的大局观、荣誉感、使命感和集体观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效用,高校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多种角度来构建育人体系,将学生思政、校园思政和环境思政这三者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明白什么是生活,促进他们自己热爱生活的心,在师生们精诚团结、和谐共处的形势下,学生也能更好的培养出诚信、爱国、懂得感恩的优良品德。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设的帮助下,只要能做到以学生自身的需要为主,展现出平台的优势,便能将学生培养成有坚定理念的新青年,也就自然能落实“三全育人”的文化性。(四)健全“三全育人”管理制度
在实施“三全育人”的过程中,高校不能疏忽,要将重心放在完善“三全育人”各个环节的重点内容上。首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要建立起“三全育人”的资源整合制度,毫无疑问,当今社会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这种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就更应该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资源,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就能更好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最大化。其次,为了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整合“三全育人”的教育队伍,让教育工作者讲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落实到实际的教育环节中,推动他们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只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有效性,才能确保“三全育人”能够有效的完成。“在推广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时,要先形成确切的育人目标,将主要核心确定为育人,才能帮助课堂教学完成一定形式上的优化,高校应通过多渠道的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将教育渠道的整合纳入到教育规章制度之中。三、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所需要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人才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素养。因此,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教育事业在开展“三全育人”理念时,更应该以教育育人为前提,以便完成多角度多层次育人的教育目标。只有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去振兴中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