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思政课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是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设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看待事物的科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在传统授课模式下,思政课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诸如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晦涩,高职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授课内容较为单一等,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二、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相对枯燥,体例较为单一是当前思政教材的一大弊端,由于思政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理论与概念。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枯燥,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一般会使用举例的方式来对理论进行说明。从原理上来看,这种举例的方式在对知识点进行了补充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手段。(二)优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是面对面向学生们进行授课,所用到的教具仅仅是粉笔与黑板,甚至在一些纯理论讲解的课程中,教师连板书都省略掉,完全以口头叙述的方式来传递知识。这样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们注意力的长时间集中,同时,单一的授课方式也会降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记忆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大量多媒体设备来优化教学设计,比如说可以使用投影仪来展现本节课知识点思维导图,在举例的时候可以通过视频片段或者动画演绎,让学生们以最为直观的方式了解案列[1]。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们快速记忆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高职学生们以一个轻松的心态进行学习,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对知识的吸收效果较好,增加对课堂的兴趣感。三、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学的消极作用
尽管新媒体环境对于思政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滥用新媒体技术,也会对教学效率产生消极影响。(一)打乱了学生们的学习节奏
对于学生们来说,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节奏进行灵活调整,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这其中包括学习时间的分配,针对各个科目学习精力的分配等。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并利用剩余时间进行课外拓展。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良好的学习节奏很容易被打断。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管控的情况下,高职学生们会迅速沉浸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中,盲目进行知识拓展以及知识迁移。同时,新媒体环境具有的时间碎片化特征,会分割学生们原本的学习计划,让学习变得杂乱无章。(二)学习材料质量良莠不齐
除了打乱学习节奏之外,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消极影响就是劣质学习材料对于学生们思维的冲击,让高职学生们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产生怀疑。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们逐渐适应了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资料的新学习模式,但是与教材内容相比,网上学习材料质量的差距非常大,很多资料已经过时,而有一些内容非常片面,甚至与教材的观点背道而驰。由于高职学生刚刚接触思政内容,辨别材料质量的能力不足,因此很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2]。当材料内容与教材内容发生冲突时,高职学生们会对二者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思政教材内容与网络材料相比,前者是以客观视角来进行论述,尽管其逻辑严谨,但是不利于人们理解。而后者通常是以主观视角来阐述某些知识,虽然好理解,但逻辑上往往存在漏洞,容易造成学生们思维的混乱。四、利用新媒体环境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具体方式
(一)创建新媒体教学平台
针对网络材料质量差异大的问题,学校要加快新媒体教学平台的建立工作。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早年就开始组建学校内部教学平台,但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教学平台都是搭建在互联网上,学生们之后通过计算机才能进行浏览,时间以及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制约性。而信息化技术的完善与高速网络的普及,让教学平台的载体变得更具多样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中的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对教学平台进行访问,打破了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此外,教师们利用新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对于网络材料的初步审核与整理。一方面,可以将那些与思政教学价值取向相悖的材料进行剔除,这些价值观与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相违背,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作为主要框架,按照知识点的性质对网络材料进行分类,让高职学生们可以快速进行筛选,提升查阅资料的效率[3]。同时,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讨论区,提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距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高职学生们的沟通能力,也有利于营造“爱学习、爱讨论”的良好氛围。
(二)拓展教学途径
利用新媒体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方法以及新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途径。这对于思政科目来说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与其他科目相比,思政学科存在大量抽象知识点,而且并没有具体的实验或者实训课程。高职学生们在学习思政课的时候,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们的沉浸感,通过生动的情境再现来导入知识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突出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高职学生们可以自行对问题进行探究,提升其综合能力[4]。这里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于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背景要进行阐述,通过播放纪录片以及相关文献等方式,来介绍有关“土地改革”以及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内容。为了方便学生们理解,可以通过播放生产歌曲、1950年代工人工作影像等方式,在教室中还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气以及发展状态。让学生们快速融入到情境当中,提升学习效率,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对知识点进行拓展
在编辑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学生学情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知识点无法在教材中充分展开阐述。思政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这些未展开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与补充,让高职学生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掌握知识点。由于这些拓展内容并没有出现在课本或者教师用书上,教师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补充,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到大量知识点补充教材,通过编辑与整理,将这些拓展的思政内容穿插到教案当中去。如果在课上没有时间来展现这些扩充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环境,通过微博、微信群或者QQ群等渠道将资料推送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充学习。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对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有着很大地帮助作用。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就目前教育行业发展情况与各自院校教育资源来看,利用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应当给予高度关注并加以利用,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