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高校艺术社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设性思路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8981
■刘海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一、前言

从二十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便催生了高校艺术社团,从整个历史潮流来看,高校艺术社团富有着激情与青春活力,能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时代人。改革开放以后,各个高校加大了艺术社团的建设力度,发展至今,各个高校艺术社团组织已经具备体系化。同时,由于高校艺术社团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大学生群体为成员,各个艺术社团中有着明显的群体共同性,这种群体共同性也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群体活力的释放,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在艺术社团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培养的意识,造成高校艺术社团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难以充分的发挥出来,影响到高校艺术社团本身的功能性[1]。本研究结合改背景,对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路与途径进行演技。

二、高校艺术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完善

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课外生活的主要构成,艺术社团能够围绕兴趣基础,组织成员进行积极互动、活动参与以及意见交流,能够在促进社团成员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引导成员对自身的定位、自身的目标等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引导成员能够进行自我完善[2]。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构成。高校艺术社团是由大学生群体组成,并且有着丰富性的活动,能够为社团成员的人际交往提供一个平台,引导大学生群体通过艺术社团来拓宽自身在大学生活中的朋友圈,在与社团成员进行相互认识、共同活动、合作配合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自身交际的技巧以、艺术与原则进行充分的实践。

(三)有助于大学生掌握正确释放不良情绪的方式

由于大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加上互联网时代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更容易遭受到生活、学习、家庭以及感情的压力甚至伤害,从而产生出负面情绪,这也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大学生群体的负面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则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但是,本论文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群体在产生不良情绪以后,由于对情绪的释放方法掌握不足,造成情绪难以释放,甚至加剧了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而高校艺术社团能够在群体活动中,调动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情绪,从而对本身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排解,从而引导大学生群体进行情绪的释放。同时,高校艺术社团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也能够根据社团成员的心理状况与情绪情况,进行专题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不良情绪的释放能力[3]。

(四)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格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大学生自身的品格也是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体现,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等品格特性,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大学生群体在艺术社团的活动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效能与弹性,从而能够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塑造出自身的良好品格。一方面,高校艺术社团能够将社团成员的集体品格进行释放,营造出一个具有特定品格追求的集体,从而能够促进社团成员品格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校艺术社团的负责人以及本身品格修养较高的成员,能够在社团运行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品格进行展示,以此为其他成员品格的提升提供借鉴。

三、高校艺术社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设性路径

(一)积极引导大学生将艺术社团活动作为其重要休闲方式

发挥高校艺术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各个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生把艺术社团的活动作为自身重要的休闲活动方式,对此,各个高校应当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实施。

  一方面,各个高校要组织教务处对休闲教育的内容与课程进行设置,将高校艺术社团纳入到休闲教育的体系之中,并通过发挥其他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引导作用,来调动大学生对高校艺术社团参与的积极性,并引导大学生群体逐渐形成休闲教育的意识,提升对休闲教育的认识能力。

  另一方面,各个高校也要充分发挥出团委组织的作用,通过团委组织的引导,来对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方式进行改善。各个高校团委可以选择一批学生群体具有较高兴趣的艺术社团,如话剧社团、舞蹈社团等,引导社团学生对自身的内容进行展示,以此来吸引学生群体参加艺术社团,以此来发挥艺术社团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作用[4]。

(二) 提高艺术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

艺术社团指导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组织各个社团进行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担负着社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因此,各个高校应当助力提升社团指导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此来发挥出艺术社团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方面,各个高校应当对艺术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围绕学生的具体心理情况,组织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引导社团指导教师积极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主动学习,并在日常的指导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技能进行应用,如引导社团学生通过演出、活动对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与释放,以此来发挥出指导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另一方面,艺术社团指导教师也要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把握社团成员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技术,通过心理辅导、谈话等方式,对社团成员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在社团活动中,针对社团成员不敢登场的情况,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并将学生的演出位置进行调整,让学生逐渐培养敢于表达和表现的能力。

(三)艺术社团内部进行心理方面的素质拓展活动

各个艺术社团也要通过自身的内部心理素拓活动来提升社团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各个社团要能够将演出活动转化为素质拓展活动,根据社团成员的具体能力以及心理情况,进行素质拓展项目的划分,并引导各个项目成员进行自身目标的设定,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积极促成目标的达成,以此来培养社团成员的自信心,促进社团成员心理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各个社团也要能够定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在训练开展的过程中,划定好具体的主题,发挥各个训练对成员心理健康的培养作用,如可以通过背摔等方式,来引导成员形成的团队的信任度,并积极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提高成员的情绪调整能力[5]。

(四)将社会实践部分与所在艺术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各个艺术社团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将社会实践部分与艺术社团的互动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艺术社团活动的开展,进行心理健康理论的讲解与实践,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并且,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成员对自身的心理调整情况与成果进行分享,为其他成员的心理状态调整提供参考。艺术社团也可以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社员成员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对社会的道德规范以及自身的价值观进行积极调整,纠正自身的错误认识,并综合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帮助社团成员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进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发挥高校艺术社团在提升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需要立足于艺术社团、大学生群体以及高校三个主体,积极发挥出各个主体的作用,健全相应的组织体系与保障制度,以此来充分提升高校艺术社团在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中的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