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校园开展排球班级联赛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8756
■傅 荃/张家港市南丰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大球”振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体育强国的标志不仅仅是重大比赛体育成绩的好坏,全民体育水平的高低更能够决定是否达到体育强国,现阶段国家的体育工作中心也逐渐从竞技体育逐渐转变全民体育健身这项工作上来,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举。随着三大球联赛在校园的普及,我们发现足球和篮球因为其运动的受众与关注度,这个两个项目的校园联赛整体品质在提高,而排球联赛的质量、校园参与度都偏低,提高排球联赛的质量,推动小学生参与排球这项体育运动,促进校园排球的发展应该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一、明确排球教学价值,科学开展排球教学

(一)确立排球教学的教育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校园排球教学应当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确定好“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创新排球教学课程,合理开展排球教学,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责任,学校开设排球课程应在“教会、勤练、常赛”上下功夫,让小学生在学校排球课程的引导下充分享受排球的乐趣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现在阶段开设排球课程的小学学校,都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能够建立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单个排球技术的掌握也到达一定水平。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如场地少、时间短、学生的人数多以及教材的开发能力不足等条件的制约,逐渐出现了随着学生排球技术的增长与现有条件的不匹配。排球课堂虽然趣味性较浓,但是出于安全性、教师水平等因素,出现了学生基本技术掌握熟练,高阶技术教师不敢教;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够练习排球技术,其他时间由于非上学时间学校场地场馆关闭、周边没有排球场地等因素,缺少足够的练习时间;学校排球训练队伍人员固定,只有少部分或者极少部分学生享受高水平训练;学校开展的班级联赛、校级联赛面向群体单一,只是部分人参与,受时间与场地条件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很难参与其中等现象。所以目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排球教学开展的现状就是教会有余,勤练不足,常赛受众面狭窄!

(二)明确排球教学的育人功能

校园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而我们传统概念中的体育教育,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身体锻炼,没有深度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没有将其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忽略了体育的真正价值。虽然现在体育教师已经逐渐对体育育人方面的价值有所察觉,在平时实践中或多或少注重育人功能的发挥,但不甚理想。在校园中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开展一定要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这也是校园开展相关体育活动的初衷。排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的大球项目在小学排球教学中最终的目的也是育人。所以排球教学中不仅要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对排球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身体的感悟,心理的成长,交际的适应、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升华等方面进行引导。

  排球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育人:(1)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做正确的对比,尤其是与自己作对比,让学生在“玩”排球的过程中,与自己“昨天”相对比,体会快乐,发现自我的进步。姚明曾认为体育教育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优于过去的自己”。(2)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去社交,发挥排球团队项目的特点,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课堂中、比赛中适当交流,凝聚团队力量,培养团队荣誉感,体会集体归属感。在自己技能学习中或者在团队合作中取得胜利时,能够体会通过自己与团队合作团结拼搏获得的快乐体验。当遭遇失利时,能够直面挫折,提升抗压能力。(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最终回归自我。张伯苓先生曾强调德智体并进,把良好的体育运动道德修养看成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尊重一起学习练习的同学,遵守课堂纪律、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另外,注重排球入场的仪式,提升学生的仪式感等等。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所需要的品质。所以,在开展排球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可以提高学生个体的适应、团队的配合以及自我人格的认知与完善。

二、创新排球教学内容,合理实施排球教学

(一)保障排球教学的开展条件

确立排球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或者特色课程,在开展排球教学的学校中要对应新课标的要求,开发完整的校本教材,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保障课程的连贯性,使得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整的掌握排球这样运动技能。在很多小学阶段也出现过学生上了六年的体育课,学生除了基本的跑步和投掷,其他的项目都认识却不能运用,并未掌握一项完整的运动技能,形成了一种“知而不会”的尴尬局面。

  开展排球教学与班级联赛,还应保障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时间。在学校课程设置上最少保证学生每周一节正式的排球课,相应的排球活动时间、排球社团、排球班级联赛等合理配置,确保学生有系统学习、练习和排球技能应用的时间。其他方面比如在教师能力的提升上,学校基本上都能做到并且做得很好;学生人手一球这已基本条件也基本能够满足。

(二)丰富排球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开展排球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教学内容,要摒除传统教学的枯燥重复的单个技术训练,多形式多角度的结合学生各年级的兴趣点设置教学内容,既能引导学生保持足够的兴趣去练习,又能练习排球技能,还能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

  小学阶段各年龄段差异较大,教学目的不同。一、二年级可以通过认识排球,建立玩伴意识,学会共同成长;三、四年级可以初步学习组合动作,学会团队配合;五六年级可以切近比赛,初步练习技战术。通过开展班级联赛来让小学生学以致用,对于低年级的不能完成比赛的情况,可以设置结合排球技术的趣味性排球比赛,例如结合发球的排球击远比赛,结合颠球技术的端球跑接力比赛等。对于中年级的可举行接力垫球或者传球比赛。总之,排球比赛就是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技术的舞台,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班级联赛中的表现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排球技术。

(三)丰富班级联赛的内容,提高参与度

现有的班级比赛都是精英的学生参加,精英学生大多来自校队或者学校社团成员,在紧凑的比赛时间中为了比赛结果而比赛,全班或者全校就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他同学沦为看客,甚至是局外人。长此以往,虽然班级、校级比赛搞得轰轰烈烈,但参与的学生却很少,现有的班级联赛变成了少部分学生的舞台,这偏离我们教育教学的初衷。学校开展班级联赛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全部学生的积极性,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其中来,让他们通过参与比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他们通过班级比赛来磨砺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学校在设计班级联赛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同届之中班级单独组队、同届中相邻两个班级联合组队、任课教师可上场带领学生一起参赛等等。学生的参与形式也可多种组合,比如:比赛可设置3-5节,第一节男生,第二节女生,第三四节另外的一批男女生,第五节男女混搭的参赛学生,这样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比赛,体验比赛;或者设置3节比赛,前面两节男女混搭,最后一节水平较高的在场比赛。上不了场的同学也可安排任务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安排裁判任务做“助理小裁判”、宣传组负责排球比赛海报绘制、加油服务组负责加油助威等。

  综上所述,小学开展排球教学,组织排球联赛,要充分认识排球运动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学校层面要不断突破传统比赛模式,针对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能力开展适应学生发展的班级联赛,面向全体同学,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排球技能,实现排球的育人功能,让小学生在排球班级联赛的锻炼下实现全面的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