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家庭教养方式(parenting pattern)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一方或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调节和管控,使他们逐渐养成某种性格。Sears&Macco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亲子间的交互作用,包含父母的态度、价值、兴趣、信念、照顾和训练等行为。[1]“Kagitcibasi则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可根据两代人之间的“独立-依赖”关系,具体归纳出三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2]即:X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趋向于顺从。Z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物质与情感的关系上都是相互独立的。Y型:结合了X型与Z型的共同特点,它在物质上相互独立,情感上相互依存。从类型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以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Baumrind,1971)为代表,他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民主、权威、放纵和专制四种类型。[3]综合考虑,本研究选用一般研究者普遍认同的三种教养方式即: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个体精神和身体特征的总和。”[4]很多人认为孩子一出生时有的表现急躁有的表现温顺性格由遗传基因决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科学研究表明性格是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也是大脑的机能。它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在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遗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而环境影响对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
综上所述,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与其子女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家庭的父母性格、素质、受教育程度、所从事职业的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培养出的孩子性格更是千差万别,因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表1 云南省官渡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家庭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表2 云南省官渡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特征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主要是查阅书籍、报刊、浏览“中国知网”等,查询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如:樊作湗,丁勤璋,汪谨的《性格与疾病》、李殊响、张志涛、李爱春的《性格、行为与疾病》等。(二)问卷调查法
1、研究对象笔者选取了云南省官渡区某小学五年级的45名学生及学生家长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
2、研究范围
包括家长教养方式的倾向,孩子性格的简易分析等。
3、研究过程
主要包括提前设计好问卷内容打印适量问卷,去该小学见习期间发放问卷让孩子和家长匿名作答结束后立马统一回收,回校后整理问卷分析问题等步骤。
三、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概况
将有效问卷回收分析数据以后,总体情况如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本次问卷的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经常采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为主导,但一部分部分家长在孩子某些不良行为方面有放纵倾向其它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压制。综合表1表2的分析结果不难发现,若“是”的占比多则代表性格不稳定性大,情绪不易控制等若“否”的占比多则代表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由表可知大部分孩子情绪稳定,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良好,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情绪极不稳定。
(二)成因分析
1、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及特征(1)民主型。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理解和尊重孩子,使家庭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父母注重对孩子的启发诱导,凡事能积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与孩子一起解决困难。在这种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大多勤劳勇敢、自立自强、乐观活泼。
(2)专制型。这种教养方式的往往父母以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对孩子施压,让他们言听计从,不得反抗,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干涉过多,不能与孩子平等交流,大多采用体罚和辱骂的方式进行教育。此种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往往胆小、懦弱、依赖性强。
(3)放纵型。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对孩子的过错也不会加以批评指正。父母尽可能地会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放任自流,最终造成失控的局面。此种家庭的孩子大多自私、任性、自制力差、无理取闹。
2、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民主型的平等相处模式真正的把孩子当成人来看,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性格大多自信、活泼、开朗。专制型父母由于对孩子过度管控,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过多的约束和愤怒,就极易产生敏感自卑的性格缺陷。放纵型教养方式由于父母过度宠爱所以他们更加不守纪律约束。
四、建议措施
(一)榜样示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高达百分之70,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日常生活中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和习惯,通常家长的素质就决定了孩子的素质。因此家长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觉悟,规范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二)宽严相济
好的教育一定是长善救失,宽严相济的,好的老师也一定是管教同步,严慈一体的。虽然严格要求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不能对孩子过分苛责,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理性的去爱。例如当孩子表现优秀时应予以适度鼓励,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也不能一味满足。宽严相济关键就在于父母把握的这个“度”。(三)平等待人
要想让孩子学会平等待人,首先父母要做到平等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邻居、对待同事都要和和气气,平易近人,教会孩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埋怨,不批评。让孩子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学校里的一些特殊儿童,也不该歧视和嘲笑他们。与同学交往学会聆听、分享和赞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