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祖国培养人的重任。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将其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之中,当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路径。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从儿童到老人,都能从这里增长知识,获得教育,得到乐趣。因此,本文主要对四川的博物馆资源进行研究,探讨其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从而使思政课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引领学生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二、地方博物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
每座城市承载着自身厚重的历史与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过积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如何看待地方历史与中国历史、地方博物馆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的关系,利用好博物馆资源为教学教育服务,是本文第一个要厘清的问题。(一)地方博物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拥有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民族特色的众多地域。中国历史与地方历史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地方历史是构成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要更好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密切关注与结合地方历史十分必要。中国历史卷帙浩繁,仅仅依靠教材,显然不足以详细介绍我国历史,如能将地方史运用于教学,历史知识将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博物馆大多是通过展示收藏文物等开展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主题陈列展览及相关活动,借此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地方博物馆通常带有明显地区特色,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积淀,更是展示、研究地方特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也是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博物馆可以说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必不可少的实践场所,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最佳桥梁,理所应当地成为承担“素质教育”“终生教育”的社会教育机构。
(二)地方博物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毛泽东曾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多次号召“学一点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学习该课程主要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掌握国情,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改革开放。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课规模大多采用大班或者中班,上课人数较多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师生间互动缺乏;课程考核方式偏向单一,难以创新;教学内容上更多偏向于具体知识的传递,缺乏思维方式的训练;课程更多局限于课堂内教学,课外实践环节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容易使得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更无法打造活跃的课堂。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方博物馆资源,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方法,依托博物馆这一优质平台,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多样化,在课程教学中使地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断完善将是教学改革路上的重要课题。
三、如何将四川地方博物馆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
在如何将四川地方博物馆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从而利用四川地方博物馆资源打造更优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这一课题上,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思考:(一)把课堂搬进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具有直观性、实物性、广博性的特点。课题组以往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喜欢活动性强、参与度更高的教学方式,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到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成为首选。四川作为文化大省,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各地的博物馆资源也非常可观。如省会成都就是一座拥有4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博物馆总数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四川其他城市也都有各地的博物馆,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地域精华和优秀传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学科教育资源,可以为高校教学所用。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中,各高校可以根据各地情况探讨如何将实践教学与博物馆相融合,如何实现高校与博物馆的合作。(二)将博物馆引入课堂
在不偏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主线的情况下,适当将四川当地的博物馆、名人故居资源融合进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而且能让学生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中深刻体会到亲切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在如何“将博物馆更好地引入课堂”这个问题上,课题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尝试各种方式,教师在发挥主动性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将相关博物馆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川内的学生来自于四川各地,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学生将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引入课堂。课题组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设立博物馆专题的方式,老师和学生一起将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了解到更多的博物馆。(三)探索非传统博物馆的利用与打造
关注传统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课题组在对传统博物馆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关注“如何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的利用与打造”。第一,在本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主要以成都为例探讨如何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充分利用成都的文化资源,将其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如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成都人民公园中心的辛亥保路纪念广场开展。第二,如何利用与打造虚拟博物馆。随着网络的普及,全世界各地的网民皆可利用网络获得所需资讯、同时取用博物馆开放在网络上的资源。课题组在本部分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当前在网络中的虚拟博物馆信息,以及大学生能否尝试自己打造虚拟博物馆。在实践教学中,课题组曾尝试让学生构建虚拟博物馆。学生可以在确定主题的情况下,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筛选、鉴别、分类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学习、思考自己创建虚拟博物馆的主题、内容编排和版面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