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需要思想上充分认识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意义。而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聚积地,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注重思想引领,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帮助新生更好了解学校、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实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入学教育是高校新生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目的、确立人生理想,对其大学生活的学习、生活给予科学指导,使他们能尽快地熟悉学校环境、适应大学生活,从思想上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首先,新生对大学既期待又陌生,他们急切期盼在新环境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会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尝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去探索未知的环境,了解熟悉中学阶段没有经历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和育人目标的有效抓手。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对高校构建科学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把爱国主义、校纪校规、专业教育、学业规划、心理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贯穿于全过程,提高入学教育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当前,随着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高地、人才高地,亟须构建“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构建科学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对培育当代优秀大学生,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等参与新生班级管理,对新生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宣讲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导学生立志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合格大学生。(二)爱国爱校教育
通过专题教育、专家报告、参观考察等形式组织新生学习了解学校的校史、校训,了解校情和办学特色,使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新生军训期间,把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新生把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在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三)专业思想教育
举办新生家长会、专业教育、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等进行专业介绍,为新生讲解专业设置、专业知识结构、毕业要求、主干课程、课程修读计划、专业发展方向、社会需求等基本情况,引导新生将专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结合,增强专业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做好个人学业规划。(四)校纪校规教育
把校纪校规学习作为新生的必学课程进行组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学生手册》,确保教育效果,让新生能熟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而为形成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纪律保证。(五)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教育
初入大学,新生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通过组织各种心理教育活动,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引导新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做好心理调适,提高心理免疫力,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摸清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促进新生心理发展,帮助新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环境,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六)安全教育
新生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相对陌生,且不少新生缺少有集体宿舍生活的经历,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相对较弱,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安全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新生入学前后是发生诈骗、盗窃等案件的高发期。通过播放校园诈骗案例视频,警示新生远离校园贷、网贷,牢固树立防诈骗意识。组织学习学校和学院的安全管理规定,对车辆的停放地点、规定时速、违章处理、电动车管理规定、校内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做详细介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三、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高效应用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二)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的优秀分子,他们与新生年龄差别小,经历相似,交流和沟通效果好,通过组织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及时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及学习生活状况,有效的引导新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健康向上的自我形象,优化个性,完善人格,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三)推进基础文明教育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的主流是好的,他们能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但由于在中学阶段面临紧张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在教育过程中对基本道德规范及基础文明教育存在一定短板,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及思潮影响,校园内有失大学生文明现象时有出现。在新生入学阶段就开展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文明教育,规范言行。首先,要加强宿舍基础文明建设。以创建学生文明宿舍为抓手,加大宿舍卫生巡查力度、检查频次,提前考虑、及早筹谋,多渠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建立健全宿舍基础文明相关制度,形成创建宿舍文明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加强课堂文明教育。通过组织班会、团会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加大课堂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学生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课,保持课堂安静,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自觉保持教室整洁,不将食物带入教室,不在书桌上乱写乱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教室手机静音,不提前占座位,不影响他人学习,自觉维护教室学习秩序;积极配合老师授课,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倡导尊师行为。
(四)推进文化建设
文化具有传承和引领的双重功能。文化可以塑造人们思想,规范人们行为,影响学习和生活。一个大学、一个学院、一个班级、一个宿舍,每一个群体单元都会有其一定的特性。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加强学院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是增强每个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也是提升群体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在新生入学阶段,应针对新生适应新环境块、可塑性强的特点,利用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开展学院、班级和宿舍有关管理规定学习,举办各种班团活动,使新生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了解,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