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并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意识形态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基于新的时代使命,主动对接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阵地作用,培养出专业素养过硬、思想道德素养高尚的高品质人才。二、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数据量快速增长,信息类型不断丰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空前的机遇。然而,任何一项新科技的发展都会产生双面效应,是一面双刃剑,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一)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数据数量快速增长,数据类型不断丰富,因此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数据量的增长,大量的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涉及到各个领域,信息的时效性更强,因此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鲜活性更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数据时代是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技术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式”呈现方式得以改变,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方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将改变传统单一化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向立体化、多样化的平台转变。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进行便捷化的学习,使学生零碎的学习时间得以整合,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和影响力。
4、推动教育从面到点转变
传统教育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受时间、空间制约,教育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是统一化的教育。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将发生重要转变,从注重面的教育向滴灌式教育转变,聚焦学生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学习优势。
(二)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尽管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快速的增长,但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价值密度低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网络德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带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价值密度降低的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数量庞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是资源的针对性不强,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筛选,网络纷繁的德育资源也加大了学生对优质资源辨别难度。
2、教师权威性弱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权威性。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不断得到扩展,可以借助互联网、自媒体等网络平台便捷地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即时性、鲜活性,时代感强。这无疑对教师的权威性造成巨大的冲击,教师权威性遭到空前削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进一步优化自身素养,提高自身魅力。
3、网络环境复杂化
大数据时代下,人们思想互动的渠道更为广泛,不再需要借助现实环境进行交流。人们可以借助相对开放的互联网进行及时的、便捷化交互,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化。在多元化网络环境中,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思想影响,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形成。学生在多元化思潮冲击下容易迷失自我,思想上出现模糊,政治立场不坚定,从而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4、网络管理难度大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如果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自我,容易出现网络沉迷现象,迷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仅如此,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尤其在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智能终端都是一个信息发布源,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及时的发布信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加大了网络管理难度,大学生容易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犯罪等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紧迫。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教育思想,主动对接大数据新的教育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升级。(一)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
大数据时代下,课程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大数据带来的资源优势,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要贴近思想政治教材体系,形成系统化、高匹配度的课程资源库,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此外,课程体系还要具有扩展性,即坚持以教材为中心,充分整合信息化资源,建立起一套扩展性的资源体系,使课程资源体现出时代感和鲜活性,扩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满足学生课程信息个性化需求。(二)搭建高效的课程数据平台
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是前提和基础,但是课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需要搭建高效的课程数据平台。在课程资源数据库的支持下,高校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信息资源的诉求,基于数据资源共享建立起“课联网”。教师和学生能够借助数据平台,及时、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为信息需求者提供互动的平台,从而使大数据时代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显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三)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无疑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这样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外,还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知识结构,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化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要改变简单化的现象,从而使教师具备一定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数据处理手段,对学情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提高学情分析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的教育。(四)建立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推动课程教育模式转变,除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优势,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外,还要基于学生数字化学习需求,建立起开放的课程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学习网络,为学生提供远程数字化学习,从而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应。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根据新的时代使命,主动对接大数据时代,能够基于新的教育环境,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新机遇、新路径。同时,又要意识到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严重挑战,从而增强使命感和危机感,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将现代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使教育技术转变为教育服务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活性,让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持久的张力,服务高校人才培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