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21 世纪的到来,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需求更多,期望更高。没有口腔疾病和保持最佳的口腔功能状态,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目标之一。因此,新一代的口腔医师不仅要成为能够治疗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型”医师,更要成为有“社会预防”观念,口腔健康宣教能力、促进口腔健康的“保健型”医师。为使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岗位,毕业后即符合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具有高素质、防治结合的职业能力,加强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已成为当前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二、研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我校为高职院校,口腔医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私人口腔门诊工作,笔者向数家门诊的人事负责人调研对口腔毕业生岗位职责和要求后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刚入职的毕业生除了需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口内、修复、口外、材料方面,较含糊)、操作技能(洗牙、牙体充填、残根及乳牙拔除、根管治疗等)外,同时注重毕业生的无菌观念、口腔保健宣教能力、个人卫生和工作场所及工作用具整洁、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医患沟通交流能力、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自我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如自主学习意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等。从调研中笔者发现用人单位在对应聘者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描述的较为含糊,但是对其他的职业能力描述的非常清晰、肯定。用人单位不在是传统的倾向于老实肯学的“书呆子”,而是偏重于机敏、好学的“职业素养者”。可是,笔者在进行学情分析调研中发现,非常大比重的学生思想上还是重治轻防,学习的热点也在口腔的治疗技术和手段,轻视或忽视口腔疾病预防,甚至还有学生认为“只要患者躺在诊疗椅上,我给患者治好了就行”的认知中,完全不了解从事口腔医疗行业所需的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其他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另外,我校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三、教学改革研究内容和成果
(1)调整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材、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归纳三者的切合点,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简,调整切实有用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明确教学三维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对于临床上最基础的预防方法、口腔助理医师高频考点内容设置为重点。如口腔流行病学、龋病预防、牙周病预防、特定人群口腔保健、口腔医疗保健实践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内容我们将其列为重点内容。对于膳食营养和口腔保健、错合畸形的预防等等内较抽象的提纲性知识、与其他学科交融性较强的理论知识、临床应用少的难点内容则略讲或不讲,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因不理解、学科交融反复磨耳朵的厌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教学计划上更清晰的注明每次课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找和了解最新口腔疾病预防临床发展和教学发展状况,将这些知识有效的传递于学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途径。(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在原有的讲授法、讨论法、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将多种方法灵活性服务于教学。教学手段方面除应用多媒体教学外,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启手机APP 教学软件在课堂中的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例如教师布置下次实验课任务:小组为单位完成预防性树脂充填。实验课上,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取器材,组内、组间讨论和实施操作,教师从旁观看,必要时给与指点。能够较标准完成任务的组员被教师要求给其他同学讲解,由一名或一组同学教会其他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增加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极大的调动其学习热情。同时,笔者还发现,通过有问题先问自己、再问同学、最后问老师的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增加了性格较内向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学生的好评。另外,教师会将标准化操作利用手机APP 开展在线直播并设置成可回放模式,个别不太懂又不好意思问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的反复观看和课后练习完成实验项目,提高操作技能,也解决了教师一人操作多人围观、唱独角戏的弊端。实验课后,学生自行整理实验室操作台面及附近的卫生,真正做到“人走台净”,教师把卫生情况发布线上班级群内,体现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既重 “做事” 教育, 更重视“做人” 教育。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互融合渗透,使两者的作用效果得以升华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本次教学改革研究中,也尝试了社会实践教学,但是,基于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众多,未能全部参与,是本次研究中未能突破的难点问题。但是,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养老院实践教育基地口腔保健宣教活动、幼儿园口腔健康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特殊教育学院宣教活动、9.20 爱牙日义诊等活动的实践者,他们作为实验组的同学,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群体令人堪忧的口腔状况,比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述要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和能力更具有说服力,对未来成为一名防治结合的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认知更加清晰。另外,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其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交流能力和亲和度,以及知识的储备量和综合运用能力优于未参加者。
(4)改革考核方案。在原来考核办法中增加实践考核,并将课程考核标准细致化。如以口腔助理医师操作考核为指导,将窝沟封闭和Bass 刷牙法作为实践考核项目,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制定实践考核评价标准。另外,在课程考核中利用教学软件,设置签到、抢答、习题检测、讨论、作业等,加入学习主动性、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评价,并将职业素养、政治素养贯穿于课程考核的始终,形成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
四、结语
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从学生未来职业方向、职业岗位需求,深入剖析教材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案,完善了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现状;强化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和宣教能力,培养学生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具备初入临床的职业能力,胜任岗位的重要意义。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保健型”口腔医务工作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