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浅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8180
■李欣红/成都医学院

一、前言

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高校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战地,大学生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保证大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学业,是高校一直以来面临的考验和挑战。

二、学业困难学生的界定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大众教育的进一步深化,高校门槛降低,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地域、家庭、自身等主客观因素,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呈现不同的学习状态,其中部分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现象。学习困难, 是指感官和智力水平均正常, 但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学习成绩却处于滞后状态, 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培养计划内容, 甚至影响正常毕业的大学生[1]。

三、学业困难成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目标缺失、动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认为已经完成了高考这个“终极目标”,短时期内没有找到新的学习目标,从而缺乏目标指引,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在学习上出现懈怠的现象。

  (2)缺少规划或规划不合理。与高中学习不同,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不再有老师时时督促、追着学习,每个科目、每个学习单元都不再有老师精心规划、耐心讲解,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短期或长期学习目标及任务。每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都要经历一段学习、生活适应期,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或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出现学习迷茫、学习倦怠、学业掉队等问题。

  (3)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塑造期,各方面发展还不稳定,在面对各种诱惑或遇到困难、挫折时,难免产生惰性心理及畏难情绪,缺乏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有的大学生难以抵御网络诱惑,使得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学习成为一种口号,学习成绩自然掉队。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系统知识教学,家庭教育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观念和习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偏颇、家庭和谐因素和家庭经济因素这 4 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业成绩[2]。但当今很多家庭,家长忙于事业、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或未能及时对子女的学习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或传播给孩子不良的学习观念,或过分看重学习成绩,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学习心理负担等,多种原因导致产生不同的学习问题。

  (2)校园环境。大学校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硬件设施及校园文化,优质的硬件设施能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而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让大学生自觉融入学习的氛围。部分高校,由于资金等各方面问题,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参与度不高。

  (3)班风建设。班级是由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的集体,班风对班级内同学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这种由班级所有成员共同营造的集体氛围,对班级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对于班级内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班风学风问题仍然是大学课堂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少部分学生依然存在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各种问题。

四、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对策简析

(一)重视新生教育及引导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的开端,被称为大学生涯的“第一课”,无论对高校管理者还是大学新生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3]。新生入学之初对学习规划、专业前景都有着各种困惑,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之后的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养成。为给新生答疑解惑,合理规划时间,找到专业认同感,辅导员应在新生入学之初,开展系列入学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时间、鼓励他们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课程。

(二)做好大学生学业筛查工作,建立学业困难学生学习档案

辅导员、任课教师及相关班级骨干,要随时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主动与任课教师建立联系,随时与班委、课代表、宿舍长交流沟通,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做好学生学业筛查工作,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

(三)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挫折教育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面临着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心理受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在学习或生活困境面前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身心健康是大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保障,因此,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引导,尤其是注重挫折教育,使大学生有信心应对学习上的困境和挑战。

(四)建立朋辈帮扶机制

新时代应将朋辈互助及帮扶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引导的新模式,在学困生问题上,应建立有效的朋辈帮扶机制,实现“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发展目标。

  为使朋辈群体在学困生当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朋辈帮扶机制,应根据专业、班级、学困生实际情况,组建具有针对性的朋辈帮扶中心,由学生党员干部、奖学金获得者、学业帮扶志愿者等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帮扶小组,针对学困生不同的困难,分析原因、制定计划,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持续跟踪反馈,不断更新调整帮扶策略

不管是对学困生个人还是对高校来说,学业困难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学困生学业问题上,学校及教育者需要对其持续跟踪,建立长效反馈机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困难程度、帮扶意愿等,不断调整帮扶策略,以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业帮扶,提高帮扶实效性。

(六)多方配合、形成合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大学生学业问题不仅关乎其个人,也是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为使大学生学业问题更好更高效的得到解决,不仅需要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而学困生问题也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常见,成为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对该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有用且深刻的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对策,切实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难题,使学困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