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素质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心理
心理是大脑的功能,而大脑是精神活动的器官,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心理还包括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过程和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外表和想象力。(二)素质
素质是有人体特有的,是人基本的、稳定的内隐特征,先天生理基础和后天环境的影响都是素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基于遗传基础,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是对人格和心理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由此可见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有先天的遗传素质做基础,又可以通过后天的养成和训练来提高和加强。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内在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外在影响着一个人行为表现过程的优劣。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衡量:个性良好、 智力正常、心理适应能力强、内在动力积极、心态健康、行为表现适当。二、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本文随机对潍坊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星网络调查,并对调查访问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合,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成因如下:(一)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1)网络交流易造成高职生情感缺失产生认知障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情感特征,尤其是在与人的关系中进行情感训练。 网络通信象征并简化了交互,从而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毫无疑问,这将严重损害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缺乏情感和缺乏交流能力,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必要的诚实和责任感,常常伤害他人,很容易给人们的心理施加压力并引起混乱, 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并造成认知障碍。(2)网络虚拟世界易导致高职生多重人格的出现。在虚拟世界中,尤其是在游戏世界中,高职学生可以放纵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导致高职生的行为不受控制。 通常那些看起来很独立并且有礼貌的高职生由于在网络游戏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导致许多高职学生出现多重人格。 最后它会发展成各种异常行为, 对自己、家人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应引起社会关注。
(二)独生子女居多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1)自我情绪管理与调节的不适应。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称为情绪。当客观事物做出回应并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满足感,幸福,温柔和兴奋。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悲伤,焦虑,厌恶、愤怒、自大,孤独,悲观,嫉妒,害羞等消极情绪就会出现。例如:人往往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而自卑。有些高职同学因为自己目前就读的学校是高职专科,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的消极情绪,往往过高评价别人,过低评价自己,对人对己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判断。
(2)人际交往以及交友恋爱心理的不成熟。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的是由于宿舍中各位同学的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了矛盾,有的是在系部学团工作中工作关系协调的不到位出现了问题造成人际关系出现了不和谐。还有的是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因失恋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都会对心理素质产生影响。例如:高职学生失恋是大学时期较严重的挫折之一。高职学生谈恋爱的比例较高,但由于恋爱双方独生子女居多,自我个性较强,在恋爱过程中对对方的包容和理解不是很到位,当失恋时又不能正确的分析失恋的原因,竟会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高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以及创业的压力大
(1)学习压力及挫折的应对力欠缺。大学的学习方式由原来中学阶段老师带着学变为主要靠自学。学习内容也由统一的规定内容转变为高职学校里提供必修和学生自主选修相结合,学习的主要任务也由升学考试转变为为就业和创业而全面培养自己。所有以上这些学习方式及内容的转变都会使高职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暂时不适应的压力。另外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也想通过转升本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但这种学历晋升由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欠缺、升学途径的单一、升学目标学校的限制等等因素造成的压力及挫折感影响着一部分求学上进的高职生。(2)就业创业压力及挫折的应对力欠缺。曾有相关调查表明那些快速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做事踏实、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和职业素质好、专业技术能力强、沟通能力与亲和力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强、带着激情去工作的人才能更容易就业,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非常欠缺以上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就业应聘的过程中屡次受挫,导致好多应届高职生就业的质量不高。另外近年来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很多学生从实习阶段开始就凭借一腔青春的活力和激情投入创业过程中,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压力会更大于就业中单纯的压力。
三、新时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和措施
(一)以高职生为主体遵循发展的心理素质教育原则
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系统的教育,关注所有高职学生,以高职生为主体,充分信任学生,科学尊重客观现实,对个体高职生心理素质发展趋势和阶段进行科学分析后采用灵活的预防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法来调解和治疗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 依据这种逐步发展的心理素质教育原则,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二)改革传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适当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人格特质等高质量心理教育的传统内容,需要在新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的教育和研究。 改革心理素质教育的传统内容和模式。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素质教育,教育高职大学生在网络应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特别注重道德自主性的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觉不使用个人攻击性语言,尊重他人隐私,消除恶意行为,不非法信息传播等,例外适当进行网络规则教育。
另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来改革传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可以建立一个校级心理素质教育网站并发展网络心理咨询成立大学生阳光心理知识网络普及社团等。
(三)完善学校个性化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内容
为保证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成长,不断提升,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特别是学校的高层领导一定要特别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问题,并且应该要求在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和教授过程中即要充分考虑国家对整个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的要求,也要结合自己学校对不同二级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来进行自己学校个性化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运用。(四)加强专兼职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和优秀学生心理志愿者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师应遵守教科文组织提到的以下要求: 要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五年以上的教育经验和系统修完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需要积极培训,以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专业技能。 因此,必须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建设,建立资格认证长效机制。此外,通过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优秀年轻的有朝气的学生作为学生心理志愿者,这些学生心理志愿者通常与同学一起生活和学习,可以及时发现心理素质方面有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向专业心理素质教育老师报告,根据专业老师的选择和判断进行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从而有针对性地准确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