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8199
■高 樱/上海杉达学院

一、前言

高校教师在不同的阶段,还会存在不同的职业适应性问题,如入职初期的教学技艺、人际关系;成长阶段的科研能力、工作压力;成熟后的职业倦怠等等。高校教师是否可以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是否适应教师的工作要求,以及职业适应水平究竟如何,这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很大程度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美国一项研究报道,总计70%的教师在工作七年内就放弃了教师职业。而他们放弃职业的主要原因是入职前几年无法适应或者胜任工作。因此,我们说教师的职业适应性程度及能力对于教师很重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适应性概述

适应性指个体在整个社会体系或社会文化、经济体制的动荡中,其生活生存的发展以及其目标实现随之而变化的一种能力。职业适应性就是适应性的概念在职业生涯领域内的应用,指一系列心理过程。他从人们步入工作起,在对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这个过程中的熟悉以及了解中,在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有机统一相互协调。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适应性的直接研究不多,主要从技能、人际和心理三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展开讨论与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发现这个群体里面的职业人格类型显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不过他们大部分人的职业倾向性类型与教师职业还是能够有比较好的匹配的,且认为高校教师的职业适应性主要囊括了认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以及职业期望。

三、高校教师职业适应性现状

作者在使用Savickas 对职业适应性理论的构建所形成的职业适应性量表进行施测后发现,高校教师有一定的职业适应能力,但职业关注和职业好奇两个维度略低于职业控制和职业信心这两个维度。职业好奇维度得分最低,表明教师在就职过程中往往欠缺一些探索精神,不去主动尝试寻找机会或观察收集不同渠道的信息。以往我们都认为教师对于问题的探究、钻研或者观察能力水平应该较高,但从本次研究来看,虽然这一维度已经达到中等水平,但是对于肩负培养祖国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教师来说,总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分数较高于职业好奇的职业关注维度则显示,教师在对未来的计划以及相关的投入和准备上还不够充分。得分排第二的是职业信心维度,研究表明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具有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也在不断努力掌握新技能学习新知识以充实自己。得分最高的职业控制维度表明大多数人在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走向较为明确,也有一定的信念和自信来支撑自己的选择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从人口学变量研究出发,不同年龄、教龄、学历和职称的教师对于职业好奇显现出明显的差异。且41-50 岁这个阶段的教师,无论在职业控制、职业信心、职业关注还是职业好奇这几个维度上,得分均较高,因此我们说41-50 岁的教师,他们的职业适应性上的总体能力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别。在高校中,这一年龄群体的教师也正是高校教师梯队的中坚力量。51 岁以上的教师或教龄20 年以上的教师或具有博士以上高学历的教师以及讲师群体,他们的职业好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教师。究其原因,可能与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职业发展瓶颈或是倦怠期有关。很多老师在教学岗位工作多年后,会慢慢感觉到教学的现实与理想也是有差距的,这种倦怠感随之也会表现出来。抑或是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教学经验,对于周遭的事物不再有强烈的求知、探索欲,因此大大减低了他们职业好奇的能力。

四、提升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对策

(一)教师自身层面

(1)要正确对待自我期许,主动学习职业角色。教师要学会自我认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培养树立较为健全的人格特征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这样,才能够得以借助不断的创新精神,来推动我们祖国教育的良好有序发展。高校教师想要尽快渡过“适应期”,就必须通过职业角色的学习,正确对待自我的职业期望,以及对于实现角色目标的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老前辈们对中青年教师的些许期望,都会产生推动其实现职业适应的外部动力;产生为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的内部动力。

  (2)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教研能力。青年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各种授课技能,积极向前辈们请教学习,养成基于问题而学习的习惯,掌握“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交流探讨-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同时,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实践中勤学苦练各种专业技能。其次,应该利用好一切培训机会,主动与专业导师沟通交流。再次,一些有条件的专业教师应该全面把握专业、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加企业行业经验,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实际经验带到学校传授给学生。

  (3)要努力提高个人沟通本领,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大学教师只有不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才会有效缓解职业压力,提高个人的职业适应性。教师工作离不开与人的沟通和交往。我们通过各个渠道也了解了,教师的很多压力,一部分来源于不恰当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增强沟通能力,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人们在行为举止上越表现得真诚,遇到困难时就有人帮忙指导,对职业的适应也就可以尽快完成。

(二)高校管理层面

(1)完善高校教师入职培训体系。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应和社会适应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对于每一位教师,除了通过自身的不懈拼搏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更想得到的是学校的支持与关心。面对这些纠结于理想和现实的年轻人,高校应该更关注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及时提供疏导途径,与此同时需要建立更科学、人性化的考核机制,以助于青年学者的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建立一个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立足自身员工的发展,重视建设,完善入职培训体系。

  (2)帮助高校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青年教师一般具有工作热情、有创造性和渴望成功等特点,但他们自身往往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这就会引起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所以,高校就有必要从青年教师一入职就使其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分析个人职业生涯的各类不同决定性因素,来规划个人的事业蓝图。通过这种方式,青年教师就可以了解到自己、职业和学校更多的信息,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做出科学的判断,尽快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提高做好职业适应性学习的积极性。

  (3)营造浓郁文化氛围的学习型组织。圣吉指出:“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个体的生存方式已转变为学习与工作的高度融合,即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营造这样浓郁的学习文化氛围,对于教师顺利渡过“职业适应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教师在不同阶段所缺乏的技能知识和实践经验,会使其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如果是在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组织中,人人都在学习,人人都把帮助别人学习作为责任,并且有完善的支持和激励制度作为保障,教师们自然会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对于职业的适应也会事半功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