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希腊化时期马其顿的大举征伐使得古希腊城邦制度趋于瓦解;由于战争的破坏,当时的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百姓们的命运被混乱的时代挟裹,身不由己,他们非常向往安定幸福的生活。当是时,哲学研究的重点也从之前的百花齐放逐渐集中于以伦理学为核心,着重探讨如何获得幸福;当时著名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是其中的一位典范。他认为“理性是完全来自于感觉;在此,“理性”来源于“感觉”但并不是单单凭感觉就可以得到,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非理性的”,所谓的感觉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但主观的必然不一定正确。在伊壁鸠鲁看来感觉有正确的和错误的区分,理性来源于真实的感觉,包括触觉、味觉和感觉到的痛苦等,只要是被证实过并且是正确的即为正确感觉,而未被证实的或者是证实后被否认的就是错误的感觉。人天生的感觉并不足以被称为理性,理性还需要后天的学习哲学来获得。对于人来说任何时候学习都不会太晚或者太早,年轻的时候学习会使人获得前人丰富的阅历,对未来不再恐惧,能够平和、审慎、明智的处理问题。年老的时候学习哲学,会让人豁达的面对以往的遗憾和痛苦,回忆起曾经的幸运和快乐,保持心灵的平静。所以伊壁鸠鲁认为理性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人所做的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得到快乐,并且以此避免痛苦和恐惧。伊壁鸠鲁把快乐分为三类,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需的欲望,也就是人类得以生存所必要的需求,如吃饭、喝水、睡觉等。第二种是自然但不必要的欲望,即过度的享受,如奢侈的宴饮,华丽的衣物等,追求享受是人的天性,但并不代表奢侈会使人快乐,因为“最能充分享受奢侈品的人,也是最不需要奢侈品的人”。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商品,具有独特、稀缺和珍奇等特点,和普通的商品相比,它所带来的使用价值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奢侈品只是代表着高品质和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第三种是既不自然也不必要的欲望,也叫“虚浮”的欲望,如虚荣心、贪欲等;“虚浮”的欲望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因为这种欲望是永远都无法被满足的,沉溺于此种欲望甚至会使人丧失理性和道德。同时,伊壁鸠鲁指出快乐和痛苦的区别并不绝对,“当我们缺少快乐和感到痛苦时,就会感到需要快乐。当我们不再感到痛苦时我们就不感到需要快乐”,需要是一种感觉,但我们要用理性指导判断自己是否要去满足这种需要,正确选择痛苦和快乐。“快乐是天生的至高的善”,但我们并不选择所有的快乐。如果享受一时的快乐,带来的是更大,更长远的痛苦,我们就会放弃很多的快乐。而有时忍受一时的痛苦得到的是长久的快乐,我们则甘愿承受这种痛苦,甚至会认为痛苦优于快乐。
此外,伊壁鸠鲁认为静态的快乐高于动态的快乐。动态的快乐源于身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但这种快乐只是现在的需要被满足才得到的,放荡的肉体、无休止的狂欢和奢侈的宴饮并不能长久给人带来快乐,它的增长与减少只在须臾之间。静态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静态的快乐不仅包括现在的需要被满足,还有过去快乐的回忆和对未来快乐的期望,静态的快乐比动态的快乐更为深刻和持久。要达到最高级的快乐需要人用理性去推理,审慎的判断,明智的做出取舍。
三、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
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西方的消费主义思潮也对我国消费环境形成冲击。消费主义会促使人们过度追求财富、物质和奢侈享受,进而滋生很多消费问题,如冲动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当下,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电商平台成为当代人重要的消费渠道之一。调研显示,2019 年淘宝网双十一销售额再创新高,全天交易额高达2684 亿人民币;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强大的消费能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国民的消费理性有待商榷,因为双十一第二天就出现了大量的退货现象,退货率高达30%,这就是消费者冲动消费的后果。网购平台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和千奇百怪的打折促销活动,充分利用了消费者优惠消费的心理,以此来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消费来满足。”但冲动消费的结果却是使消费者购买了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既无关于人的生存,又无关于人的发展。此外,攀比消费主要出现在一些年轻人身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断改变。90 后和00 后的年轻人更是最先受到社会浪潮的冲击。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他们喜欢周围人的吹捧,在意外界的眼光,也更为追求时尚和个性。很多学生会为了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购买一些名牌衣服、手机等等。目的就是吸引他人的注意,让自己成为学校小群体关注点,这就是典型的炫耀型消费。与之相对的是攀比型消费,当其他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会因为奢侈品受到大家的关注,他们出于羡慕,或者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合群,也会跟风买一些不符合自己消费水平的东西,为自己和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更极端的是有的人不惜通过网络借贷来维持自己高消费,最终使自己沉沦于欲望的深渊。不管是攀比消费还是炫耀消费最主要都是出于好面子,也就是人们所谓的虚荣心。在伊壁鸠鲁对快乐的三种定义中,虚荣心是既不自然也不必要的欲望,不断满足这种欲望只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如果任由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就势必导致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本末倒置,乃至一味追求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带给人的满足相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满足感才是有益而持久的;但在当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下,人只会沦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而被异化。
四、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对消费主义的启示
实践证明,消费欲被满足的瞬间固然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强烈却不持久。当购物时短暂的激情退却后,人们的理智回归,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退货现象。因为冲动消费属于动态快乐,动态快乐的满足无法让人达到灵魂的平静。在购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选择,避免冲动消费。消费不是享受购物狂欢的过程,而是满足个人需要的过程。正如伊壁鸠鲁《致美诺益库的信》中写到的“人们选择食物,并不是单单地选择数量多,而是选最精美的一件”。在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时,提前做好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真正需要、合适的东西。导致炫耀型消费和攀比型消费的内在原因就是虚荣心,而在伊壁鸠鲁对快乐的种类划分中,虚荣是既不必要也不自然的欲望。对虚荣心得一再满足,只会让人贪得无厌。消费不必追求享受,在消费过程中正确认识当前进行的消费活动属于伊壁鸠鲁的三种快乐中的哪一种,满足必需的和自然的快乐让自己的身体摆脱痛苦,适当满足自然但不必需的快乐,让自己对生活充满期待和希望,不再畏惧未来。对既不自然也不必要的欲望就不必在意,以免“欲壑难填”。
伊壁鸠鲁认为幸福的终极状态就是“身体的免遭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比身体上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快乐,也就是静态快乐,静态快乐的主要特征是心灵上的“宁静”。由此可见,比起单纯满足物质需要或无节制的扩大消费,真正的理性消费应该是更加关注精神需求的满足与丰富;只有这样,才能让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