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我们的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这就像一个人的左右两只手,左手(公有经济)有400 公斤的力量,右手(民营经济)有600 公斤的力量,当前比赛处于关键时刻有人主张要自缚右手(民营经济离场),一只左手参加比赛,美国、日本可是手足并用竭尽了全力,就是我们两只手拼尽全力,胜出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自缚右手,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了我国经济的造血功能,生产力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不再使用右手,理论上讲应该等到没有了比赛的时候,起码应该等到这场比赛结束的时候,起码也要等到我们不用为发展担忧的时候,起码也要等到我们不用为自身安全担忧的时候。当然这只是基于朴实的认识,让人信服还需要理论分析。二、从理论和感情上肯定民营经济
(一)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我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立场非常明确坚定,当前改革开放的政策越来越有利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比如扩大自贸区,取消外资限制,建立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国家把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定性为普惠金融政策,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创建民营经济发展更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的舆论环境应该和政策导向保持和谐一致。发展民营经济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有部分学者对资本和民营经济的爱恨情仇仍坚持故有的观念,在理论阐释中就体现为:“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又发展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从大局出发,为了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考虑而允许剥削现象的存在,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决定的暂时性、特殊性和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长期性、艰巨性。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还不具备彻底消灭一切剥削的条件,为了利用剥削才允许它存在,”[3]“将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的,这一目标无需隐瞒。利用私有制,发展经济,为最终消灭私有制创造条件,这是历史的辩证法”。[4]改善营商环境包括改善舆论环境,上述两段话代表了一些学者目前的观点,很有纠正的必要:一是误导民众潜意识里把剥削和民营经济划了等号,说是因为我们还穷,只好让民营经济来帮忙发展经济,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让人误以为我们当前正确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是退让妥协,贬低了我们现行制度的伟大性;二是误导民众潜意识里排斥民营经济;暗示消灭民营经济的日子不远了,三是生产力发达了就消灭私有制的说法逻辑关系模糊,缺乏进一步的阐释,容易被误读成经济发展的越好,民营经济发展的越好离被消灭的日子就越近了。
“生产力发达了就消灭私有制”的观点是对经典理论的误读,生产力发达了就不需要更发达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就不需要更丰富了?所以民营经济离场与否应该以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不能以生产力发达程度为标准。改革开放40 年了,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功不可没,富起来的盛世中国军功章有民营经济的一半,但是对民营经济认识的舆论环境经常有杂音出现,80 年代说“生产力发达了就消灭私有制”,90 年代这样说,2018 年了还是这样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要知道这些话社会各阶层全体都在听,民众阶层在听,民营企业家阶层也在听,民众听到的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存在,民营企业家听到的也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存在,听到的内容一样心境却会不同,我们要体查民众的心境,同时也要体查民营企业家的心境,民众听了会想,离消灭他们的日子不远了,然后部分民众会希望消灭资本家的日子早日到来,企业家听了会想,离被消灭的日子不远了,意志薄弱的部分民营企业家会误判形势而跑路。富豪转移资产是一件对经济伤害很严重的事情,好比一个人奋力前行,却有一个大大的伤口像管涌一样在流血,目前是造血的速度比失血的速度快,对经济发展的伤害不显著,但是对富民强国发展速度负面影响很大是肯定的。
“生产力不发达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观点是一种误读;社会各阶层结合在一起好比一场婚姻,男女双方真心相爱才会结婚,结婚的时候应该都是奔着过一辈去的,“幸福美满,白头偕老”是每一对夫妻共同的心愿。岁月流转,物是人非,有些人是神仙眷侣相伴一生,有些人却劳燕分飞,不离婚、离婚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过上更美好日子的需要,双方认为过不下去了,认为离婚比不离婚好的时候,双方、社会对离婚都可以接受,离婚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你不能结婚的时候就惦记着离婚,把离婚定为目标,把离婚挂在嘴上,经常暗示离婚的日子不远了,再要求对方死心塌地跟你过日子,这样的舆论和过好日子的目标不和谐。再好比一个家庭,家长郑重严肃的说了:在家里不能搞歧视,进了门就是一家人,但是底下有极少数人天天念叨,该离婚了该离婚了,把她赶出去,虽然是极少数人,即使这些人没有行动,给人的感觉是有人暗地里在准备行动,一种无形的压力破坏了安全感,是不是对凝聚力的破坏也是挺大的。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真爱换真爱,真诚换真诚,命运共享,风雨同担,大家拼尽全力建设美好家园,这是对待婚姻正确的态度,我们对待民营经济是不是也应该持这个态度。网上有人开李X 诚的玩笑说“李超人”是“出逃人”,还列举了一批“出逃人”名单,玩笑背后残酷的现实是巨大财富的牺牲,牺牲的是很多人的工作岗位,牺牲的是实现民富国强的生产力,让这批“出逃人”成为“回家人”,是祖国强大的需要。
(二)从理论上肯定民营经济存续期的客观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重要结论,学界简称“两个必然”,“两个必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1859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2]学界简称“两个决不会”原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科学原理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用“两个决不会”原理指导当下,就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生产关系,当它还能容纳现有生产力,还能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时候,是决不会、也不应该灭亡的,“两个决不会”原理还说明民营经济存续期限是客观的,由生产力发展需要决定,不能人为主观设置。恩格斯还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阐述了消灭私有制条件成熟时的社会现象标志,《共产主义原理》第十九个问题答道:“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 答:不能。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1]恩格斯非常明确阐明了共产主义实现时条件成熟的社会现象特征:世界各国同步;“单一公有制”是与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世界各国同步”这种现象标志也适用于“单一公有制”的实现,所以中国民营经济离场也应该是与世界民营经济集体同步离场,不是中国民营经济率先单一离场,这就像一片桃林,果实成熟应该是一批一批的成熟,收获也应该是一批一批的收获,没有一片桃林只有一只桃子成熟的道理。我们把经典理论著名的三个论断放在一起学习,是因为这三个论断阐释的内容相关,三个论断之间的辩证关系清晰阐释了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信仰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的道路我们要坚持的理论逻辑。马克思的“两个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两个绝不会”是结果实现时应具备的条件,而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国集体同步实现是社会发展必然结果条件成熟时的社会外在特征:世界各国私有制纷纷离场。经典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消灭私有制是以生产力发展需要为标准,不是以“发达”为标准,不是发达了要消灭,是生产力发展需要消灭了才消灭,不是以生产力发展到某种程度为标准,是以私有制不再容纳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了为标准。
三、民营经济离场是经济承受不起之殇
民营经济离场是已有的存量民营经济离场,政策上同时不再允许新的民营经济入场,关上一切新增民营资本进入生产力领域的大门,两个动作必然同时进行。改造存量民营经济,不可能一边改造旧的,一边允许新的产生,这不符合逻辑,另一方面,改造了旧的民营经济,作为民间投资人一方,自然就断了试图投资的念头,民营企业不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改造了旧的新的一茬又长起来,更像树上有十只鸟,打下来一只其余的就飞走了。截至2017 年9 月底,我国实有企业总量共2907.23 万户,注册资本总额共274.31 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2607.29万户,注册资本165.38 万亿元,分别占企业总量的89.7%和注册资本总量的60.3%,我国另有外资企业52.27 万户,注册资本23.38 万亿元,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4 万户。从新增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 年十八大以来,新增民营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总量占比分别达98.9%和69.8%,拒绝新增民营资本入场就是拒绝了近70%的新增生产力入场,所以在做好充分的资本源泉准备之前还是不要轻言离场。
在所经历和可预见的历史阶段,企业的寿命是有年限的,企业生死轮回就像人的寿命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旧的终将死去,没有新的企业诞生就像没有婴儿出生一样。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 年,美国是8.2 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 到9 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40年。按以往数据统计推算下来,若干年以后,一轮企业生命周期结束,90%以上的旧企业就会破产死亡,没有新生企业,企业数量可能只剩10%,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就会有近80%的人失去工作机会,这80%的百姓及家人的民生如何解决,所以在做到战胜了生产力之前还是不要轻言离场。
公有制投资潜力远远小于民间资本投资潜力,目前没有其他力量能够代替民营资本投资,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信息,2018 年中国GDP90 万亿,居民收入占GDP 的比重42.7%,达到38.43 万亿,理论上讲如果人们勒紧肚带过日子,民间投资潜力就是38.43 万亿,2018 年中国财政总收入25.88 万亿元,新发行货币14.8 万亿,两者相加帐面上公有制的投资潜力是40.68 万亿,但是国家有许多必保的刚性支出,如: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等,2018 年这些支出总计22 万亿,这22 万亿还不包括国防、公务员工资支出等等,所以公有制的投资潜力是有限的。正常情况下居民收入要大于财政收入,民间投资潜力要大于公有制投资潜力,有一个比财政投资潜力大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民间资本金矿存在,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关闭这个金矿,比如,公有制投资能力10 万亿,民间投资潜力30 万亿,是不是10 万亿加上30 万亿等于40 万亿的新增投资更好呢?我们为什么宁可只要10 万亿而拒绝40 万亿。
消灭了民营经济,首先,财政收入总量必然减少,财政收入减少必然导致公有制投资来源的减少,所以拒绝民间资本投资,来源减少的不仅仅是这60%的民间新增投资,羸弱是逐年叠加的;其次,消灭了国产民营企业,进口的洋民营企业怎么办,国产民营企业不能存在,允许洋民营企业存在不合逻辑,如果国产民营企业和洋民营企业一起消灭,那么就不是减少投资来源那么简单,基本上拒绝的是改革开放。
四、结语
理论上接受民营经济易,感情上接受民营经济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部分学者偏颇的理论阐释也使部分民营企业家对预期出现误判,然而中国经济的崛起不能没有民营经济是确凿的不争事实,不断完善自己、完善关系,愉快的携手同行,是很朴素的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民营经济存续期限由生产力发展需要决定,民营经济存续期是客观的,存续时间不能也不应该人为预设,这个期限也许客观需要几百年,难道大家要在埋怨中相伴相生几百年?大家感情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营商环境,也关系到所有人的生活质量,营商环境也是生活环境,道理讲通了,感情应该服从道理,以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的真诚对待民营经济,同心同德,汇涓成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新评论